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要做一個口感與味道並存的麵包,大家都知道揉麵、發酵是非常重要的操作環節,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有一個問題非常容易被忽視,這就是——面溫。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你是不是也經歷過這些無奈?

相信大家在剛開始學做麵包的時候,會更加註重揉麵的狀態,也就是說會更看重“手套膜”,確實,只有揉麵狀態到位,才是做出柔軟麵包的第一步,但是漸漸步入夏季以後,很多小夥伴會發現,與之前同樣的含水量,配方完全一樣,揉麵步驟也同樣,但是面卻越揉越稀,做出來的麵包,尤其是吐司,不像之前那樣爆發力強,根本不長個,而且麵包成品氣室不均勻,且組織粗糙,用刀切的時候容易掉屑。更為嚴重的是,有些麵糰無法發酵,會變身一團麵餅。

發生了以上這些問題,你就需要注意一下面溫了。通常,在掌握了一定麵包基礎後(配方、揉麵、發酵),面溫也要格外重視,將打好的面溫控制在24℃~28℃之間為最好。很多人又有疑問了,為什麼一定要控制在這個範圍呢?面溫高了或者低了,又會對面團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面溫過高,對面團造成影響原來是這樣的

到了夏季,室溫會飆升在30度左右,麵糰在這樣的環境下,再經過廚師機或者手揉,室溫的材料加上摩擦生熱,面溫就輕輕鬆鬆升到30℃,麵糰中的麵筋蛋白對溫度很敏感,高溫會造成麵糰性質變差,吸水率也會降低,甚至有時還會使麵糰中的黃油融化出來,從而導致麵糰看起來稀、溼、黏。

在揉麵的過程中,高面溫也很容易造成麵筋斷裂,這也是麵糰變稀的原因之一,此時,即便是後期揉出了“手套膜”,但是已經意義不大,扯開“手套膜”,你會發現膜的韌性不好,這樣也就導致了在烤吐司的時候不長個。

面溫高造成麵筋的斷裂也就意味著發酵的過程不會很順利,因為麵筋韌性不好,無法再包裹住酵母產生的大量氣體,但是還是有少量會被裹在麵糰中,這也就導致了烤出來的麵包氣室不均勻,有的氣室大,有的氣室小,組織不細膩,在完全晾涼後拿麵包刀一切,就會有很多渣掉出來,這樣的組織自然口感也不會很細軟。

而將面溫控制在24℃~28℃之間的麵糰做出來的麵包不但組織細膩、氣室均勻,而且口感柔軟,切的時候會得到泛著“光”的切面,且不容易掉渣。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好的麵包刀也會造成切面包掉渣的問題,而且在麵包沒有涼透的情況下切,也會造成切面粗糙,所以,這兩點要記得排除。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面溫過低,原來是發酵慢的“元兇”

不過溫度太低也不好,尤其在冬季,低於24℃的面溫會影響酵母的活性,也就是說,會增加麵糰發酵的時間,這對於需要進行快速發酵的甜麵包影響較大,因為過長時間的發酵會相對的影響一些風味,不過對歐式麵包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除了影響酵母的活性,過低的面溫還會讓麵糰較正常面溫麵糰更硬,彈性更強,而且不易整形,需要的鬆弛時間比較久。

通常來說,每降低1度,就要相應的增加15分鐘的發酵時間,以此類推。所以,大家在揉麵完成後一定要用溫度計來測量面溫,從而計算發酵時間。如果面溫過低,就不要參考書上的發酵溫度了,一定要根據麵糰的發酵狀態來看。

首先看體積,麵糰發到原來體積1.5倍~2倍大,用蘸取了麵粉的手指在麵糰上方戳一個洞,洞口不塌陷,不回彈嚴重,呈現出一種孔洞明顯,幾乎不回彈的現象,就是發酵好了。

通常,我們在書上看到很多面包配方,裡面會明確的說明面溫、發酵溫度和溼度,以及發酵時間,所以我們在參考的時候也要對應自己麵糰的狀態,然後再根據面溫、發酵溫度、溼度等條件從而做出調整,一切以麵糰的狀態為主。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面溫是有公式可以計算的

所以說,面溫高了或者低了,還真對面包的味道口感都有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將面溫控制在24℃~28℃之間的原因。只有面溫對了,才能不枉一番忙碌,做出一隻狀態完美的麵包。在這裡也跟大家分享一個面溫計算公式,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調整。公式為:

麵糰溫度=(麵粉溫度+液體溫度+室溫)÷3+摩擦係數

註明:摩擦係數約為6~7度

此公式出自吉野精的《麵包》一書,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由於手揉、廚師機、攪拌機等的摩擦係數不同,攪拌方式、攪拌速度、攪拌時間的不同也都會造成麵糰升溫的溫度也不同,比如,所以說,要將面溫控制到位,在初期,將這個公式作為參考,然後根據麵糰在操作中的實際升溫情況,套用公式,算出最適合自己操作方式的液體溫度。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冬季這樣提高面溫

其實冬季提高面溫的方法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因為室內暖氣的緣故,室溫也不會太低,正常揉麵即可,不過對於室溫較低、家中液體溫度較低的小夥伴來說,就要把提升面溫提上日程了,方法是:將液體的溫度提高至30℃左右,酵母也要提前用溫水化開。需要注意的是,液體(水、牛奶)的溫度以及化酵母的水一定不要超過35℃,否則會燙死酵母,影響發酵過程。

冬季提高面溫的方法是不是很簡單?不過夏季降低面溫的方法就比較多了,下面跟大家分享非常簡單且常用的四種。

第一種:冷藏

通常來說,廚師機、攪拌機的攪拌速度快,伴隨著時間的拉長,面溫會極速上升,雖然手揉的摩擦係數不高,但是手的溫度也會源源不斷的輸送給麵糰,從而導致麵糰升溫。這時,冷藏和急凍就派上用場了。

將麵粉、液體(水、雞蛋、牛奶等)放入冰箱冷藏室,用4℃左右的溫度冷藏1~2小時,直到食材溫度降至4℃左右。與此同時,將攪拌桶和攪拌勾急凍到0℃左右,兩者同時進行,會使面溫控制的很好。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第二種:冷凍液體+降低室溫

很多小夥伴的冰箱空間有限,冷凍攪拌桶以及麵粉等有些空間不足,這時,這第二種方法就派上用場了,將水、牛奶提前冷凍一下,凍在表面結冰渣的時候取出,這種狀態的液體不但利於攪拌,而且也不會凍死酵母。

液體溫度過低會影響酵母活性,特別低的話或許還會凍死酵母或讓酵母處於休眠狀態,從而影響發酵,所以液體冰凍的狀態一定要掌握好。

在冷凍了液體的同時,室溫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單靠降低液體溫度還不夠,隨著摩擦係數的增高,溫度還是會持續上升,與此同時,將室溫控制在22℃左右,雙管齊下,也會讓面溫不會升的過快。

第三種:攪拌桶冰袋

如果有攪拌桶冰袋,那就再好不過了,只需要將冰袋綁在攪拌桶上即可,不過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冰袋的時候要注意降低室溫,因為過高的室溫會使得攪拌桶四周形成水凝珠,麵糰也會相對更加溼黏一些,除了降低室溫,減少一點麵糰中的液體總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攪拌過程中,水凝珠也會為麵糰增加一定的水量,如此一來,減少了水量的麵糰加上在揉麵過程中補充的水量,液體總量也不會超過正常範圍。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第四種:水合法

水合法是將麵糰提前攪拌到沒有乾粉的狀態,然後放入冰箱冷藏的,是屬於間接面團法中的一種,關於間接面團法通常來說分為幾種,比如:水合法、冷藏中種法、冷藏波蘭種法、湯種、液種等,操作都差不多,只是製作類型不同而已,為什麼單獨拿水合法出來單獨講呢?是因為水合法是混合所有的粉和液體,也就是說,冷藏了全部的麵糰,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縮短麵糰出膜的時間,而且極大的降低了麵糰的溫度,可以說是夏季最推薦的一種方法了。

【操作方法】

將除酵母、黃油、鹽之外的所有原來混合,攪拌至無干粉的狀態,不需要揉出膜,放入密封袋中,放入4℃左右的冰箱進行冷藏60分鐘左右,在這個時間裡,麵筋會自動形成一部分,冷藏的時間越久,出的膜也就越多,不過對於需要當天製作麵包的小夥伴來說,60分鐘足以。

取出冷藏好的麵糰,再放入酵母、黃油、鹽,揉到完全擴展階段(10成筋)即可,你會發現,用這種方法不但更好出膜,而且揉到10成筋需要的時間比以前縮短了很多。可以說是最省時省力的一種揉麵方法了,也是最推薦的一種方法了。

控制好面溫,做麵包就成功了一半!這4個夏季降溫技巧不要錯過

總結之——江一魚說

面溫不知不覺成為了很多小夥伴的“絆腳石”,看完了這篇文章想必你已經對它有所瞭解了吧,也終於找到了莫名其妙突然面就越揉越稀的“元兇”了,確實,面溫過高過低都會給麵包帶來不同的影響,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降低面溫的方法就好。

做麵包就是這樣,會伴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這不可逆的面溫,只要是面溫升高了,對面團造成的影響也就無法拯救了,所以,在做麵包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找到做麵包失敗的原因,助力你做出更加成功的麵包,為了這篇科普文,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做實踐、不斷摸索、總結經驗,希望會對熱愛麵包的你有幫助。

(以上圖片文字均為“江一魚”原創,盜取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