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止咳藥——杏仁

【藥用來源】薔薇科植物山杏、東北杏或杏的成熟種子。

性味】性微溫,味苦。

歸經】歸肺經、大腸經。

功效】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最古老的止咳藥——杏仁

杏仁

杏的栽培歷史悠久,盛植於春秋戰國時代,在我國古代文獻《夏小正》、《管子》、《山海經》、《禮記》等書中都有杏的記載,整個杏屬植物的原生種均起源於我國。杏樹壽命較長,可活100年以上。古時候有一種“漢帝杏”,相傳漢武帝上苑之種也,熟最早。王禎《農書》還說:北方杏肉甚佳,赤大而扁,謂之“金剛拳”。

經過千百年來人們長期辛勤培育,今日杏樹品種繁多,據介紹,全國各地約有一千五百多個品種,其中濟南的金杏,青島的將軍杏、栗子杏、海中紅,河北遵化的香白杏,陝西三原的曹杏,華縣的白沙杏,甘肅東鄉的大桃杏,敦煌的李光杏,新疆庫車的包仁杏等,都是杏中名品。醴泉大梅杏最大可重達200克;包仁杏或稱包核杏,小若郁李,重不到17克。新疆庫車的包仁杏,製作方法更為獨特,先將杏子去核,曬乾,再將杏仁包在果肉內,吃起來別有風味,堪稱一絕。

董仙杏林譽古今

據《神仙傳》記載:三國時期,吳國人“董奉隱居廬山,日為人治病,不取錢,凡來乞醫而治癒者,重症令植杏五株,輕者植一株,數年計十萬餘株,鬱然成林”,自號“董仙杏林”。董奉將賣杏所得,除換食谷之外,其餘部分用來接濟貧苦百姓。從此以後,人們便以“杏林春暖”、“譽滿杏林”來稱頌醫家,“杏林”也便成了中醫的代名詞,杏花又被後人譽為“中醫之花”。而今杏林何處覓?據《星子縣誌》載:“杏林在縣西二十五里,醉石東。”醉石位於今廬山溫泉工人療養院的北面山腳處。醉石之東3華里為歸宗寺,杏林即在醉石與歸宗寺之間。此處曾建有董奉祠,祠雖已廢,但留有不少詞人的題詠。

董奉雖有十萬餘株的大片杏林,只是以杏所得來接濟窮人,再也沒有想到杏子能治大病。據1981年第10期《半月談》雜誌介紹:南太平洋上有一個島國叫斐濟,全國一百多萬人口,至今沒有發現一個人得癌症而死亡。不僅如此,那裡的人民壽命都很長,素有“長壽之國”的稱譽。為此,科學家們來到斐濟調查研究,終於揭開了“無癌之國”和“長壽之國”的奧秘。原來,斐濟廣產杏,人們普遍有吃杏乾的習慣,有的人還把它當作糧食來吃。新墨西哥州的印第安人長年飲用杏仁和櫻桃仁釀製的混合飲料,也使得他們很少得癌症。美國《預防》雜誌曾報道作家奧斯頓在當地調查時,飲用此飲料第三天,他手臂上的兩個良性皮膚瘤開始皺縮,至第七天這些瘤便完全消失了。

在我國曆史上,清代鮑相敖治療腹腔腫瘤時,就是以杏仁、糯米、粳米、乳餅各適量煮粥食,一日三次,有一定療效。清代曹庭棟《養生隨筆》中也有用“杏仁去皮尖,水研濾汁,煮粥,微加冰糖”,用以治療大腸癌便血,效果亦佳。近代上海醫家王佑民以杏仁霜,和蜂蜜調成糊狀,用於食道癌患者的放療期,20例中有16例疼痛明顯減輕。實驗證明杏仁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杏幹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7正是這種特殊成分起到了抗癌效果。美國藥物研究機構對250名癌症患者進行口服或注射維生素B17後,結果有248人得以治癒,另兩人也有一定好轉。杏仁的熱水提取物對人子宮頸癌細胞抑制率在50~70%之間,對致癌真菌黃麴黴菌、雜色麴黴菌及其毒素黃麴黴菌素B1、小梗囊胞菌素的抑制率均為100%,是受檢的138種天然植物中活性最高的一種。

但是,中國有句民諺:桃飽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早在南北朝時,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就指出:“杏有小毒,生食多,傷筋骨。”名醫扁鵲亦曾說:“多食動宿疾,令人目盲,鬚眉落。”後人還有“多食生痰熱,昏精神,產婦尤忌”之誡。所以,在食杏時,不能一次食之太多,而且要等杏子完全成熟後食之。

最古老的止咳藥

古人曾稱杏仁為“杏金丹”,又有“草金丹”之雅號,很多養生學家、美食家以及道家,對杏仁頗多研究。《左慈秘訣》中說過:“杏金丹亦名草金丹,皇子服之長年不死,夏姬食之壽年七百乃仙去。”宋代名醫唐慎微對此曾指責:“久服壽至千百,其說妄誕可鄙,讀者勿信其誑也。”另據《野人閒話》載:翰林學士辛士遜,在青城山道院中,夢皇姑謂曰:“可服杏仁,令汝聰明,老而健壯,心力不倦。”求其方則用杏仁一味。每盥漱畢,以七枚納口中,良久脫去皮,細嚼和津液頓咽,日日食之,一年必換血,令人輕健。另有一種“杏酥法”:用杏仁配合蜂蜜,好酒製作而成。唐代陳藏器認為“杏酥法服之潤五臟,去痰嗽。”宋代蘇頌稱其“去風虛,除百病”。古代這種以杏仁作為滋補抗老的服食方法,現今基本上已不復再用了,其主要用以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杏仁是中醫最常用的止咳化痰藥,兩千多年來歷用不衰,古今不知多少處方中均用到它,正如清代醫家黃宮繡所說:“杏仁既有發散風寒之能,復有下氣除喘之力,凡肺經感受風寒,無不可以調治。”

古往今來,大有“止咳必用”之勢,惟獨近代著名醫家時逸人對“杏仁止咳”頗有異議。時逸人曾指出:“異哉!醫治咳嗽之例用杏仁也。”他把治咳嗽用杏仁當作怪異之事。時逸人對歷代醫家治療“咳嗽一症,於杏仁一物,鹹無方不用,無法不收,延及後世,遂相習成風,牢不可破,奉為至典。餘嘗疑之。”他通過古代許多醫家治療咳與喘的方劑做了大量認真的分析而得出結論:“杏仁為喘病主藥,為咳嗽禁藥,可斷然無疑。”最終時氏發出感嘆:“奈後世庸醫,是非顛倒,其治咳嗽概用杏仁,以致病者枕籍,可勝痛哉!”。

最古老的止咳藥——杏仁

當然,時氏之論,似有失公允,讀罷讓人有一種“矯枉必須過正”之感。現代曾有人單用杏仁與冰糖製成杏仁糖漿,用於慢性氣管炎,治療124例,一般3-4天見效,對咳、痰、喘均有治療作用。古時《楊氏家藏方》中有張名方——杏仁煎,或稱“蜜餞雙仁”,可謂是一保健藥膳方:炒甜杏仁與核桃仁各250克,蜂蜜500克,先將二仁研細放在一鍋中,加入蜂蜜,拌勻至沸即可,有補腎益肺,止咳平喘作用,經常食用,可治肺腎兩虛型久咳氣喘之證。寓治於食,確有獨到之處。

3. 楊貴妃的駐顏秘方

杏仁有苦杏仁與甜杏仁兩種,前者力較急,適用於壯人實證;後者力較緩,適用於老人體虛及虛勞咳喘者。若處方中只寫杏仁,藥房即配給苦杏仁,要用甜杏仁時則須寫明白。《本草綱目》中有一種“叭嗒杏仁”,或稱巴旦杏,即杏之栽培種中一些甜仁品系,是屬甜杏仁中之佳品。巴旦杏以“仁甘美”而成為“點茶上品”,早已成為西亞地方土特產而聞名於華夏。《花鏡》中說:“仁可食者,系關西巴旦杏,實小而肉薄,核內仁獨甘美,點茶上品。”

杏仁作為茶點,國外頗多講究,羅馬人很愛含杏仁,稱之謂“希臘果仁”,在宴會上的“杏仁奶”,備受人們歡迎,希臘人在飲酒時,常伴食杏仁,認為可以解酒,地中海的居民喜歡用甜杏仁為原料,製成糖果、杏仁醬等上百種傳統食品,英國人用杏仁醬和奶油、蘋果製成餡餅,法國人用杏仁粉和柑橘粉製成蛋糕,丹麥人烤制杏仁咖啡卷,美國人用鍋煎或蒸杏仁配金槍魚拌麵條等等。

杏仁還有一種特殊功效,即潤膚駐顏,可以說,它是古代養生家潤膚美容的主要藥物,因杏仁含有豐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質,具有潤澤肌膚,通利血絡等較好的美容效果。《本草綱目》稱其能“去頭面諸風氣鼓皰。”明代《魯府禁方》記載有“楊太真紅玉膏”一方,為楊貴妃所用駐顏秘方,就是以杏仁為主藥,配滑石、輕粉,經調製,敷之能“令面紅潤悅澤,旬日後色如紅玉。”河南靈寶一帶還流傳一個關於楊貴妃與杏的故事。

相傳貴妃年幼時,臉色黝黑,皮膚粗糙,長相也不漂亮。她家院子裡有棵杏樹,每逢杏子黃熟時,貴妃經常食用。到了及笄之年,貴妃竟出落得冰肌玉骨,貌美如花,因而被選入皇宮。後來,人們便把這種杏叫做“貴妃杏”。《太平聖惠方》中的“變白方”,藥僅三味,其中就有杏仁,製成面脂,臨睡前塗面,能消除面部斑點瘢痕,使面部光淨潤滑。杏仁還能治療手足皺裂,古人以杏仁與瓜蔞瓤同研,用蜜糖調和,製成“手膏”,堅持擦手,能“令手光潤,冬不粗皺”。此外,杏仁還具有良好的增白防齲作用,《食療本草》有“殺蟲去風”之說,殺蟲可以防齲,去風可以止痛。《太平聖惠方》所輯“揩齒方”,藥用鹽120克,杏仁30克,同研成膏,用來揩齒,防治牙齒黃黑,效果明顯,既使牙齒白淨,又能防治齲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