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杯酒士兵权成功之后,难道朝廷就没有人带兵打仗了吗?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也是草根出身,本来是一名小小的将领,但通过他的头脑,很快的谋划杀掉了自己上司,最终终结了五代十国的时代,建立了大宋,然而,在赵匡胤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杯酒士兵权成功之后,难道朝廷就没有人带兵打仗了吗?

杯酒释兵权

因为赵匡胤也是通过造反取得的皇位,所以他必须要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平时对自己的手下也是非常的忌惮,时刻抱有着疑心,虽然这时候天下已经都是他的了,但万一哪天手底下的人学自己一样谋反,那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想到这里赵匡胤就坐立不安,冥思苦想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赵匡胤杯酒士兵权成功之后,难道朝廷就没有人带兵打仗了吗?

赵匡胤手底下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谋士名为赵普,他也是通过了自己的才华赢得了赵匡胤的信任,因为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就是赵普帮忙策划,在他俩的商量之下,认为兵权还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较放心,但是态度太过强烈又害怕手底下的将领造反,所以他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才能成功的收回兵权。

赵匡胤杯酒士兵权成功之后,难道朝廷就没有人带兵打仗了吗?

于是经过赵普和赵匡胤的多次商议下,把众多手握兵权的开国将领叫到了一起,名为开一次重大的会议,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一次鸿门宴,当众多的将领都到了之后,赵匡胤就说是请他们来喝酒的,于是就摆起了酒宴,各种歌姬,美食都把将军们招呼的舒舒服服的,这也减轻了他们的防备之心。

然而,在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突然就把所有的歌姬撤下来,拍了拍自己的龙椅对场上众多将领说"你们谁想坐朕的位置啊",这话一出,正醉的迷迷糊糊的将领们,突然浑身一激灵,瞬间醒酒了,看来皇帝这些话是要试探他们啊,立马跪在了地上表示自己的忠心,吓的也是冷汗直流啊!

赵匡胤杯酒士兵权成功之后,难道朝廷就没有人带兵打仗了吗?

赵匡胤终于通过酒局,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先是好酒好菜让将领们放松下来,然后再图穷匕见震慑他们,展现了自己的威严,然后赵匡胤就用皇帝们惯有的套路,恩威并施好言好语的相劝众位将领,"即使你们没有当皇帝的心思,但万一你的手下有叛逆之心推荐你们当呢?你们会扛住这样的诱惑吗?依我看各位将领都戎马半生,不如我给你们一大笔钱回家好好的种田养老,享受天伦之乐,这样岂不是更好啊。"

当时在场的各位将领也是左右权衡,如果这时候不同意也是死路一条,即使千百个不愿也只能纷纷答应,于是这场宴会也就落下了帷幕,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凭借着自己高超的情商潇洒的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赵匡胤杯酒士兵权成功之后,难道朝廷就没有人带兵打仗了吗?

其实在酒局上很多的将领其实也认同了赵匡胤的说法,毕竟历代帝王是无情的,赵匡胤没有杀死他们已经很好了,不像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同样的一场宴会却把开国功臣几乎屠戮殆尽,兔死狗烹,和朱元璋相比赵匡胤也是比较心软的一位皇帝了吧,让有功的将领们回乡安享晚年,也维护了君臣们的关系,成就了一段佳话。

赵匡胤杯酒士兵权成功之后,难道朝廷就没有人带兵打仗了吗?

但是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权力都归皇帝了,难道皇帝要亲自率兵打仗吗,如果不是皇帝亲自带兵打仗,那么兵权又要交给谁?士兵总需要有人带领的,好不容易拿回的权利,最终还是要分散出去吗?

其实对于这件事,后来也有了解决方法,为了防止将军势力越来越大,宋朝的军队大多都是分散,任命许多的将领来带,没有一人独大的现象,甚至当时监督作战的文官权力都比将军大,这样做虽然防止了造反的可能,但也大大减弱了军队的战斗能力,毕竟文不掌兵,一个是懂得读书的文官,是没有资格指挥打仗的,才使得后来宋朝的军队败给了蒙古人和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