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鎮海區位於寧波市境東北部,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冀,東海沿岸。東屏舟山群島,西連寧紹平原,南接北侖港,北瀕杭州灣,與上海一衣帶水。自東至西分別與北侖區、江北區,慈溪市接壤。別名有浹口、蛟川、海天雄鎮。自古以來鎮海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口岸之一,素有“浙東門戶”之稱。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和舟山跨海大橋的建成,鎮海成為西聯寧波,北通上海,東鄰舟山的交通節點。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鎮海區陸地面積244.28平方千米,地形狹長,地勢西北、東南兩端高,中間平,甬江由西南流向東北入海,橫貫境內中部。全區地形分西北平原低丘、中部丘陵平原和東南丘陵島嶼三大類型。甬江以北為西北平原低丘,屬寧波北部水網平原,系全新世沖積、海積湖泊、河泊淤積形成。平原西北緣為低山丘陵,屬四明山餘脈,高程均在100—400米之間。甬江以南為中部丘陵和平原間隔地帶,其丘陵屬天台山餘脈,高程多在200—500米之間。以靈峰山體相隔,山以西稱長山平原,與鄞東平原連成一體,為第四紀沖積、海積和湖泊、河泊淤積形成;山以東為大碶—柴橋平原,北沿金塘港,西南兩面為靈峰山和太白山山腳線,亦為第四紀海浸沉積形成。境內東南丘陵島嶼,稱穿山半島。其山體系天台山餘脈延伸,半島南北兩側棋佈大榭、梅山等島嶼20餘個。環海山間多峽谷平原,系洪積和海積形成。 海岸線長21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鎮海區所獲榮譽

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浙江省首批小康縣(區);中國院士之鄉;中國書畫之鄉;浙江省級生態區;中國科普示範區;中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縣、區);中國技術市場工作先進集體;中國文化先進縣(區);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中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中國文化先進區;中國體育先進區;中國綠化先進集體;浙江省養老服務社會化示範縣(市、區)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寧波市鎮海區為第一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區;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佈,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鎮海區歷史沿革

鎮海歷史悠久,小港橫山下、沙溪蛇山山麓,均發現有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的遺蹟。春秋末越國建國後,其地始有所歸屬;秦王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會稽郡,立句章縣,因地處句章縣治之東,故稱句章東境,為時八百四十三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古句章,分置姚、鄞兩州。八年,更鄞州為鄮縣,本地改稱鄮縣東境。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在鄮東甬江口建望海鎮,為鎮海建治之始;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5月,吳越王錢鏐巡視明州,築城於望海鎮。閏八月,錢鏐因望海鎮地濱海口,有漁鹽之利,奏置望海縣,為建縣之始。不久改為定海縣。當時縣境僅轄清泉、靈緒、崇邱和金塘四鄉;宋熙寧十年(1077年)劃鄞縣靈巖、泰邱、海晏三鄉歸定海,元豐元年(1078年)劃金塘隸昌國,清泉析為東西兩鄉,自此縣轄七鄉,定為上縣;元時建置襲宋制。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國廢縣改衛,原昌國縣境(今舟山市)統隸於定海縣,直至清康熙年間。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原定海縣為鎮海縣,定海建名達七百七十八年。次年,析出原昌國境另建定海縣。至此,舟山歸屬鎮海為時三百年。鎮海縣建置相沿民國時期未變;建國後,因政治和經濟建設等因素,建置更迭與縣境變化頻繁。1985年7月,併入寧波市,同年10月正式撤銷縣建制,建立寧波市鎮海區,鎮海縣名共歷近三百年。縣自始建至撤銷逾千年。

鎮海區歷史文化

鎮海龍鼓是汲取本地傳統龍舞和鑼鼓經精華,經重新整理、揉合,創編的一種大場面、大氣勢同時又富於海洋風格的全新民間表演藝術品種。初創於1999年。鎮海龍鼓從傳統的舞龍和鑼鼓經中創新而成。

蛟川走書。早期蛟川走書僅一人演唱,沒有樂器伴奏,也無後場和唱,藝人只用兩隻酒盅,一根竹筷,有節奏的敲打,自唱自和。蛟川走書是寧波地方曲藝中的一個鄉土氣息濃郁、風格獨具的曲種。

鎮海區特產美食

特產有寧波梭子蟹、岔路黑豬、大佳何(鎮)對蝦、金銀彩繡、泥金彩漆、寧波(刺)繡衣、紅哺雞竹、鎮海金橘、鎮海長毛兔、鎮海榨菜、豬油湯糰、小黃魚、松仁糕、豬油洋酥膾、鎮海丹桂、寧式百果糕等。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寧波梭子蟹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寧式百果糕

美食有寧波湯圓、寧式鱔絲、菜蕻節鯊魚、黃魚海參、蘿蔔團、豬油洋酥膾等。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豬油洋酥膾

鎮海區著名人物(一)

貝時璋(1903年—2009年)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細胞學、胚胎學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3年國際永久編號36015的小行星命名為“貝時璋星”。貝先生主要研究包括動物個體發育、細胞常數、再生、中間生、性轉變、染色體結構、細胞重建、昆蟲內分泌腺、甲殼類動物眼柄激素等方面,其中尤以關於細胞重建的研究最為突出。他以“學科交叉”理念創建了浙江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系,他組織開展了“核試驗放射性本底自然監測”、“核爆試驗對動物本身及其遠後期輻射效應監測”、“生物探空火箭”等研究工作,為中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貝時璋院士

楊雄裡,生於上海。著名神經生物學家、生理學家。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毓川,著名礦床地質專家。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俞佐宸(1892年—1985年)民國企業家、銀行家。曾當選國民黨“國代”。建國後任職寧波市副市長。

樂文照(1896年—1979年)著名醫學專家。曾任教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

方之揚(1922年—2003年)著名燒傷外科專家。

方子藩(1908年—1968年)號善堃,佛教人士。曾留學日本,學習化工。後來又到德國考察化學工業,深有心得。抗戰之前回國,在上海企業家林滌庵所創辦的大豐工業原料公司及天豐化學制藥廠工作。抗戰期間,他研究出中國自制的消炎藥“消治龍”,抗戰期間,中國西藥來源極為困難,消治龍的問世,為戰時受傷的軍民作了極大貢獻。

樂嘉陵,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承宗(1910年—1996年)知名社會活動家。曾任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市長、政協副主席。

鄭穎人,著名岩土工程與地下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專家。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高峰,生於上海。著名通訊工程師。1994年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吳士餘,筆名斯餘。中共黨員。畢業於上海化工學院。歷任《書林》室副主任、《中外書摘》雜誌主編、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總編委。

沈自尹,著名醫學科學家、中西醫結合專家。199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同坡(1900年—1981年)著名醫學家。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部。1945年任上海市立第一傳染病院院長。

沈日新(1905年—2007年)近代金融界耆宿。

宋煒臣(1866年—1926年)近代著名民族工業家。先後在漢口創辦燮昌火柴廠、“既濟”電廠以及“漢口水塔”。

李秋君(1899年—1973年)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初隨長兄習書作畫,後師從女畫家吳淑娟(安徽省歙縣籍)。因其兄與張大千為至交,遂與之相識,得張指點,畫技大進。1927年後與張辰伯、江小鶼、潘玉良等在滬創辦藝苑。1937年間隨何香凝做抗日後援工作,1962年,當選為上海市人民代表。終生未婚,與丹青為伴。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李秋君畫作

湯德全(1915年—2006年)礦山機電專家和教育家。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以鬯 (音唱),1941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政治系。曾任香港文學雜誌社社長。現為香港作家聯會會長及康樂文化事務署文學藝術顧問。1936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酒徒》、《對倒》、《寺內》、《天堂與地獄》、《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短綆集》、《劉以鬯的實驗小說》、《龍鬚糖與熱蔗》、《端木蕻良論》等。《劉以鬯中篇小說選》為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組獲獎作品。《對倒》被翻譯成多國文字。200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的榮譽勳章。

周毓麟,生於上海。著名數學家。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永清(1891年—1956年)生於無錫縣。民國時期教育家、外交家,為東吳大學首任中國籍校長。

陳敬雄,電力學專家。對電磁場理論、天線和微波技術有較深研究。1996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志嘯 ,198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1988年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歷任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現為博士生導師。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發表散文隨筆兩百餘篇。作品多次獲全國、省市級獎。

楊福愉,生於上海。著名生物化學家。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草嬰 (1923年—2015年)原名盛峻峰。中共黨員。歷任時代出版社編譯,《時代》、《蘇聯文藝》譯稿員,專業文學翻譯,《辭海》編委、外國文學科主編,廈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翻譯家協會會長,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市文聯副主席等職。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譯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十二部。2003年出版《我與俄羅斯文學》。1987年獲莫斯科國際翻譯蘇聯最高文學獎高爾基文學獎。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草嬰先生

劉元方,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包兆龍(1895年—1982年)育有三子四女,為包玉剛之父。包兆龍於1930年代初期在漢口一帶經營工廠,製做鞋子和帽,至1940年轉住上海開設銀號,並於1948年遷居香港。熱心公益,於香港設立包兆龍助學金,資助青年人升學深造,並曾資助香港蘇浙公學擴展校舍。以其名命名設施有

“北京兆龍飯店”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北京“兆龍飯店”

包玉剛(1918年—1991年)包兆龍次子。華人世界船王。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專科學校。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藥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1978年,包玉剛的“海上王國”達到了頂峰,穩坐世界七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香港十大財團之一。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睥睨群雄。美國《財富》和《新聞週刊》兩雜誌把他稱為“海上的統治者”和“海上之王”。 後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十多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主席等職。1976年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予勳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

邵玉軒 ,清末民初著名企業家。從事顏料行業。

吳嵩慶(1901年—1991年)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後赴法留學。回國後歷任湖北省財政廳廳長、聯勤總部副總司令等職。被譽為“蔣介石的總賬房”。是親歷黃金運臺的重要人物之一。陸軍中將軍銜。去臺後從事鋼鐵業,是臺灣鋼鐵業元老。

丁方鎮(1894年—1972年)民國時期著名棉布商。曾任職“寶大祥”董事長。

倪斐君(1912年—1966年)女。抗戰時期曾任甘肅省婦女抗敵後援會主席、重慶難民婦女服務團團長,並協助宋慶齡從事社會福利救濟事業。後任重慶中蘇文化協會婦委會委員、重慶國際難童學校校長、兒童世界月刊社社長。1945年後,任中國婦女聯誼會黨務理事兼副秘書長。1948年畢業於上海東南醫學院。後任上海人民醫院內科醫師。建國後,歷任上海女醫師聯誼會主席、中國人民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總會副秘書長等職。1932年,倪斐君在南京康濟醫院任護士長和助產士期間,與國民黨參謀部次長賀耀祖(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籍)相識,經賀的同學、湘籍將領唐生智等出面做媒,結為夫婦。後賀耀祖出任駐土耳其首任全權公使,倪斐君以夫人身份同行。“七七事變”前後,賀耀祖回國出任甘肅省政府主席兼蘭州行轅主任要職,掌管西北軍政大權,斐君隨其赴任。新中國成立前夕,賀耀祖在倪斐君的勸說下,在香港最早宣佈“起義”,之後抵北京。

陳圖南,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生於奉化。抗戰時期曾官至第七十四軍第五十八師師長。

曹天戈(1904年—1995年)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三期。曾任職陸軍第四十九軍第二十六師師長、第八軍副軍長、第八兵團副司令官兼第八軍軍長。中將軍銜。1950年初被俘。後期曾任浙江省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

葉澄衷(1840年—1899年)清末著名的寧波商團先驅與領袖。經商有天賦,頭腦清醒,樂觀時變,為人處事既誠且信,寬厚待人,被稱為“首善之人”。在葉澄衷傳奇性的創業歷程中,誠信寬厚的性格幫助他在窮途時得到難得的機緣,在蕭條中仍舊昂首前行。在寧波商幫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當如葉澄衷”。葉澄衷憑藉審時度勢,善於機變的本領,讓他登上“五金大王”的寶座,成為民族商業的鉅子。後投資銀錢業、房地產業及沙船業,所營錢莊多至百餘家,遍及國內大中城市。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上)

葉澄衷先生

傅筱庵(1872年—1940年)民國時期企業家、銀行家。曾出任北洋政府高級顧問,1927年當選上海總商會會長。1938年投靠日本,淪為漢奸,任偽上海市長,在任期間破壞抗日,捕殺抗日軍民。1940年10月10日被軍統策反的僕人持刀砍死。傅筱庵是被戴笠所刺殺的最高級別漢奸之一。

“景觀人物大事件,美食特產全薈萃”。下期咱們接著聊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下)。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下期再見!

(部分圖片下載自網絡,如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