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與博格曼

畢業生與博格曼

“可能是在夢裡,

在湖邊,遇見和我一模一樣的人,

他質問我:你為何將我毀滅?”


如果有一個浪費時間競賽的話,她應該算是個中翹楚了。浪費的考核基於她內心目標想做的事情和實際上做的事情之間的比例。

23歲,在大學本科四年似乎讀了一些書,但是對這個專業沒有什麼精深的興趣,在很多時候她只是埋頭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手裡拿的都是書,在疼愛她的教育水平不高的父母眼中,也就說得上是在努力。書房裡堆積的書可以作為證據,在考研究生的時候,她感覺自己應該去學的就是這個專業。但也可能是對成為一名律師這樣的職業發展沒什麼興趣。可能是基於不瞭解的牴觸也可能出於害怕自己做不好膽怯。

目前,新的病毒肆虐在她生活的世界,有效的疫苗尚在研發。荒廢了半年時間的她開始恐慌自己的未來,畢竟自己這些年除了讀書基本上什麼也沒做,充分體現了一個混時間的文科生的修養。

23歲,她咀嚼這個數字,在心裡計算自己和室友的年齡差距,計算和三戰上岸的同學的年齡差距。在看到桌面上黑屏的平板上自己的臉的時候,這個行為的滑稽性才真正擊中了她——這種比較毫無意義。每個人都只有自己的人生,說得直白點,珍貴的人生只有一次,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與別人何干,別人做什麼,又與我何干。

她對著自己露出了嘲諷的笑容。

但接下來,她又開始去搜索24歲、30歲人生重新開始的相關信息。似乎只有通過別人的個案和外界的信息才能穩定自己的心態,又或者,她只是想要給自己現在的生活一點信心。

只不過,這種信心不來自她自己的過去,也絕不存在於現在。

搜索持續了不到一個小時,她的注意力已經轉向出國留學,接著她又想到自己的語言證書基本是全無。但她似乎又看到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留學網站,考試報名網站,目標院校。

在互聯網的信息海洋中,她似乎成了目標明確的遠洋遊輪,向著自己期望的方向駛去。

人的大腦很容易欺騙,幻想出來的場景和經歷和真實經歷場景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十分相近。幻想夢想成真,真的會讓人快樂。但人不可能一直活在幻想中。

時間繼續流逝,天色漸晚。

嗡嗡——嗡——嗡。

她自己設定的鬧鐘響了,提醒事件:完成論文與簡歷。

她的鼠標停止在國外大學網站的首頁上,僵住了,就像是夢遊的人突然驚醒。

簡歷被指導老師一通狂批,不僅僅是排版設計,還有自己貧乏的校內校外實踐經歷,資格證書也沒幾個。簡言之,是被丟進垃圾桶的那種類型。論文還有一堆文獻沒有看,動筆才發現自己基本沒有任何思考。

我在幹什麼?她喃喃自語,看著電腦右下角的時間。內心彷彿有什麼在不斷膨脹,在不停躁動,心跳加快,大腦嗡嗡作響,除了不斷加速的心跳聲之外,似乎聽不見任何外界的聲音。

在這個寂靜的空間中,似乎有什麼東西想要從胃裡、從胸口出爬出來。就像異形中的那隻怪物一樣,從人的身體中逐漸升起,露出它的獠牙。

只有我還沒有出去實習,她不適時地想到,正是太糟糕了。

只有一人的寢室,聽著自己不斷加速心跳生的畢業生,或許真的會在夜幕降臨時遇見博格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