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疾病的智慧 ——讀《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

目前,市面上並不缺乏防病治病方面的醫學科普書籍,但能在如何對待疾病方面等方面給讀者以真切而深刻的啟發的著作並不多見。胡冰霜醫生寫的《與病對話——全科醫師手記》就是這樣一本具備很高可讀性,又充滿哲學意味的醫學類書籍。


對待疾病的智慧 ——讀《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


這本書的作者胡冰霜醫生是華西醫科大學一位醫學博士,曾任華西醫院精神科醫生,後來成為一名全科醫生,曾在美國、保加利亞、摩洛哥等國進行全科醫學的學習與實踐。


對待疾病的智慧 ——讀《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


在這本書中,作者闡述了在行醫經歷中體悟到的“醫者三層境界”。第一層境界是看病,這是醫生的基本職責;第二層境界是看人,從病的外在看到人的內在,看到人性與人心;第三層境界,看到的是生命的希望與光亮。

這本書有許多豐富而詳實的醫學病例,真實可信。通過閱讀,讀者可以感悟到作者對疾病的態度和以及獨特的治療理念。比如,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藝術家與肝硬化共處50年。這位藝術家在30多歲的時候,經醫生檢查,確診患有肝硬化。得知自己患有肝硬化後,這位藝術家沒有消沉,他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若無其事地讀書、創作,過著興味盎然的詩意生活,就這樣他與肝硬化和平共處50年。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藝術家崇尚的是一種自然主義的治療方法。作者在書中明確指出:“自然主義的治療方法是上上策。”可見,作者對這種自然主義的治療方法是持肯定態度的。雖然作者崇尚自然主義療法,但作為一名受過現代醫學教育的博士,作者當然不會排斥適當的醫學干預。作者在書中寫道:“我對西方醫學的尊崇近乎信仰。”所以,認為作者僅僅崇尚自然主義療法排斥正常的醫學干預是不客觀的。


對待疾病的智慧 ——讀《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


作為一名醫學博士,一位全科醫生,作者對醫學有著廣闊的視角,深邃的洞見,她清醒地意識到醫源性疾病、藥源性疾病以及過度醫療等問題。在“接受藥物還是接受超標?”這個故事中,作者寫道:“千萬不要亂吃藥,藥物對腎臟的損害難以估量,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

一位40多歲的麻醉科醫生,20多年沒有去體檢,然而在一個夏天,她感到身體不適,情緒煩躁。於是去檢查,經檢查發現小便潛血,複查結果相差無幾。聯想到血尿很快變成蛋白尿,然後是腎功能衰竭,她被嚇出一身冷汗。她向腎臟內科醫生求助,一位資深醫生認為:這種情況多半屬於自身免疫性腎臟損害,建議做12小時尿沉渣計數。必要時做個腎穿刺活檢。這位腎臟內科醫生給她開了昆明山海棠等藥。

他找到一位腎臟內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曾是她的大學老師。老教授查看了檢查報告與處方,詳細詢問了她的病史,然後說“檢查結果並不能說明你的腎臟有問題,尿裡有幾個紅細胞也沒啥關係。我知道一個人,有40多年的血尿病史,人家直到現在活得好好的。結合既往病史,即使你自身免疫有些問題,目前也沒有藥物治療的指徵,隔段時間再追蹤一下就行了,千萬不要亂吃藥,藥物對腎臟的損害難以估量,不管是中藥還是西藥。”聽了老教授的話,她感到如釋重負,心情好多了。

10年過去了,他的身體狀況並沒有惡化,每年體檢的結果並無多少異常,尿常規這兩項指標年年相似。


對待疾病的智慧 ——讀《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


作為一名精神醫師出身的全科醫生,作者一直在探索精神領域的療愈方法。在“繪畫治療——一條自我表達之路”這篇文章裡,作者指出:“大部分心理疾病都與焦慮有關。而繪畫能緩解人的焦慮。”在這篇文章裡,作者講了這樣一個病例:小陳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幻聽等症狀,自殺未遂,為了緩解症狀,需大劑量服藥。作者在小陳病情平穩之時,指導他練習畫畫。小陳先是臨摹顏體書法,然後臨摹《芥子園畫譜》。隨著練習的深入,她的情緒不再像以前那樣躁動了。她的畫不像範本,卻是她內心狀態的投射。她發病的次數逐漸減少,用藥量也逐漸減少,逐漸恢復到正常的生活狀態,還與一位男士喜結良緣。


對待疾病的智慧 ——讀《與病對話——全科醫生手記》


在作者看來,醫學是時間的科學。作為醫生必須認真地對待患者的種種症狀並進行動態觀察。作者的兒子三歲那年,曾出現發燒,手心發燙,腹部疼痛等症狀。作者把兒子抱到急診室。檢查後,醫生說像是急性闌尾炎,建議做手術。由於當時醫院患者較多,做手術需排隊,作者只好帶兒子回家等候。傍晚,兒子說“嘴巴疼”,作者帶兒子到牙科診治。牙科醫生經檢查,做出診斷:這位小患者患的是急性牙髓炎。作者終於弄明白了:原來是牙髓炎引起全身中毒,引發發燒、腹痛等症狀。

這本書是一本醫學散文集,有很高的可讀性,又充滿哲學意味,是一位具有豐富行醫經驗的醫者對自己行醫經歷的回顧與反思。通過閱讀,讀者可以在如何對待疾病等方面得到有益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