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2016年,趣头条1.0版上线。

2017年6月8日,趣头条上线一周年,在OPPO应用商店排行第4、Vivo应用商店排行第5,APP Store资讯类排行免费应用中一度排行第4。

2018年3月16日,趣头条宣布完成超过2亿美元B轮融资,整体投后估值超过16亿美元。

2018年9月14日晚间,趣头条正式挂牌纳斯达克交易所。

然而一路狂飙突进的趣头条,从今年春节之后,就陷入了增长停滞,人事动荡。

在梳理趣头条现状和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它是如何异军突起的。

「资讯类APP中的一匹黑马」

2018年,趣头条以500%的增长率,成功进入APPStore的新闻类排行榜中名列第5,同年2月趣头条的月活为3000多万。而在3月份又获得了腾讯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也可说趣头条是腾讯向今日头条宣战的利器。

如果拿趣头条和今日头条做对比,会发现其和今日头条有极大的相似度,而且趣头条的新闻内容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首页也充斥着各类诱导标题和质量并没有那么高的内容。那么是什么让趣头条在那么多老牌资讯类APP中成功突围的呢?

一句话概括,它的崛起得益于用户的定位和一套完善的、符合用户画像的现金奖励机制。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下沉用户的定位

趣头条将用户定位为三线以及以下城市人群,年龄为24-35岁之间。这类人群会有很大的意愿、时间以及渠道去分享,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收徒二维码。

为小镇青年打造的先进奖励制度

趣头条通过现金奖励,将用户行为转变为先进奖励制度,用户通过每日签到、阅读、评论、收徒都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金币,并折算成现金提现。而收徒返现是现金来源的大头,其实就是一种拉人注册的制度,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

那么也会有人产生疑问,这种互联网用烂了的邀请机制,为什么被趣头条用来完成了用户增长逆袭?

第一,趣头条营造了一种赚钱很容易的场景。用户在进入APP以后,会收到现金红包,而注册完APP,就会收到红包进账通知,几乎不需要用户进行什么操作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金币。薅羊毛这么轻而易举,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脱离社交化的个人赚钱方式。除了拉人注册收取返现之外,趣头条还设置了用户的日常行为激励制度。用户日常的签到、阅读、评论、完成每日任务等等都可以获得一定的现金,这样就避免了一部分不愿意分享的用户没有动力使用APP。

第三,分阶段返现策略。趣头条的拉人注册奖励会分5次发放,每日发放1次。另外,当新注册的用户不再登陆APP,老用户还可以通过唤醒功能来获得相应奖励。对于企业来说,激活老用户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拉新的成本,趣头条的这种设置通过用户自发的行为来协助激活老用户,而企业只需要得到用户一些金币奖励即可。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趣头条的这套玩法总结下来其实很简单,但是恰好是在对的时间,圈好对的用户人群,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突围而出。只要有用户流量,那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玩法,趣头条确实给到值得思考的模板。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

2018年9月14日,趣头条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成立27个月的趣头条打破拼多多当年创造的快速上市记录,上市当天五度触发熔断,收盘上涨128.14%,市值达45.88亿美元,风光无两。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而至2019年9月5日,趣头条发布了最新Q2财报:净营收人民币13.859亿元,同比增长187.9%,但较之前几个季度的涨幅下滑不少。要知道,Q1的净营收同比增长了373.3%。另外,本季度净亏损人民币5.613亿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额为2.11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这并不是一个友好的信号。更重要的是,趣头条日均用户使用时长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跌,日活与月活用户增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财报中核心数据的下滑,意味着趣头条正在逐渐失去下沉市场的话语权,同时也流失着市场的信任。

除此之外,趣头条也在经历着人事的震荡期。从去年底至今,趣头条公司一直在调整,部门间和部门内部都在变化,人员也在不停轮岗。据36氪报道,公司北京内容总经理刘晨、北京产品负责人林成伟、公司算法中心负责人Mark、算法部门三位组长、数据中心负责人余瑶、数据分析负责人郭江都已离职。更早之前,李磊辞任了CEO的职位,其后离职的还有总编辑肖厚君和传言中即将离职的内容负责人吴达。

回顾趣头条的发展经历,那个一度让趣头条一路高歌猛进的现金奖励制度似乎恰恰成为其掣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趣头条针对下沉市场用户的增长策略归根结底就是花钱买用户。用补贴获取流量,再把流量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广告主。用这笔赚来的钱一部分维持用户活跃度,另一部分用来买更多的流量,形成增长闭环。在趣头条迅速发展的背后,是高达7.47亿元的用户获取费,和5.63亿元的用户互动费。截止2019年Q2,趣头条的每新增日活用户获客成本已经达到656.6元,这个数据在2018年的Q3还只有61.1元。

诚然,在前期的跑马圈地中,通过快速投入补贴获得用户流量是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会采用的打法,然而如果最终不能回归到产品价值上,迟早都会周转不过来。

另外,竞争者一路穷追猛打,让趣头条压力倍增。同为下沉市场三巨头之一的快手推出了快看点、今日头条也推出了针对下沉市场、有用户积分体系的今日头条极速版,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也纷纷加入积分体系的行列,模仿者例如淘新闻、惠头条、东方头条也不遑多让。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趣头条急需找到破局之路。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抓内容,提升用户粘性和广告溢价很可能是趣头条的一个重要破局点。内容建设并不是靠自媒体补贴就能完成,未来需要巩固的内容底线也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前期趣头条的用户激励政策虽然帮助它迅速圈住了一大批流量,但是这些用户到底是冲着阅读内容来的还是冲着薅羊毛拿补贴来的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

前期通过补贴养成的用户,他们的阅读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类为“伪阅读”,我不关心你的内容质量,只关心我的补贴。当补贴后继乏力的时候,这批薅羊毛的用户自然会选择渐行渐远。随着用户持续为了赚钱点击广告,广告主将发现效果不佳,未来趣头条的广告价值下降,这将直接冲击趣头条的生命线。若底线失守,其他的故事也很难讲通了。而要巩固成长底线,则要回归内容本质,用小镇中年喜欢的内容,逐步培养趣头条用户的使用习惯。

趣头条的内容建设,或许能通过【米读】走上拐点。

2018年5月,趣头条旗下米读APP上线。作为一款免费阅读的小说APP,米读没有付费制、会员制,主推免费阅读+广告模式。用户不需要充值打赏,也不需要订阅包月就可以免费看到各种类型的网络小说,只不过需要接受每隔几页的霸屏广告。虽然时常被广告霸屏,但是毕竟看书不花钱,深受下沉市场用户的喜爱。另外,趣头条也上线了米读极速版,并对外宣称“米读与米读极速版两者合并能创造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DAU,相信四季度两者能够每天贡献200万-300万人民币的营收。”同时,7月20日,澎湃新闻正式入股趣头条,巩固了趣头条内容建设方面的基础。

成也下沉,“败”也下沉的下沉市场巨头

在下沉三巨头中,拼多多和快手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商业变现模式,而趣头条却增长乏力。作为信息流APP,扩展更多的变现道路才是趣头条的发展之道。一旦它的模式被更加激进的同类竞争者颠覆,将很容易被替代。发掘下沉市场的路途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希望趣头条在这一系列调整和应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