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後感》先進---3

《論語讀後感》先進---3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問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說:“未能侍奉人,又怎麼能侍奉鬼?”子路又問:“敢問死後(去了那裡)?”孔子說:“未能知曉生(從何而來),又怎能知曉死(去何處)?”

孔子是喪葬禮儀專家,職業是為他人操辦喪禮和祭祀。子路跟著孔子為他人操辦喪禮,跟著孔子學做一名縉紳先生或執事先生。在辦喪的過程中,自然會問人死後去了那裡?死人為什麼會變成鬼?怎麼侍奉鬼,鬼才不會禍害人?等等。說實話,孔子根本回答不了這些問題(既便能回答也不願意回答)。孔子面對這樣的問題,用他一貫的做法,顧左右而言它,這次採用反問的方式來逃避。子路這個問題是哲學上最高問題,人從哪裡來,世界是什麼,世界之外又是什麼等等,我們的先賢們都沒有窮盡畢生的智力去思考這個問題,都是泛泛而談或者不談,而西方的先哲們都在努力去解釋這個世界,經過上千年的努力而派生出了科學這一支,科學的發展是我們這個東方文明古國可是吃盡了苦頭。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閔子騫侍立孔子一側,恭順無言的樣子;子路,匆匆忙忙的樣子;冉有、子貢話語連篇。孔子(看著他們)樂了,說:“像子路這樣,得不到好死吧!

閻:“”(閻)是“閔”的假借字。閔字從門從文,構意源自不再發情的母牛生殖器,本義為吝憫。“誾”借“閔”的形、音、義,以言置換本字裡的文,表示恭順無言的意思。

子路做起事來風風火火,為人剛強亢直。後來,卒於衛國孔悝之難。“子路不得好死”不幸被孔子言中(參見孔子評說子路的其他章節)。此章將子路與閔子騫、冉有、子貢三人作比較。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通過小孩的行為方式可以看出來他長大後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行為是人性格的表現形式,而性格是長大後最難改變的,所以做父母的我們要善於觀察小孩的行為,在小的時候進行刻意約束和引導,長大後才能是父母所期望的兒女。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魯國人建造財庫。閔子騫說:“仍然用舊的貯藏財貨,又怎麼樣?何必改建?”孔子說:“這個人不言傳,一言傳就說中了”。

能省則省,何必鋪張浪費,錢沒多少,建多餘倉庫幹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