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文章来源:星番编辑部【骨朵星番】


四月是王凯的。


由他主演的两部大剧,经侦题材剧《猎狐》已于昨日收官,收视率破2,连续2周登顶,收视份额达8.345%,另一部《清平乐》眼看也要接近尾声。要是把《清平乐》中赵祯的情节串联起来、堆放一处,相信足可以组成一幕 “王凯演技、台词大赏”。


两部大剧同期上线,王凯这位主演不得已连微博头像都要一分为二,左边脸是一生隐忍的仁宗,右边脸是坚持追逃的夏远,两个角色“奢侈”地拼在一起,“演员王凯”的底气就这样明晃晃地亮着。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能做到双剧霸屏固然是一件值得感慨的好事,但也有他的影迷朋友调侃他,“忙活一年,播完一个月”,隐隐有种觉得他亏了的意思在里面。


王凯本人倒没觉得这有什么,在他看来,“两部戏从题材上来说完全不同的嘛,一个是以史为鉴,一个是经侦题材现代戏,同时有这两种题材的剧供观众选择,也挺好的。”


01


但要塑造好不怕被观众挑挑拣拣的角色,是要下很多苦功夫的。


先说《清平乐》,剧本的困难程度就非同一般。其他主演在采访中提过,在查过资料的前提下,剧本看了两三遍才看明白。王凯不例外,他拍戏至今,碰到过最难的两个剧本,一个是《北平无战事》,另一个就是《清平乐》了。


在拿到《清平乐》的剧本之前,他买了一些关于宋仁宗的历史书,准备去了解一下。但刚刚看了没多少的时候,剧本就来了,他一看剧本的台词量和台词难度,直接放弃看书,也没时间再看书了,“先把剧本啃下来再说。”


王凯这一整部戏,基本都是在跟剧本打仗,他查资料、琢磨角色,剧本看得很慢很慢,看到后面才渐入佳境。至于其他做得最多的准备工作,就是跟导演和编剧去聊,请教一些他不太了解的历史问题。


“我跟导演探讨剧本的时候,其实聊了很多,最后定义在三个字上,第一个就是仁宗的‘仁’,第二个就是忍耐的‘忍’,第三个就是‘人’。”他把这三点全部理清之后,对于宋仁宗这个人物的基调,基本上也就明朗了。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仁”“忍”“人”三点,归根到底都是在演人,人是最难演的,每个人都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不是只有一面。


像是宋仁宗,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是一个肩负太多责任的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无论是在普通人和皇帝身份上的纠结,还是要在情理和责任之间做出选择,于宋仁宗而言,都是不好迈过的坎。


这些坎,现代社会中的人多多少少也会遇到一些。


“打个比方,比如说我,我现在是一个演员,我也是个普通人,但我又不可能跟普通人完全一样,你总得有取舍。


王凯和宋仁宗这个角色的最大共鸣,就这样找到了。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宋仁宗隐忍、克制,惯于妥协,在他身上,细腻的表达多过情感的外放。演得好了,观众感受得到角色内心的千回百转,演得不到位,木讷乃至面瘫的标签就要被扣上。想要避免这个问题,主要看演员的前期准备,剧本和角色理解得越透彻,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才越会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其次,就是我们自己要全情投入到这个角色当中,要把所有的情感都给这个角色,通过外部的一些表达,眼神也好,微表情也好,行为也好,把这几点综合起来,我相信观众一定能够感受得到你想传达给他的信息,包括情感。”


王凯对于《清平乐》的喜欢,在言语间清晰地表露出来。现在的影视作品,少有对宋朝盛世和宋仁宗的展示,宋仁宗在过往的历史剧中存在感也不强。而《清平乐》是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来写的一个故事,“难得”是王凯接演的原因之一。


他非常喜欢《清平乐》的原因还在于,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很饱满、很有吸引力的特质,除了宋仁宗,他也有其他感兴趣的角色。“比如晏殊、范仲淹啊,其实我感兴趣的角色还挺多的,倒没有说针对某一个角色。”


02


巧的是,饰演范仲淹的刘钧,正出现在王凯的另一部剧《猎狐》当中。厂长钱程跳楼,克瑞案的引线被牵出,以夏远、吴稼琪为首的“猎狐”小组,就此与王柏林展开了长达多年的僵持。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王凯之前不是没有演过警察,不同于以往的是,《猎狐》需要他诠释的是一名经侦警察,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警种,此前很少能接触到,因此他在拍摄之前也有了解过一些经侦警察办过的案例。


就跟《清平乐》是少有的刻画宋仁宗的作品一样,《猎狐》也是为数不多的还原经侦警察破案过程的作品,剧中有很多贴近百姓生活的事情,比如炒股。王凯希望通过这部剧,能给观众带来一些警示作用,能让大家增强一些安全意识。


“这个角色和故事都是有迹可循的,现实中真的有骗了几十亿的经济罪犯逃到国外,也真的有很多被骗的老百姓,可能现实会比戏剧更离奇。”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除了最明显的警种的不同,在角色个性上,夏远和王凯之前演过的角色也有所区别。像是《他来了,请闭眼》中的李熏然,铁血、坚韧,战斗力和爆发力很强。《如果蜗牛有爱情》中的季白,不管在办案能力还是抓捕能力上,都是一个很老练的高手,他的动作戏算是当时的一个重点,“演的也很爽。”


“而夏远呢,和这些角色最大的区别是,他有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开始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在师父的带领下慢慢从一名刑警成为了一名经侦警察,他的个性中本来就有很强的保护欲,这是他作为警察的优势,会更多地去匡扶正义。”


把这样一个全新的角色演绎出来,本身就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更别说《猎狐》中还有很多王凯合作过的朋友,大家再次在一起演戏,互相给予对方新的表演灵感,这个过程于他而言,很有意义。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清平乐》和《猎狐》,前者是王凯惯常合作的正午阳光出品,后者的演员阵容,乍一看像是阿诚、汪曼春和王天风的“前世今生”,来来回回,还是他的熟人居多。


不禁让人好奇,王凯会不会想要尝试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班底呢?


03


团队熟悉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其他公司的戏当然也会接触。王凯寻找新鲜或者刺激,多半是在不同的故事和角色当中。


虽然是同样的班底,同样的团队,但是故事不一样了,人物不一样了,这就保证了他产出的内容能一直是新鲜的,所以也不会有因熟悉而产生的枯燥。


至于坊间说的“正午阳光御用男主”,王凯也觉得“谈不上”,适合是促成他们合作的最大前提,适合加上彼此了解,才会有一次次熟络、顺畅的合作,这一点,不是一句“御用”所能概括的。单看阿诚、萧景琰、宋运辉、赵祯等角色的完成度和高辨识度就能知道。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不过,在王凯饰演的诸多角色中,确实好像存在一些隐秘的共性,比如有人评价他的角色多数带有几分倔强和傲气。


他不否认这点。每一位演员都会把自己的影子带入到角色当中,“这是一定的。”演员是角色的容器,无论什么样的角色,也脱离不了演员自身这副壳子。


关键在于加入多少的“自己”。


“你如果把太多自己的东西放到这个角色里,而这个角色本身有的东西你又没有把握好的话,你就不是在往角色里填东西,而是在把角色的特点挤掉,那你就是本色演出了。这个度要把握好。”


只有把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加入角色,让角色越发立体、丰满,又不喧宾夺主,才是创造角色的正确打开方式。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现阶段的王凯,《大江大河》《清平乐》《猎狐》中的角色接连呈现出来,正派的荧幕形象怕是暂时被钉牢了,但他也想遇到一个复杂的、有发挥空间的反派角色。


“但是有的时候,演员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色都能演。所以当有这样角色的时候,自己还得掂量掂量,你到底能不能够拿得起。”如果运气足够好,碰到一个自己喜欢又能驾驭的角色,王凯乐于考虑去演反派。


不过一切还是要看角色。有的演员在选择时,会把角色、剧本、导演水平、制作团队、演员阵容等等因素分个孰轻孰重,或是综合衡量、缺一不可,他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排序,“一般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就想去尝试。”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通观整段采访下来,王凯的回答如同他的表演,面面俱到,又很扎实,跟发出“盒盒盒盒”魔性笑声的“中二男子”相比,显得更加稳健持重。


他长相年轻,36岁演18岁的大学生毫不违和,可在采访群里发完“大家好,我是王凯”后附带的一个微笑表情,又不免让人把他摘出年轻人的阵营。


但他依然是年轻的,长相上是年轻的,在表演上的心态是年轻的,观众等待他在未来创造出更多角色上的可能,他自己也还在享受创作中的自由状态。

专访: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

今年有了一个形容歌手的新词,叫做“当打之年”,原指武艺成熟与巅峰期的年龄段。如果放在演员这个领域看,年近四十岁,正是创作处于成熟、迈向巅峰的好时候,是属于演员的“当打之年”。


王凯的“当打之年”正在到来,赵祯、夏远之后,他还会有下一个把两个角色“奢侈”地拼在一起的时刻。


文章来源:星番编辑部【骨朵星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