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相识!两名"二杆子"拔枪相见,后成铁杆搭档,双双成中将

提起电视剧《亮剑》,大家都会想到李云龙,以及他的好搭档赵刚。很多人认为,剧中李云龙的原型就是能征善战的王近山。提起王近山,就不得不谈到他的"黄金搭档",新中国开国中将杜义德。

不打不相识!两名

《亮剑》剧照

两人从六纵组建开始,截至抗美援朝,留下了不少佳话。

杜义德毙了王近山的马,王近山要毙了杜义德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

不打不相识!两名

红军长征过草地

3月28日夜,红四方面军杜义德负责架设浮桥,维护交通秩序,担任大部队过江总指挥。在杜义德的指挥下,红军战士用1个小时就架起了浮桥,快速通过嘉陵江。

这时,红二十八团团长王近山带着一群刚刚缴获的战马,直插江边,准备过桥,两匹战马己上了浮桥。毛竹扎的浮桥在江水的冲击下,原来就摇摇晃晃了,过人都很勉强,哪能经得起战马的折腾?!

不打不相识!两名

杜义德

杜义德发现桥头堵住了,后面的部队开始拥挤不堪。杜义德大声道:"人从桥上过,马从水里蹬!"

原本,战马蹬水本属常情。可是,王近山不乐意:"他娘的,不行,得从桥上过!"

"当!当!"杜义德气急中掏出手枪对准战马就是两枪。上了桥的两匹战马当着王近山的面,翻入江中。 王近山看着嘉陵江江面上的鲜红血色,顿时心疼地破口大骂:"日你姥姥的!你个二杆子,敢打我的马,老子毙了你!"

不打不相识!两名

红军渡江

杜义德也不是吃素的,还口道:"几匹马算个尿!你瞎眼了,没有看见天上敌机飞,地上敌人追啊!战士过不了江,你脑袋开花吧,敢毙我?二杆子!"

王近山是出了名的"王疯子",你敢毙我的马,我就敢毙你的人。王近山拔出手枪,顶到了杜义德的脑门儿上。

大敌当前,两位指挥员为厂两匹马动起了"火"。

不打不相识!两名

赶巧的很,正要过江的徐向前及时地出现在现场。徐向前问明情况后,狠狠地批评了王近山。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任命王近山为纵队司令员,杜义德为纵队政治委员。六纵成为当时刘邓大军中最年轻的纵队,两人的佳话也是从这开始的。

不打不相识!两名

在王近山和杜义德的带领下,六纵发展迅速,战斗力也在不断加强,以敢打敢拼著称。1946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出击陇海路战役,六纵指战员们在杜义德和王近山率领下,首战兰封,全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一跃成为主力部队。其他几个老牌旅长对他们在战斗过程的指挥竖起大拇指。

这场战役是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动出击,根据敌我态势制定的战斗计划,对于王近山、杜义德两人来说,难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在此次战役之后,发生的事情,让大家知道杜义德和王近山是多么的有担当精神。

不打不相识!两名

国军30万围攻刘邓大军,王近山、杜义德说:"打!"

王近山和杜义德指挥的陇海路战役打疼了蒋介石,陇海路战役后,国民党军盯上了从太行山下来的刘邓大军。蒋介石派出了14个整编师30余万兵力向在鲁西南地区的刘邓大军压来。

当时刘邓大军只有5万,面对敌人来势汹汹的30万大军,是去是留,就成了艰难的选择。

不打不相识!两名

军情不等人,刘伯承和邓小平立即召集手下战将开会。邓小平走到地图前说:"我考虑有两个方案:一是暂时避开敌人的锋芒,将我主力迅速撤到黄河以北休整一段时间,而后再寻机南下歼敌。这个方案,从我们这个局部情况考虑,是比较有利的。"这一方案,在敌我兵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比较有利于部队保存实力,一般人都会那样做。

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这样一来,势必增大对陈毅、李先念的压力,对全局不利。如果我们咬咬牙关,再打一仗。虽然我们的压力会增加不少,但陈毅、李先念他们那边就轻松多了!"之后,邓小平更是直接表态,他和刘伯承支持第二种方案。

不打不相识!两名

邓小平发言完后,在座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们沉默不语,一声不吭。他们确实不好表态,双方兵力差距如此之大,对方又是有备而来,如果要打,那这场仗必定异常艰难。

空气格外安静,沉默了许久,见大家都不作声,邓小平说:"如果不打,我们回太行山去!"

刘伯承看着众人,反问大家道:"回太行山,敌人还允不允许我们回去呢?"

不打不相识!两名

众人还是沉默不语,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们,有的抽烟,有的低着头。不是他们不想打,他们都知道,如果筹划不当,一整个纵队都可能搭进去,甚至整个刘邓大军都会损失惨重。

这时,王近山霍地站了起来,掷地有声地说:"我主张打!"

王近山打破了僵局:"我和杜政委商量了,我们纵队打,我们六纵是个年轻的纵队,拿我们去和敌人拼,是值得的!"其他纵队的司令员和政委都很诧异,没想到他们这个新组建不久的纵队有如此之胆量。

不打不相识!两名

王近山继续说道:"我们先打,哪怕纵队打得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当班长。"说道这里,王近山难免有些激动,端起茶缸子喝了口水。

杜义德也站了起来,挺胸抬头,站在王近山身边,说:"打!"。再没有任何语言,但无声胜有声,他的态度已经很明确。

不打不相识!两名

确定了打,接下来就是部署和实际战斗。他们计划打掉西路之敌中的整三师。整三师能攻善守,所向披靡,是西路军中唯一的嫡系。如果打掉整三师,破其西路主力,其他的敌人,必将不战自乱。

这一战役被称为定陶战役,打得非常惨烈。王近山后来每每回想到这一战,都是满怀伤感,感叹损失太大了。

六纵接受的任务是攻击大杨湖,后来众多史书则干脆就称之为"血洗大杨湖"。杜义德和王近山指挥部队迎难而上,凭着一身豪气,生生顶住了数倍之敌。

不打不相识!两名


此战六纵牺牲三分之一兵力,损失惨重,不过好在筹划得当。整个战役歼灭敌1个师部和4个旅,共1.7万人。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到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而杜义德和王近山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居功至伟。

定陶战役结束后没过几个月,国民党军于次年3月拥兵34个旅25万人向红色首府延安进攻。用蒋介石的话说:"誓要将红色政权抹杀掉。"

不打不相识!两名

为了策应中央,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里,与敌人周旋,伺机歼敌。

王近山出车祸,杜义德军政一把抓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近山因为车祸留在了医院,六纵的重担就落在了杜义德一个人身上。

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杜义德的一些军政指挥令大家刮目相看。

不打不相识!两名

在进入大别山前,毛主席曾估计过可能出现的三个前途,第三个就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毛主席说:"要争取最后一种前途,避免前两种前途。"这是期望,也是命令。

杜义德挺进大别山大概花了20天时间,其艰难可想而知。杜义德率六纵从1947年8月7日夜开始向大别山进军,到8月27日部队全部进入大别山。如何能站稳脚,就成了重中之重。"不能辜负了毛主席的期望。"杜义德对自己说道。

不打不相识!两名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它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蒋介石得知后,寝食难安,立即调集了7个师,妄图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际,把他们赶出大别山。

不打不相识!两名

杜义德根据刘邓的命令,指挥六纵与兄弟部队一道,在商城之北的河凤集和商城之西的中铺地区打了两仗。之后,六纵又在高山铺伏击了国民党军,取得巨大胜利。众人都夸赞杜义德能打会算。

高山铺伏击完全是杜义德带领六纵取得的胜利。战斗结束,杜义德他们将国民党军八十二旅1.26万人全部歼灭,还击落了一架敌机,俘虏了4000余人。

杜义德的军事指挥让大家开了眼界,本职政委的工作也干得有声有色。

不打不相识!两名

入冬后,将士们都还穿着单衣。晋冀鲁豫老区虽已做好了十几万套棉服,但是因为敌人猖獗,根本无法运送进来。

杜义德按照刘邓首长的指示,开始带领部队自筹自缝,采取向地主征集,向商家和一部分富裕农民开借条进行筹借的办法,筹集布匹棉花。用稻草灰代替染料,请当地老乡传授缝衣技术,上下一起动手,缝制棉衣。

不打不相识!两名

当地老百姓都很愿意帮助解放军,纷纷拿出存货,战士们为了御寒,任凭是五大三粗的壮汉,也拿起针线,缝制起衣服来。

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都穿上了自己缝制的棉衣。过冬问题得以解决。

一年后,王近山伤好归队,看着杜义德将六纵带的生龙活虎,战士们嗷嗷直叫,王近山说不出的高兴。

不打不相识!两名

随后,杜义德和王近山联手率领六纵,打下历史名城襄阳,接着,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被大家看在眼里,很多人就称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好搭档。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序列。二纵和六纵分别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

不打不相识!两名

杜义德和王近山还是没有分开。杜义德和王近山被任命为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并分别兼任第十军和第十二军军长。杜义德成了第十军首任军长,并且是第一个以另一个纵队政委的身份当上首任军长的人。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

六纵的老人们说:"杜义德之所以能兼任十军军长,与他一人率六纵千里跃进大别山所展示的军事才干是分不开的。"

不打不相识!两名

确实,可能谁也没想到,一个政委,居然军政一手抓,而且军事上还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正印证了六纵老人们说的那句话:"王近山是铁打的司令员,杜义德是硬邦邦的政委。"

文/T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