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前言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而在繁多的禮節當中,祭祀之禮又顯得神聖而莊重,因此遺留下許多的歷史文獻,使得我們可以窺見一二。

《左傳》裡說道“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在古人心目中,祭祀不僅是國家大事,還和戰爭同樣重要。

我們在《尚書》中的“戊辰,王在新邑蒸祭,歲。文王闢牛一,武王醉牛一”又可以看出,牛自西周開始就是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祭祀品。

在《禮記曲禮下》:“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可以看出在祭祀時,只有天子和諸侯才可以用牛作為犧牲。從這些文獻當中我們可以輕易的看出牛在古代祭祀中不僅地位及其尊貴,它還是當時人們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那牛是如何在這百獸中脫穎而出成為這神聖儀式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呢?我們試著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試著去探尋一下這其中的奧秘。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經濟|重要的交通工具

“備”字的產生,記錄了以牛為車的歷史事實,而俗話所說的要致富先修路,又可見得交通對於經濟的重要性。

牛是我們國家古代重要的勞動力牲畜。

《尚書武成》中記載:“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大意是,不打仗了,將馬和牛放了吧,這就襯托出了馬和牛戰爭中的作用是相當的

騎兵是戰爭中的核心力量,所以在戰爭中英勇作戰的馬的作用和貢獻更為人所稱道,相比之下幕後負責運輸糧草的牛就會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了,不過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牛作為負責運輸糧草的重要動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尚書周書酒詰》:“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

大意是:農事做完之後,人們便趕著牛車外出做些買賣,用來孝敬自己的父母。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可以看出牛車在農業生產中不具備運輸貨物的功能,同時也被用作代步的工具。

《南齊書陳顯達傳》中有記載:“家既富豪,諸子與王敬則諸兒,並精車牛,麗服飾。”

大意是說:有錢人家為裝飾牛車,為牛穿衣服以此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因此牛還具備彰顯地位的功能。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政治|統治者的利器

《禮記祭統》雲:“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古代的五禮分別指的是:

對天神、地抵、人鬼祭祀的吉禮

哀憫弔唁憂患之禮的凶禮

師旅操演、征伐的軍禮

接待賓客的賓禮

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嘉禮

顯而易見《禮記》誠然就是一本集婚嫁、祭祀等事件的規範動作指導說明書,而這些規範中又以吉禮作為五禮之首,這充分說明了在當時的統治者看來,祭祀之禮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它必然有其重要的價值。而這價值就要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說起。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眾所周知,祭祀的起源有兩個關鍵的因素,一個是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許多的自然現象,另一個是人類無法忍受自我的認知出現侷限性。因此恐懼心裡萌芽,而恐懼作為想象力的養料之一,就會誕生出牛鬼蛇神,也就是後來的圖騰文化。特定的文化就會聚攏起特定的人,部落也就誕生了,統治者發現了祭祀能夠聚攏人的特點,於是就大肆的宣傳,

往往早期的統治者就是巫師頭頭。

那麼祭祀為什麼要選牛呢?

《禮記郊特牲》陸曰:“鄭雲:‘以其記祭天用驛接之義也。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國家古代的時候,統治者往往喜歡用儒家思想治國,儒家關於的天子的說法,大致意思是替天行道,天子是上天的代言人,因此大家都要服從他。

《資治通鑑》:“牛乃農耕之本,百姓所仰,為用最大,國家為之強弱也。”

可見牛的珍貴,做為最高級的祭品,它在古代的作用極大,因此連帶著它的身子也很珍貴,為了表明天子的態度,拿出當時最珍貴的肉來祭祀上天的,以此來為萬千民眾作表率,告訴人們這個代言人是很誠懇的,大家沒事別搗亂,以此達到維持社會穩定,鞏固王權的目的。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文化|古老信仰的發展史

相傳在原始社會氏族部落時期,各部落總把自然界中的動物作為自己的氏族徽幟,於是原始的圖騰崇拜產生了。牛部落的人就是懷著對牛的崇拜選擇了牛作為本部落的徽幟,牛開始具有了文化性。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在我們的傳說中,當時部落首領炎帝神農的形象就是人身牛首,這顯然有牛崇拜的意思在其中,這也使得牛文化得到了發展。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說到原始崇拜,絕對繞不開得是我國得十二生肖文化,在這項萌生於對原始動物得崇拜,根植於對天文學研究得文化中,牛排行第二,被稱作“丑牛”。隨著咱們屬相文化得發展開始和名字一起伴隨我們一生,至此與人類一起生生不息。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到了由唐朝韓滉創作著名的《五牛圖》以及至今流傳的牛頭裝飾物,都是對牛的圖騰崇拜而產生的審美意識的再現。而在民間,長期的耕種陪伴,人與牛也產生了特別的好感,因此人們也發現牛的很多優點,諸如勤懇、吃苦耐勞等等,於是牛文化”充斥在我們的語言中。比如:

諺語“點燈省油,耕田愛牛”、“一頭牛,半個家”。

詩句“賣力耕隴上,執靷犒軍中”、“老牛自知夕陽短,不需揚鞭自奮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等。

發展到如今,我們常常會用“牛人”比作厲害的人,而“很牛”有著厲害的意思,可見牛文化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了。

總結

從經濟上看,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牛是人類重要的夥伴,無論是出行,還是打仗都有用到它的地方,從文化中,我們不難發現牛文化已經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稍微留心就可以發現,就是現在我們日常用語裡也少不了牛的身影,從政治的角度而言,牛不僅僅關乎民生,它還有維護鞏固自身權力的效用。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牛成為祭祀中最重要的一個祭品,是它無法避免的命運,它的力量,它的耐性,它的勤勞似乎完全契合了人類發展過程中的許多需求,這更像是大自然安排好的劇本,我相信無論歷史重來多少次,只要牛存在,人都會找到它們的,這似乎就是我們和牛之間所謂的宿命。


“祭天之名,用一牛”,作為祭品,牛是被上天選中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