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臨終託孤,大將軍霍光受託輔政幼帝


導語:公元前87年,漢武大帝駕崩,臨終前他委任霍去病的兄弟霍光為大將軍,輔佐年幼的漢昭帝。這是大漢王朝可以說最聰慧的天子,雖然在位時間極端但是他卻和霍光一起保衛了漢朝的皇室。

幼年即位,造福百姓

漢武帝臨終託孤,大將軍霍光受託輔政幼帝

(漢武帝臨終時託付上圖六人輔佐幼帝)

八歲的漢昭帝當皇帝了!最高興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姐姐蓋長公主。因為漢昭帝從小喪母,他把自己的大姐蓋長公主當成自己最親近的人,她幻想自己成為呂后一樣的人物,攜天子以令天下,這也是後來災禍發生的根源。可惜呂后只有一位,當時朝中還有兩雙眼睛在盯著她,他們一個叫田千秋,一個叫霍光,當然這是後話。


霍光體恤百姓,減輕賦稅並命令削減官差數量。一時間武帝后期因為大興土木而造成的財政漏洞被成功彌補了。百姓日子有好了起來,大家紛紛誇讚漢昭帝是千年難遇的明君,以前民間一些反對的聲音也銷聲匿跡。為了更好的恢復農業,霍光主動將糧食和種子借給農民,大家都說:"以前文景之治的時代又要回來了"

公元前81年,漢昭帝召開鹽鐵會議,商議鹽鐵的專賣制度,提高了鹽鐵的質量,治理了沿海地區私自治鹽制鐵的亂象,給國家帶來一大筆收入的同時又解決了一批老百姓的工作問題,可謂是皆大歡喜。

漢武帝臨終託孤,大將軍霍光受託輔政幼帝

(桑弘羊主持鹽鐵會議)


但是,百姓越高興就代表貴族越難過。一些官員原本打算趁著皇帝年幼可以為所欲為,可是碰上了不留情面的霍光,為所欲為就別想了現在還開始動自己的利益,他們背地裡都很討厭霍光。

幼女入宮成為導火索

討厭到仇恨並不遙遠,它往往只需要一根導火索。

當時的左將軍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是霍光的女婿,他想借此機會將自己六歲的女兒嫁給漢昭帝將來好當皇后。這樣自己的父親是左將軍,岳父是大將軍,女兒是當今皇后,自己好友的好友是蓋長公主,到時候整個天下說白了還不是他上官安的!

漢武帝臨終託孤,大將軍霍光受託輔政幼帝

(蓋長公主死後仍以公主之禮下葬,圖為她墓中壁畫)

誰知女婿想的好,岳父不領情。霍光一下子就戳破了上官安的詭計,以孫女年齡太小不能侍奉皇上左右為由拒絕了。上官安和上官桀感到臉上無光,更加痛恨霍光了。事後上官安託自己的還有丁外人告訴蓋長公主他的計劃,又塞了很多珠寶給二人。8歲的孩童又怎會違抗一個自己最信任的人的命令呢?最終上官安的女兒進宮,沒過多久就立為皇后。


得意忘形的上官安很感激丁外人的牽線搭橋,又去跟霍光講要將丁外人封為侯。霍光本來就對孫女進宮之事不滿,但是因為蓋長公主發話不變再做阻攔,現在封丁外人為侯算怎麼回事呢!他嚴詞拒絕了上官安,並將其臭罵一頓。

上官安兩次在霍光這裡吃了啞巴虧,不經動力殺心,一場陰謀就此展開。

慘遭陷害,幸得昭帝搭救

上官桀知道漢昭帝同父異母的哥哥燕王劉旦一直對漢昭帝心懷不滿,於是便聯繫到了他。他們初步商定,先用計處死霍光,再廢了漢昭帝立劉旦為帝!上官桀在拉攏外援的同時也不忘積極籠絡內援,蓋長公主,丁外人和一干大臣均成為他的爪牙。

他們天天監視霍光的舉動,不久就打聽到霍光前去視察羽林軍,檢閱完部隊後將一個校尉調進了自己府中。他們大喜,認為機會來了!上官桀趕緊冒充燕王的使者寫了一封信給漢昭帝:聽聞大將軍霍光在視察羽林軍,用的是皇上的禮節。他還私自調用校尉,這完全是要造反的節奏啊!身為兄長的我不得不管!我願歸還燕王大印,歸京保護聖體。

筆者看到這裡時,真心覺得上官桀的這封信寫的真是失敗。一個跟自己皇上有仇的人說要帶兵來長安保護他,講道理,鬼才信!

14歲的漢昭帝拿著信看了又看啥也沒說就走了。這時上官桀的第二個敗筆出現了,他讓蓋長公主當晚又去給漢昭帝洗腦,試問一個在宮中深居簡出的女人又是怎麼知道當天剛到皇帝手中的信的內容呢?

第二天漢昭帝臨朝,數來數去單單少了一個霍光。原來一個晚上的時間,足以讓一個消息從宮裡傳到宮外,霍光已經知道了有人彈劾自己,他在門口長跪不起,自己先把烏紗帽摘了。

在上官桀的催促中,霍光爬進大殿伏身地上,不敢面見聖容。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霍光再劫難逃時,漢昭帝卻溫和地說:"大將軍儘管帶上帽子,我知道有人想害死你!"此話一出,全場震驚,霍光又是驚訝又是高興,他叩頭稱謝並詢問原由。

昭帝的聰明才智真實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燕國離長安遙遠最快也要十天才能到達。而霍光檢閱部隊就在三天前,這說什麼也對不上。

漢武帝臨終託孤,大將軍霍光受託輔政幼帝

(燕國離長安很遙遠)


漢昭帝的聰慧震驚了所有人,他又命令霍光與田千秋追查兇手。本來就有重大嫌疑的上官桀又再一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會見漢昭帝勸說此事可以小事化了,這無疑又增加了他的嫌疑!漢昭帝已經想除掉他了,便冷冷地回絕了上官桀。

撲滅叛亂卻英年早逝

上官桀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不對,他從皇帝的眼中讀出了殺意。於是他連夜回宮派人送信給劉旦讓他即刻起兵,自己則與蓋長公主商定,由蓋長公主出面邀請霍光與昭帝吃飯,暗中佈置埋伏弄死二人。


漢武帝臨終託孤,大將軍霍光受託輔政幼帝

(霍光教導年幼的昭帝)

此時大概他的手下也知道跟著這位大人鬧革命無異於痴人說夢,於是便棄暗投明,告訴了霍光。霍光連忙會見漢昭帝,昭帝任命宰相田千秋捕捉亂黨,霍光即刻武裝羽林軍準備對抗燕軍。


田千秋在二日之內將朝中亂黨全部抓獲,蓋長公主無顏面對深信她的弟弟,自殺而死。而關外劉旦的軍隊還沒有出發詔書就來了,劉旦得知亂黨已被肅清,自己也成事不了了,遂自殺身亡。

結束了這次叛亂,霍光希望不再用兵,偏偏匈奴,樓蘭等侵害中原,他又帶兵一直打到樓蘭改樓蘭為鄯善,又逼鄯善國王與漢聯姻,保證了一段時間的安定。漢昭帝是個好皇帝,這是個共識。公元前74年,他讓大臣們商議減少稅收,想進一步解放百姓,但可惜過了兩個月漢昭帝就病死了。

漢武帝臨終託孤,大將軍霍光受託輔政幼帝

(霍光桑弘羊等人談論國事)


這次叛亂可以說是一次很蠢的行為,可能是上官桀真的被昭帝的年幼給欺騙了,其實細細分析就能知道這事壓根不可能成。宮內除了上官桀,霍光、桑弘羊、田千秋都站在昭帝一邊,就算真的除掉霍光其他幾人也不會善罷甘休。宮外與七國之亂時不同,當時只有燕國一家在異想天開試圖謀反,燕國土地貧瘠人少馬瘦,估計打不到長安就給滅了。

只可惜天妒英才,這麼一個心繫國家有機智聰慧的賢君就這樣英年早逝了

結語:縱觀中國歷史,很少有霍光與漢昭帝這麼默契的君臣,臣子無時無刻為君王著想,君王也信任臣子。他們活出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應該有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