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这种行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和父母说 “NO”!

文/萌主(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近日,韩国“N号房”事件的愈演愈烈将埋藏在深水区的冰山一角赤裸裸地展现给全世界的面前。更令舆论哗然的是,“N号房”事件曝光的背后远比我们所见到的触目惊心。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关于未成年人遭受到性侵害的事件被暴露在我们眼前,这不由让我们观者心惊,闻者胆寒。

父母有这种行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和父母说 “NO”!


根据不完全统计,韩国“N号房”事件涉及的人数高达26万人,其中受害者高达70人,未成年人有16人之多。

未成年人作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群体,往往遭受到侵害的可能性会更大,也不能够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利,以至于受到更为严重的侵害。

“N号房”事件绝不是一个个例,近些年,女性群体遭受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根据全国妇联婚姻家庭研究所关于北京市民遭受性骚扰的调查,接受调查的女性中有70%的人遭受过性骚扰,54%的人被开过黄色玩笑,29%的人遇到过有暴露癖的人,27%的人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与他人身体接触,8%的人曾被人偷窥,2%遭受过电话性骚扰。而针对于未成年人的性骚扰事件也愈发严重。

  • 家庭作为孩子迈向社会之前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父母又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为孩子培养正确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 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注重性别区分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身为父母,我们的言传身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认知。
父母有这种行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和父母说 “NO”!

其中最让一部分家长忽视的环节表现在孩子的第二性征发育完成时,一些父母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性别的不同。

举例:

1)当着孩子面换衣服。

2)爸爸妈妈身着清凉的与已经发育成长的异性子女交流。

父母有这种行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和父母说 “NO”!

然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场景不仅对于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父母不经意的行为到底会造成哪些“恶果”

1)性别障碍的形成

当孩子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频繁地与异性父母进行含有性征表示的接触,如父亲当着女儿的面前换衣服时,很容易对女儿造成性别障碍的认识错误

在社会中遇到陌生的异性做出与爸爸相似的行为时,不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回避这种不好的行为,不能进一步保护自己。

这里并不是主张孩子们应该拒绝与异性父母进行亲密接触,只是在涉及到和异性间交往时父母应该注意把握距离,让孩子明白性别是一件需要保护的事情

这类事情同样表现在分床睡,在同性别的爸爸妈妈帮助下洗澡等多个方面。

父母有这种行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和父母说 “NO”!

2)自我保护意识的减弱

家庭教育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们应该有目的的去培养孩子对于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对于自我隐私的保护。

孩子和异性父母超越父女母子关系的亲昵接触会导致孩子在潜意识里将与异性的亲昵接触不视为一项对自我隐私的保护。将这种行为延展到未来社会生活中时,会削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司法部门近些年对于已经发生的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案例的统计数据,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案例中有六成是熟人犯案。

因此,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会使得孩子在面对熟人乃至陌生人的不合理的要求勇敢地说“NO”

父母有这种行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和父母说 “NO”!

3)孩子获得的不尊重感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孩子自己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异性父母存在着不同,这种不同外化出来即表现为隐私以及隐私空间

  • 当异性的父母在孩子已经处于发育期时,不能够及时地对自己的某种行为进行回避,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隐私空间被侵害的不尊重感

如果孩子在心理发育的过程中这种不尊重感的情绪没有被父母合理地排解,孩子们会默认这种行为是合理的。以至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以保持对于他人应有的尊重,形成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负反馈

父母应该怎样做一个好榜样?

1)尊重是前提

尊重是父母和孩子融洽相处的前提,在孩子的生长发育阶段,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将孩子视为一个“小大人”,尊重孩子的合理选择.

2)加强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父母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作用,在孩子成长发育期间,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父母也应该及时和未成年的孩子们进行交流,通过学习自我保护技巧等手段,加强对于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同时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通过合理的保护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为孩子在今后采取有效手段保护自己起到示范作用。


父母有这种行为?孩子应该早点学会和父母说 “NO”!

3)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观和正确的消费观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校园贷事件中,一些看似已经成年,有一定生活能力的女性却因为不正确的消费观陷入借贷的泥淖,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

这同样警醒我们形成正确消费观和金钱观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更是为了保护我们孩子免受社会的不法侵害。

总结:

孩子勇敢的和父母说“NO” 并不是和父母关系疏远的表现,而是父母在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后孩子对于隐私保护的体现

所以当孩子们学会和父母的不合适的行为说“NO”时,孩子也就获得了和社会中的这种行为说“NO”的能力。

当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能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采取自我保护的能力,“N号房”的事件也将不会再次上演。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