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生豬和家禽產能較足,生豬自給率達九成

梅州生豬和家禽產能較足,生豬自給率達九成

圖為市民在梅城華建市場購買豬肉。(嚴海苑 攝)

平遠縣中行鎮仲石村雞子坑一個養殖場的3棟豬舍內,只見一頭頭母豬或悠閒地“散步”、或臥在地上休息,先進的全自動料線和智能環控設備為它們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

“我們將把其餘23棟豬舍進行改造,預計3個月內將養殖場改建成母豬存欄3600頭、年出欄仔豬7.9萬頭的現代化優質仔豬生產基地。”平遠縣雙胞胎豬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雙胞胎集團去年與平遠縣鴻基生態園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平遠縣雙胞胎豬業有限公司並已正常投產復產。目前該養殖場有近1000頭能繁母豬,按時間推算,預計5月能產下第一批仔豬。

這是我市積極推動生豬家禽產業科學發展的具體寫照。記者採訪瞭解到,目前,我市生豬、家禽產能較足,市場價格穩定,梅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梅州市加快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提出“四個轉型”目標任務,就我市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路徑等做出了一系列政策部署。

生豬、家禽產能較足

市場價格穩定

連日來,記者走訪梅城百花洲市場、華建市場等多家農貿市場發現,豬、禽等各類肉豐富多樣,價格相對穩定。隨著生豬產能逐漸恢復,豬肉供需緊張局面有所緩和,前期高位運行的豬肉價格略有下降。

梅城華建市場一豬肉檔主介紹,瘦肉30元/斤,三層肉28元/斤,排骨38元/斤,豬肉價格較4月初平均每斤降了1至2元。百花洲市場一豬肉檔主劉阿姨稱,近期豬肉價格較為穩定,漲跌波動不大。雞肉方面,各市場的光雞價格由各肉質情況定價在20元/斤-28元/斤不等,近期平穩運行。記者從市價格監測中心瞭解到,本週我市豬肉、家禽價格穩定。

供應充足是價格穩定的前提。“我們年出欄三黃雞100餘萬羽,主要銷往梅州本地及粵東市場,部分銷往江西、福建。”梅縣豐都綜合養禽場負責人溫帶穎介紹,近年來養殖場三黃雞出欄量穩定增長,價格平穩,能夠在滿足本地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供應給周邊地區。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畜牧與飼料科瞭解到,去年來我市積極推動生豬家禽產業發展,保障全市肉食供給。據統計,2019年全市生豬飼養量285.74萬頭。其中,存欄96.19萬頭,出欄189.55萬頭,自給率約90%。家禽的出欄量是7769萬羽,禽蛋產量4.34萬噸。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存欄豬、禽分別是74.89萬頭(其中能繁母豬7.58萬頭)、1824.64萬羽,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45.72%、增長11.94%;出欄豬、禽分別是38.65萬頭、1508.38萬羽,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34.09%、增長6.99%。

養殖標準化產業化

擴大畜禽存量

春節以來,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陸續出臺政策措施,我市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大幅下降趨勢有所扭轉。去年來引進的各大型養豬企業積極行動,讓生豬項目儘快落地並投產運作。

“我市爭取儘快佈局生豬養殖和屠宰加工全產業鏈,推進育、繁、養、宰、銷一體化融合發展。”市農業農村局畜牧與飼料科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已經引進包括廣東省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50萬頭規模)、雙胞胎集團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100萬頭規模)在內的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在梅州投產。深圳市康達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60萬頭規模)、溫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50萬頭規模)、廣東國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年出欄生豬10萬頭規模)等知名生豬養殖大型企業也在我市投資生豬養殖。這些企業資金雄厚、技術先進、抗風險能力強,落地我市進行生豬養殖,將擴大我市的生豬存量,為滿足我市生豬的需求帶來可持續性。

不僅如此,我市充分發揮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和省重點畜禽養殖場等規模養殖場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傳統養殖場樹立規範養殖新理念,改造設施、提檔升級、推動產業融合,提高畜牧業整體效益。

政策支持生豬家禽

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全市畜禽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提升。目前,生豬規模養殖場有363家,其中年出欄量1萬頭以上的生豬企業有27家,年出欄量達55.39萬頭,佔比31%;家禽規模養殖場53家。然而,依然存在部分養殖戶規模化程度不高、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等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市出臺了《梅州市加快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方案》。

“《方案》出臺得很及時,不僅明確了我市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目標任務,包括到2025年的總目標和‘四個轉型’具體目標,而且圍繞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措施,將有效促進我市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市畜禽養殖協會會長吳義祥表示,《方案》的出臺有利於全市調整優化生豬、家禽產業結構佈局,將穩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進一步保障“菜籃子”有效、安全供給。

來源:梅州日報;作者:嚴海苑 張怡;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劉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