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與準噶爾汗國之爭,到底是內戰還是外戰?看明朝是怎麼分的

1644年清朝入關,其戰略目標在中原內地,這段時期他們

主要的活動就是消滅反清勢力以及南明小朝廷。

在構建直省八旗駐防體系之時,滿蒙之間進行了政治聯盟。彼時的蒙古諸部有著三種勢力

第一種:是滿洲的追隨者,他們被編入了蒙古八旗,與滿族八旗是一體的;

第二種:則是臣服者,他們被納入了盟旗系統,由旗長分封為札薩克;

第三種:則是反叛者,他們被納入了總旗的管轄範圍,意在便於監督和管轄。

康熙帝與準噶爾汗國之爭,到底是內戰還是外戰?看明朝是怎麼分的

除了這三種勢力之外,還有一種尤為特殊的勢力存在,這就是降而復叛、叛服不定者,滿清對於這種勢力一直進行了剿殺,而其中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就是攻打準噶爾部。

事實上清政府與準噶爾之間的抗爭由來已久,以1640年的蒙古塔爾巴哈臺會盟為起點,到以1762年伊犁將軍府設立為終點來算,歷時122年之久,影響相當深遠。

那麼清朝剿滅準噶爾到底是屬於內戰還是屬於外戰呢?康熙皇帝是平定準噶爾還是吞併準噶爾呢?

康熙帝與準噶爾汗國之爭,到底是內戰還是外戰?看明朝是怎麼分的

首先我們從準噶爾汗國的政權性質來分析一下,準噶爾系漠西蒙古的一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秘史》。

準噶爾汗國或稱衛拉特蒙古、厄魯特蒙古,它的統轄範圍是四衛拉特:和碩特、綽羅斯(準噶爾)、杜爾伯特、土爾扈特以及其他的小部。

它的崛起得益於蒙古政權的互相博弈,而它的延續時間是相當長的,在"土木之役"俘獲明英宗之後,達到了全盛的局面。

明末,滿洲崛起建立了後金,準噶爾是與後金並存的政權。

康熙帝與準噶爾汗國之爭,到底是內戰還是外戰?看明朝是怎麼分的

即便是後金逐步控制了漠南、漠北蒙古之後,準噶爾與滿洲政權也不屬於統屬地位,它是介於沙俄和清朝之間的獨立政權。

準噶爾汗國統一了中亞及蒙古區域,與滿洲政權統一東北以及內地直省的性質是相同的,從史學觀點來看,滿洲和準噶爾的地位相當於五代十國時期的互相割據。

而康熙大帝將其抗清定性為叛清,實際上是滿洲視角的產物,並不符合史學觀點。

滿洲視角下將自身視為正統,故而元朝蒙古以來的準噶爾就成為了分裂的一部分。

康熙帝與準噶爾汗國之爭,到底是內戰還是外戰?看明朝是怎麼分的

準噶爾與滿清的政治目標是一樣的,它希望通過統一天山北路衛拉特各部,而後征服回疆諸地區,進而將天山南北連成一片。

準噶爾的第二步就是征服哈薩克、布魯特諸部落,而後實現整個中亞地區的統一,它的核心目的地是漠北地區。

征服了漠北地區的喀爾喀諸部之後,中亞區域和蒙古草原就此落入了準噶爾的手中,青藏教區合併之後將形成一個蒙藏統一體,而後再完成準噶爾的終極目標:統一中國。

這一點在塔爾巴哈臺會盟、《衛拉特法典》中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載。

康熙帝與準噶爾汗國之爭,到底是內戰還是外戰?看明朝是怎麼分的

滿清對準噶爾的征服從史學角度來看,是一場向外的戰爭,而並非滿清宣揚的平定準噶爾叛亂。

準噶爾與清朝之間的核心矛盾在於蒙古的統一問題,準噶爾部落干涉了清朝統一漠南、漠北的統一進程,而潛伏在漠西的準噶爾是清朝最大的安全隱患。

準噶爾汗國為清朝一大威脅,其政權的存在與覆滅,對清朝八旗駐防格局影響巨大。

清朝採取了對準噶爾的三大區域:北部區域、中部區域、南部區域進行了分別的處理,並且積極聯繫沙俄對抗準噶爾。

康熙帝與準噶爾汗國之爭,到底是內戰還是外戰?看明朝是怎麼分的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最終使得準噶爾敗下陣來,清朝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大一統",中國近現代的版圖基本雛形就此固定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