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回鶻:一段純真的友誼?

回鶻在唐朝時和大唐的關係十分友好,甚至在發生了"安史之亂"後,唐朝大將郭子儀等就是藉助回紇的兵力裡應外合才打敗了叛軍,維護了唐朝統治 。然而回鶻與唐朝這緊密友好的邦交關係的形成真的是“一段純真的友誼”麼?

一、大唐、回鶻聯手擊滅突厥汗國時期

1、回鶻族簡介。回紇汗國的前身敕勒是公元前三世紀為分佈於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聯合體,著名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敕勒歌就出於他們。由於使用一種"車輪高大,輻數至多"的大車,又被稱為高車。該部落群共有袁紇、薛延陀、契苾等十五部。

2、回鶻與突厥間恩怨。在中國歷史上,突厥族是一個強悍的民族,曾建立了幅員遼闊的突厥汗國,疆域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裡海,南自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北,北至貝加爾湖。在突厥汗國強大的時候,回鶻族還很弱小,且為突厥汗國的統治之下。回鶻族需向突厥進貢並受突厥奴役。公元605年,回鶻各部的首領按照慣例前往突厥朝貢,被全部活埋,引發回鶻與突厥間不解之仇。

3、回鶻復仇之路。回紇時刻不忘血海深仇,但又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反抗突厥,於是與薛延陀、唐結成了反突厥聯盟,於公元630年一同攻滅東突厥。此後,回紇又聯合唐軍滅掉了薛延陀。回紇首領吐迷度建立回紇汗國,對內自稱可汗,對外則接受了唐朝的封號懷化大將軍兼瀚海都督,承認是唐朝的部屬。回紇對幫助其復仇的大唐感恩戴德,敬稱唐太宗為“天可汗”,殷勤朝貢。公元651年,瀚海都督吐迷度的兒子閏婆率5萬回紇兵助唐軍大破西突厥。公元657年,閏婆率領回紇兵配合蘇定方率領的唐軍再次進攻西突厥,在額爾齊斯河附近擊敗10萬西突厥騎兵。658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被擒,被獻俘於昭陵,至此西突厥滅亡。

在這一時期,回鶻依靠唐朝力量反抗突厥統治,併成功繼承突厥領地建國,一方面對唐朝的幫助心懷感恩,另一方面受自身國力制約,無法與唐朝相抗衡,因此對唐朝稱臣納貢並甘願為唐朝驅使維護唐朝北部邊疆安穩。

大唐、回鶻:一段純真的友誼?

二、回鶻派兵助唐收復兩京時期

唐肅宗靈武登基後,平定安史之亂的大任就落到了肅宗的手中,但當時肅宗並沒有實力平定叛亂,於是只能尋找外援,最終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收復長安時,土地子民歸大唐,所有美女和財產,任憑回紇姦淫燒殺和擄掠)為條件換來回鶻援軍。當長安真的收復後,太子李豫與回鶻談判說,現在長安收復了但是東都洛陽還在叛軍手裡,如果把長安屠了,洛陽的人民就會幫叛軍守城,那就不好辦了。在多方斡旋下,回紇人勉強同意,在第二個月洛陽收復後,“回紇縱兵大掠”。安史之亂,是以史思明的投降結束的,但沒過幾年,因為肅宗想要清除掉這個隱患,不慎走露了風聲,史思明再次舉起叛旗,揮軍南下再次攻陷了洛陽。唐軍一直無力收復洛陽,在肅宗死後,即位的代宗李豫再次向回紇求援,並開出了比他老爹還要優厚的條件,結果在收復洛陽後,回紇軍毫無忌憚的大肆姦淫燒殺、劫掠搶奪;居民死亡以“萬”為單位計算,大火數十天不熄,距離第一次洛陽之屠僅僅五年。

在這一時期,回鶻雖然以附屬國名義出兵平叛,為唐朝的繼續統治做出了貢獻,但這也是以唐富庶的長安、洛陽這兩京財富的擄掠為代價的。

大唐、回鶻:一段純真的友誼?

三、回鶻強盛大唐式微時期

1、“絲綢之路”與回鶻經濟的崛起。“安史之亂”後,唐朝將西北駐防軍隊大批調往內地,經營西域的勢力隨之衰退,給大食(阿拉伯)帝國、回鶻汗國和吐蕃進入西域提供了機會。公元812年,回鶻保義可汗親統大軍,經過北庭、龜茲,大破吐蕃、葛邏祿和黠戛斯聯盟,佔領七河流域、真珠河(今錫爾河)、拔賀河(今費爾干納)等地。控制了整個準噶爾盆地及蔥嶺西的楚河流域。而此時,吐蕃軍隊已經控制了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唐與安西、北庭等絲路要道上重鎮的交通改經回紇管轄地區,於是唐對西域的貿易由回紇中轉,促進了回紇商業的發展與繁榮,為回鶻統治者享受奢靡生活提供了充足保障。

2、看似公平的互市。“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形成,為保持中央威懾力和征討不時興起的叛亂,且由於西域軍馬放牧區的丟失,導致唐政府必須購買大量戰馬。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不大力發展與回鶻的絹馬貿易。回鶻供應唐朝馬匹的主要形式是所謂“貢馬”。在“安史之亂”以前,這種貢馬也經常輸入中原。“安史之亂”後,回鵲“歲求和市”,而且數量很大。如大曆八年(公元773年)僅回鶻赤心所帶來的馬匹就有萬匹。唐朝政府對回鶻的“貢馬”,也相應地付給馬價。在早期一般“以一縑易一馬”。乾元以後,每一馬易四十縑,增長了四十倍。由於回鶻的貢馬“動至數萬匹”,而且“馬皆駑瘠無用”,所以,這種絹馬貿易逐漸成為唐朝的負擔。但絹馬貿易給回鶻社會卻帶來了很多好處。僅在這時間興起的城鎮,就有好幾處。如八世紀中葉,葛勒可汗讓粟特人和漢人在仙娥河(今色楞格河)畔,修建了一座富貴城,牟羽可汗時,在咀昆河(今鄂爾渾河)流域又出現了卜古可汗城、回鵲城等。

3、唐與回鶻的和親。唐與回鶻的和親,是在“安史之亂”以後開始的,而且首先是由回鶻的公主妹給唐王朝的宗室。公元756年唐朝派敦煌王承宋與僕固懷恩出使回鶻請救兵。承來為高宗的曾孫、武后親子賢的孫子,葛勒可汗遂以可教妹嫁承來。肅宗封其為毗伽公主,後又封為王妃。可汗亦封承來為葉護。在承來與毗伽公主成親的同時,葛勒可汗亦一再遣使者向唐肅宗為自己求婚。公元758年,肅宗以幼女封為寧國公主,出嫁葛勒可汗。這是唐朝第一次嫁公主給回鶻,也是中原皇帝嫁親女給邊疆少數民族首領的第一次。公元788年,德宗又以第八女鹹安公主嫁給頜骨咄祿可汗。公元821年,唐穆宗封其妹為太和長公主,嫁給回鵲登羅羽祿沒密施句主毗伽崇德可汗。從“安史之亂”到回鶻汗國滅亡的六七十年中,回鵲可汗與唐公主的聯姻基本未斷。

在這一時期,隨著唐朝國力的衰退,如日中天的回鶻汗國也開始逐漸不安分起來,參與瓜分唐朝在西域的統治地區,以各種手段謀取唐朝財富。

大唐、回鶻:一段純真的友誼?

四、回鶻滅亡時期

9世紀30年代,漠北草原連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加之內部各部內訌不止,回鶻汗國的國勢大衰。840年,回鶻將軍句祿末賀引黠嘎斯兵10萬襲回鶻汗國,殺其可汗,回鶻各部潰散後分4支外遷以求生計,外遷路徑主要是南下和西遷。其中南下回鶻部眾分為兩支,一支由可汗兄弟烏介可汗率領共27部約30萬人,南走依附唐朝。一部分南遷至振武軍(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北)及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旗西北),後歸室韋,逐漸融入契丹人中;另一部分進入長城以南之後定居下來,後漸趨漢化並融合到當地居民當中。另外一支南下至河西走廊,於甘州設立牙帳,先依附於控制此區的吐蕃,後又依附於逐走吐蕃勢力的張義潮並於861年攻據甘州並自立可汗後請唐朝冊封,史稱“甘州回鶻”“河西回鶻”。西遷部分此處不做討論。

大唐、回鶻:一段純真的友誼?

綜上,我認為唐與回鶻之間所謂的友好關係只是受制於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力形式而形成的,是與利益緊密相關的。在唐朝強盛時,回鶻安於做個“順臣”,受唐庇護,得唐封賞;在唐朝勢弱時,不安現狀,開條件,佔便宜。也許我們可以假設,如果不是回鶻在“安史之亂”後很快自身陷入內亂並滅亡,那麼會不會不滿足於所得財富而發兵南侵呢?

“國家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敵人和朋友”這句話始終是顛簸不破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