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第二集萧颂查到一个波斯人阿莫里,结果去找他的时候,目睹了他的死亡现场(这也太巧了)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看这情况,是不是又像被割喉而死,但是这次他们有经验了,知道跟第一个死者一样,是百会穴被插入了银针。

在萧大人允诺冉颜不菲的报酬后,冉颜终于答应验尸啦,不过萧大人居然“忍辱负重”成了她的小助手。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冉颜用手敲击尸体肺部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发现死者生前有咳喘之疾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这次又检查了鼻内,发现有白色泡沫状液体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冉颜让“小助手”把身体翻过去,用白醋涂到后背,出现了大量的紫绀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醋可以活血祛瘀,平时如果有碰到有淤血的话可以用醋来散淤

所以,有些被钝器伤到的地方没显示出来,就可以用醋把皮肤里面的淤血散出来

联想到他肺部肿胀,生前前曾痛苦挣扎,可能是吸毒(唐朝称之为“阿芙蓉”,也就是鸦片)导致的

(吸毒造成血压降低、造血功能受损,新陈代谢减退,体内循环和呼吸减弱,引发肺炎等肺部疾病。)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知识点】阿芙蓉膏是什么?


阿芙蓉就是我们常说的鸦片,鸦片就是罂粟加工而成。

《冷斋夜话》引陶弘景《仙方注》曰:断肠草不可知。其花美好,名芙蓉花。

罂粟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叶片碧绿,花朵五彩缤纷,茎株婷婷玉立,蒴果高高在上,但从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危害极大。

罂粟的原产地是西亚地区,早在六朝时,即已传入中国,并有种植。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唐朝时,人们对罂粟已有相当的了解。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记述了罂粟花的特点,他引述前人之言说:“罂粟花有四叶,红白色,上有浅红晕子,其囊形如箭头,中有细米。”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鸦片是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也就是生鸦片。

生鸦片经加热煎制便成熟鸦片,是一种棕色的粘稠液体,也就是剧里的“阿芙蓉膏”。鸦片是一种初级毒品。鸦片主要含有鸦片生物碱,已知的有25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吗啡、可待因等,含量可达10%一20%。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划重点】鸦片的危害

鸦片最初作药用,用来缓解腹泻和痢疾、关节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等各种病痛。

到了明代,鸦片被用作壮阳药,估计是明代皇帝死亡率高的原因,16个皇帝,有11个没有活过40岁。

1958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患忧郁症的万历皇帝的陵墓被发掘,他的骨殖中被发现含有吗啡——— 大胆的明宫厨子甚至尝试着把罂粟籽精加工成凝乳,用它来代替豆腐。

但鸦片的缺点更显而易见———它会摧毁身上正常的人体反应,让人成瘾,吸食过量会窒息而死。

晚清的时候,为了从中国身上获取资源,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把大量的鸦片运到中国,鸦片的侵入,不仅造成了国家财力的流失,更使得国人身心受到了伤害。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鸦片帮助英国每年从中国获取上千万两白银的利润。

道光皇帝对此忧心忡忡,派林则徐主管禁烟行动,于是就有了大名鼎鼎的“虎门销烟”!

公元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接到了道光皇帝的诏令,命其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当众销毁所有鸦片。虎门销烟行动一共进行了23天,期间总计销毁鸦片2376254斤。

【刑侦笔记】《大唐女法医》No.3 鸦片的那些事儿

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也被林则徐命令到现场集视,他们形象狼狈。虎门销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清除烟毒、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伟大力量。


毒品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远离毒品,也要让自己爱的人远离毒品,否则就会离幸福越来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