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谓之仙”——闲话道教所信奉的神仙

由于道教宗派各异,发展过程漫长,故其所信奉的神仙系统也较庞杂。南北朝之后,オ逐渐整合成了较统一的崇拜阶次与系统,并在发展中逐渐扩充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发现道教学习佛教的迹象。下面按四个层次对道教信奉的神仙系统简要划分:

至尊三清

《老子想尔注》说:"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千变万化,有德不德,随感应物,厥迹无常。授轩辕于峨嵋,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至于丹书紫字,升玄飞步之经;玉石金光,妙有灵洞之说。如此之文,不可胜纪。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增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

“老而不死谓之仙”——闲话道教所信奉的神仙

又:"(寇谦之)以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导从百灵,仙人玉女,左右侍卫。集止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日:往辛亥年,嵩岳镇灵集仙宫主,表天曹,称自天师张陵去世以来,地上旷诚,修善之人,无所师授。嵩岳道士上谷寇谦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轨范,首处师位,吾故来观汝,授汝天师之位,赐汝《云中音通新科之诚》二十卷。"

从以上可以看出,老子被神化而变成的太上老君,就是早期道教直至南北朝时的尊奉对象。但从晋代开始,最迟到南北朝时,道经中又出现了高于"太上老君"的至尊之神"元始天尊"。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就把"元始天尊"列于诸神首位。同时,又有位于他们二者之间的"灵宝天尊"或"太上道君"。

《隋书・经籍志》也说:"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

大约从这时起,道教所谓玉清、上清、太清的"三清"崇拜就开始形成,并附会说,玉清就是居于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又称天宝君。上清就是居于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又称灵宝君。

太清就是居于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又称神宝君。可以发现,三清之中,除了太上老君还有其原型来源老子,其他二清已纯属虚构。俗人对此更不必深究。倒是道教对此能自圆其说,日:"此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所以,三清就是道教的三位至尊之神,也可以认为是太上老君的不同名号或化身。

“老而不死谓之仙”——闲话道教所信奉的神仙

四御与诸大神

至尊三清之下,道教还有诸多大神一级的神灵,其主要有四御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简称玉皇大帝。

他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祸福,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尊神。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据说他是协助玉皇大帝统御诸星、掌管天地人三才和人间兵革之神。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他是协助玉皇大帝经天纬地、管理日月星辰和四季气候之神。承天效法后土皇地衹,简称后土皇祇或后土皇地衹,她是一位掌握万物及大地山河秀美、管理阴阳生育的女神。

此外,还有诸如南极长生大帝、方诸天尊、斗姆元君、天地水三官、真武大帝、文昌帝君、东岳大帝以及日月星辰、二十八宿、风雨雷电、河海山川之神等等,都在大神之属。

众小神

灵官、太岁、城隍、土地、阎王、判官、财、灶、药和人鬼、身体请神,都属于低一级别的小神。还有众多的民间信仰的俗神,也几乎都被道教收编吸纳,逐渐变为其神仙系统的一部分。这类神灵,有的与民间信仰甚至历史人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而不死谓之仙”——闲话道教所信奉的神仙

真人与仙人

道教特别崇美历代得道成仙的前辈教徒,把他们当做崇拜对象和学习榜样。按道教的分类,"真人"与"仙人"大体只是品级上的不同。所谓"仙人",《释名・释长幼》:"老而不死曰仙。即得道的长生不老的人。道教又把仙人分成天仙、地仙、人仙或未登仙录的散仙等若干名分种类,此不赘述。所谓"真人"。

《淮南子・本经训》:"神明藏于无形,精神反于至真…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一般说来,"真人"就是受到帝王封诰的仙人。如唐玄宗天宝年间所封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通玄真人(文子)、洞灵真人(庚桑子)等。根据民间信仰,道教不断附会出越来越多的仙人、真人,以至于不可胜数。如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仙真七十余人,至晋・葛洪《神仙传》就成为九十余人,到宋代陈葆光所撰《三洞群仙录》中,这一数字已经达到数百人。民间流传的最为著名的仙人真人有彭祖、八仙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