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食窮民》|女強人的夜晚,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怪異的舉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 通訊員 陳雯怡

最近,在豆瓣上,《飽食窮民》這本書很火——豆瓣評分8.1,一千餘人“讀過”,六千多人“想讀”。它是浙江人民出版社“日本世相”系列圖書之一。

《飽食窮民》|女強人的夜晚,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怪異的舉動
《飽食窮民》|女強人的夜晚,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怪異的舉動

《飽食窮民》是日本作家齋藤茂男描繪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社畜生活現狀的紀實文學作品。

齋藤茂男(1928—1999)是日本著名記者,他終身關心弱勢群體,敢於暴露社會黑暗面,被認為是全日本最符合新聞記者形象的人。

齋藤茂男在晚年患病時,面對猶豫是否要告知癌症實情的醫生,他說“新聞記者需要知道真實情況”,並像新聞採訪一樣用本子一一記錄下自己的病況、還能做多少工作、延緩病情的措施有哪些選項等。他作為業界榜樣至今依然受到許多年輕記者的仰慕和懷念。

《飽食窮民》|女強人的夜晚,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怪異的舉動

《飽食窮民》[日]齋藤茂男 浙江人民出版社

《飽食窮民》書寫的是三十年前的日本,經濟高度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們的焦慮和不安全感卻一點沒有減少。在不再為溫飽發愁的新時代依然陷入窮忙和債務纏身的極限狀態的人們,被稱為“飽食窮民”。齋藤茂男認為,他們既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企業戰士”,又是殘酷競爭社會的犧牲品。

本書記載了這樣一群“飽食窮民”的故事,他們中有因自我迷失而參加心理諮詢團體尋求慰籍的OL、難耐超負荷的工作節奏而人間蒸發的金融行業從業者、揹負貧窮家庭期待而在東京打拼的保險銷售者、為了不落人後的生活水準被貸款消費逼入窘境的夫婦……

以下文字,摘選了《飽食窮民》中的案例,以因過度心理壓力而患上過食嘔吐症的女性為案例,探索了現代社會消費文化下人們的心理問題。

深夜家人入睡後,女主人偷偷起床,打開冰箱暴飲暴食,之後又去廁所將吃下的東西全部吐光,這一症狀背後是生活的高度不安造成的心理空虛、自我厭惡以及對安全感的渴求,也折射出這些家庭表面平穩關係下夫婦關係的冷漠和緊張。

一位青年經常前往精神科找D醫生複診。他在一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打工,負責結賬收款。哪怕是東京這座不夜城,到了半夜兩三點鐘,店裡也鮮有客人光顧。但是,據他說有很多女性每天都會在這個時間段來店裡買東西。

“或許是因為他自己也有精神方面的問題,所以才能發現她們的異常。半夜來買東西的女性很多,她們目中無神,而且只買食物,一看就知道是過食嘔吐症患者。”

沒有影子的、半透明的生物一樣的女人們,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深深的海底,飄搖在藍白色的光亮之中,隨後消失。一個自身也在受精神疾病折磨的男人目不轉睛地觀察著她們——這是一幅生動地刻畫出現代都市人的孤獨和無助的畫面。

深陷強迫症的完美主義者

女醫生理沙畢業於一流名校的醫學院,在東京實力屈指可數的綜合醫院工作。她也是深夜去便利店購物的常客之一。

專家指出,患有拒食、過食嘔吐症的女性,基本上有幾個共通特點。其中之一,就是她們為人做事都非常認真,甚至可以說是太過較真,任何事情不做到百分之百滿意就決不罷休,具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這種傾向,精神科醫生將其稱為“強迫症性格”。這種特性如果過於強烈,就會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比如,很多單身獨居的上班族經常出現這樣的經歷。早晨出門上班,但是上班途中突然開始擔心家裡的門是不是忘記上鎖了,或是天然氣的閥門是不是忘記關了。實在放不下心,半路返回家裡一看,門窗和天然氣都關得好好的,這才放心重新回去上班。然而,半路上又開始擔心起同樣的事情來,又回家查看門窗、閥門……

專家們不約而同地指出,最近具有強迫症傾向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患者的年齡分佈越發趨向低齡化。甚至有醫生髮現,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也出現了強迫症的症狀。

日本的上班族們必須在嚴密的管理體制中完美地完成所有工作,就連小學生也會不停地被家長老師叮囑“快去學習!”“不許忘帶東西!”。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學校都必須做到完美,不允許有任何疏漏。專家們警告,這股風潮愈演愈烈,大有波及社會各個階層之勢。

完美主義的急先鋒不僅在學校成績名列前茅,他們心中的精英意識也十分強烈,時刻要求自己必須領先所有人,否則誓不罷休。同時,他們對自己的控制慾極強,一旦開始節食就徹底貫徹,很容易發展成拒食症。

“很多人甚至對一碗米飯、一勺白糖的卡路里數值都爛熟於心,吃東西的時候精打細算,絕不超過自己設定的卡路里攝入量。他們認為多吃東西就等同於輸給了衝動,無法原諒這樣的自己,沒出息,醜陋,不斷墜入自我厭惡的深淵,緊接著就會通過嘔吐的方式緩解內心的罪惡感……”

D醫生介紹說,此類拒食、過食嘔吐患者中,很多都是職場女強人。理沙也是其中之一。結束一天的工作後迴歸獨處的時間,脫下白大褂的她開始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變身”。

被價值觀禁錮的女性

“前段時間,電視上不是還有個挺有名的‘夜晚的豆皮壽司’的便利店廣告?其實,從女性患者們的生活狀態來說,那個廣告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晚上,有很多女顧客在強烈的食慾驅動下來店裡買上一堆那種玻璃紙包裝好的冷凍豆皮壽司。”

女醫生理沙也是D醫生口中的女性患者之一。晚上下班回家順路去一趟超市,會買上十盒豆皮壽司,五盒便當,五個炸魷魚圈,十個大福。她買回家的食物,兩隻手都抱不下。

理沙的丈夫在一傢俬立大學擔任講師。傍晚七點,兩個人共進一頓再平常不過的晚餐。吃過晚餐,她會先將晚餐全部吐出來,然後稍事休息。一小時之後,她這才一個人專心開始真正的過食嘔吐。

她每天晚上都會花上三四個小時,專心致志地吃、吐,一眨眼時間就到了凌晨兩點。

究竟,是什麼讓她做出如此怪異的舉動呢?

據D醫生診斷,元兇之一或許就是所謂的社會價值觀。她會不會是在參照了社會價值觀後,無法接受真正的自己呢?

“像她這樣的女性,精英意識都極其強烈。雖然表面上看,她從一流大學以一流成績畢業,又當上了醫生,從事這種光鮮的職業,但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她不斷勉強自己、通過挑戰極限狀態才得來的結果。而她對自己的要求又高得離譜,不願接受未達標的自己。如果這時她能夠承認自己的失敗,退出這個死循環,就能獲得解脫,但她又不甘心認輸,才會把自己弄成一副皮包骨頭的病態模樣,讓別人以為她是因為身患疾病才沒有成就更高的發展。”

與此同時,禁錮她心靈的另一個因素和其他拒食症患者相同,都是“能夠充分管住自己、保持苗條身材的女人”這一形象的社會性期待。據D醫生介紹,特別是在理沙這樣的高學歷、精英階層的進食異常患者中,很多人都認為在當今社會,身材肥胖就會一事無成。

最後具體到理沙這個病例,除了上面兩點以外,還有另一個內在因素在束縛著她。

“很多像她這樣的患者都接受不了原原本本的自己,而是希望通過控制和加工自己獲得社會認同。然而她們這樣做並非僅僅想獲得社會的好評,而是在苦苦尋求一個能夠原原本本接受自己的存在。這樣一個存在究竟是什麼呢?歸根結底,還是父母般溫暖的擁抱。而她現在缺的已經不僅僅是擁抱,她和她母親、丈夫的關係,都很複雜……”

D醫生的講述繼續深入。

反映了現代“空虛”的人們

理沙白天在綜合醫院是個超能醫生,比所有人都更賣力地工作。而一到晚上,卻轉身變成一個身陷餓鬼地獄的可憐人。

“一般人都會量體裁衣,而她卻反過來削足適履,不斷按照社會上的價值觀來改造自己、強迫自己,自我肯定的意識非常淡薄。”為她診治的D醫生如此評價道。

她為什麼接受不了原原本本的自己呢?我們不妨進入理沙的內心世界,一探究竟。

理沙的母親是一傢俬立學校集團的第二代經營者。同時,父母雙方都是在各自的領域中小有名氣的學者。從她小時候起,母親就一直肩負經營學校的重任,從早忙碌到晚,因此母女之間的接觸很少,理沙始終對母愛抱有飢渴。

“她不是單純的缺乏母愛。像很多其他病例一樣,她們的心中非常清楚,自己的母親在外面十分辛苦,還有的父母之間關係冰冷,或者母親和祖父母關係難處等,這一切都會讓她心中強烈地感覺到,她需要幫助、關愛自己辛苦又不幸的母親,並付諸行動。所以,對於這樣的患者來說,如果感受不到有人需要自己,就會陷入不安和恐懼。”

如果沒有人需要自己,自己就會被拋棄——理沙從小就因為和母親的心理關係而產生了這種不安和恐懼。在她步入社會、結婚成家之後,更迎來了崩潰。

她的丈夫是她的母親通過學會的人脈結識,並一眼相中的一位年輕學者。理沙向來對母親百依百順,說什麼都言聽計從。然而,對於這樁就像指腹為婚的婚事,理沙的心理感受還是很複雜。

原本理沙心中還偷偷幻想著有一天王子會騎著白馬前來迎接自己。然而現實的婚後生活卻徹底將她從幸福的美夢中打醒。她開始恐懼世界上不再有人需要自己。

“家裡不缺錢,又住在高級公寓裡,工作也光鮮體面,又是一家的女主人,從表面上看來已經十分完美了,但和丈夫的婚後生活缺乏溫暖,在醫院她也並非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樣看來,她的心理的確會變得空虛無助……”

D醫生說,在診治了眾多患上心理疾病的家庭主婦後,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現代社會的寂寥。學歷、地位、財產——那些一切都以超一流為目標不斷拼搏,又對社會頂層心存強烈執念的人們,雙眼總被這一目標矇蔽,到最後心中只剩下無限的空虛。

“我發現,只有她使勁地吞嚥食物,又全部嘔吐出來,再吃、再吐的時候,才是她人生中最輝煌、最五彩斑斕的一刻。剩下的,就只是空虛無盡的世界。”

以上摘選自《飽食窮民》

《飽食窮民》|女強人的夜晚,為什麼會做出如此怪異的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