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消滅匈奴?

匈奴是什麼意思?

匈奴是我國古代多民族國家的一個遊牧部族。它興起於公元前三世紀的戰國時代,衰落於公元一世紀的東漢時期,在大漠南北活躍了大約三百年,後來又在公元三至五世紀在中原地區活躍了大約兩百年,它的興衰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匈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消滅匈奴?

西漢大將軍衛青遠征漠北

匈奴的族源主要是葷粥,鬼方,獫狁,戎以及狄在內的活動與大漠南北的各族,匈奴的來源並不是單一氏族或者部落的延續,他們是在匈奴族形成過程中被稱為匈奴的那部分由於社會生產力較其他部落先進,所以逐漸在個部族中取得了主導地位,而匈奴名稱的來源就是那部分強大的部族名稱,然而內部上還是有好幾個部族和氏族組成的,例如:宇文,獨孤,休屠等部,和呼延氏,蘭氏,喬氏,須卜氏等氏族組成的,所以匈奴是眾多部落氏族聚集結合形成的內部複雜民族,也是部族融合的產物。

為什麼要消滅匈奴,它有什麼壞處嗎?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是漢代著名軍事家霍去病的名言。據說一次霍去病打完勝仗回來,漢武帝親自迎接並要為他修建精美的房舍,霍去病說:“匈奴還沒有徹底消滅,要家幹什麼?”表達了自己心中只有國家的高尚情操。

匈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消滅匈奴?

匈奴人劫掠西漢邊境

當時,匈奴始終是懸在漢政權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自漢初起慢慢強大,至漢武帝時匈奴已經成為一個地域廣闊、軍事強大的龐大帝國。從漢高祖至漢武帝時,“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背約”,匈奴較大規模入侵搶掠二十六次,武帝時達到十六次。其中馬邑之戰前有十一次。“漢興以來,胡虜數入邊地,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 利”“攻城屠邑,毆略畜產”“殺吏卒,大寇盜”,面對北方強敵,大漢王朝血跡斑斑,傷痕累累。

匈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消滅匈奴?

西漢和匈奴服飾圖

匈奴長期襲擾西漢邊境、燒殺虜掠的匈奴嚴重阻礙了漢帝國走向強大。西漢若要興盛,必須削弱相鄰的匈奴的力量,這也是從古到今各個國家、民族之間興衰無法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

前119年,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發動漠北之戰,此戰為漢武帝和匈奴進行的戰略大決戰,意在“畢其功於一役”。此戰霍去病消滅匈奴左賢王部共計9萬餘人,匈奴元氣大傷,從此漠南無王庭。匈奴被打擊得對西漢構不成威脅了,但卻沒有真正的滅亡。

匈奴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消滅匈奴?

西漢時期匈奴疆域示意圖

到了東漢時,匈奴又捲土重來,但在漢朝的打擊下,匈奴再次一分為二,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依然不時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東漢和帝永元元年,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北匈奴,北匈奴單于逃走,往中亞遷移,甚至進入了歐洲,北匈奴餘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南匈奴於東漢末分為五部,西晉時先後建立趙、夏、北涼等國,南北朝時經民族融合而逐漸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