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第一次閱讀村上春樹,記得是那本大一讀了好幾次都沒讀下去的《挪威的森林》。雖然讀不懂,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拿起,然後又放下。

村上春樹|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很多人都經歷過,大學迷茫,只知道老師都說要好好學習,多讀書。而我們卻不知道如何學習,學什麼;如何讀書,讀什麼書。索性有次課後,跑去問大學最喜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老師。大學四年到底應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我記得非常清楚,他跟我說了一句卻對我影響至深的話:“讀書要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擇業不僅要愛一行,幹一行,也要幹一行,愛一行。”

在此之前,我讀書都是先去網上搜某某大學必讀書單,或者某某名人推薦書單。後來,慢慢地,我開始有意識的自己選擇書籍。

大一專業課不多,我對學習也沒有多少熱情,所以,每次去圖書館都是先看閒書,再複習功課。那時候最感興趣的就是雜誌類人物專訪。當時恰好閱覽室有好多這類雜誌。後來發現雜誌專訪不能滿足我的需求轉而把目光投向視頻類人物專訪,後來又漸漸培養了自己對於攝影的興趣以及寫作的習慣。

大學我嘗試過寫一些小詩,雜文。後來畢業不了了之。參加工作後唯一沒有斷掉的愛好和習慣就是閱讀。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一個喜歡的博主分享了關於她自己讀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的觀後感,我就興沖沖的去買來看。後來發現,果然,當初真的是“有眼不識泰山”錯過了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後面陸陸續續又看了村上君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且聽風吟》。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我記得《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我讀了好多次。這兩天又翻出來看,每一次都會發現,哇,村上春樹就是我的知音。

下面我們聊聊我為什麼會徹底迷上村上春樹。以他的《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為例,他在這本書裡,談了關於他為何成為職業小說家,以及對小說家的看法;對於原創的觀點和意見;他覺得作為職業小說家的必備要素;他對於學校體制的看法和個人校園生活心得;以及他如何寫作,為誰而作。我挑其中幾個我覺得非常值得學習的點分享給大家。

村上春樹|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1.關於為何成為職業小說家,村上春樹說,“這對我而言,是人生非做不可的事。”在書中,他談到在大多數人眼中,正常的人生進程應該是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而後結婚生子。然而,村上君卻是反著來,他先是結了婚,然後和妻子開了一家小店,接著才畢了業。因為上學期間掛科了,後來才回學校參加補考。

對於開店,村上說,自己討厭進公司就職,就決定自己開家小店。那是一家播放爵士唱片,提供咖啡、酒類和菜餚的小店。因為他當時沉溺於爵士樂,只要能從早到晚聽喜歡的音樂就行啦!回想自己大學快畢業那會,做兼職的老闆提議把她的店轉給我經營,她負責投資我負責運營。那種開心到極致的心情可不就是這樣嗎?

後來,29歲的村上春樹酒館經營慘淡,還揹負了很多外債。幾年後,在很偶然的機會,村上在棒球比賽,一記漂亮的二壘打。這時,一個念頭毫無徵兆,也毫無根據的陡然冒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後來,村上春樹在寫出《且聽風吟》,得到成為小說家的入場券以後,到寫出《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已寫了35年小說。他卻在書中引用了伊薩克·迪內森的話,“我既沒有希望也沒有絕望,每天寫上一點點。”

並說:“我每天寫十頁原稿,非常淡然……早晨起床後,沏好咖啡,伏案工作四五個小時。一天寫上十頁,一個月便能寫三百頁。單純地一算,半年就能寫出一千八百頁。”結束小說寫作,村上也會留一段空白期,除了旅行,他會接一些翻譯工作。

總之,看到這裡,我忽而覺得生而為人,能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持之以恆,並盡力做到最好,真是一件優雅而又幸福的事情。

村上春樹|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2.關於成為職業小說家的必要條件,村上春樹提到除了需要才華、機遇和運氣,最重要的是還需要類似“資格”的東西。

他還提到:“資格”這東西有就是有,沒有便是沒有。有的人生而有之,有的人是通過後天獲得。對於那些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堅持寫小說的作家,能作為職業小說家活躍二三十年,並有一定數量的讀者,身上必定具備小說家優秀而堅實的內核。那是非寫小說不可的驅動力,以及支撐長期孤獨勞作的強忍耐力。或許,這就是職業小說家的資質和資格。

那麼該怎麼樣分辨有沒有這資格呢?答案只有一個:直截了當地扔到水裡,看它浮起來還是沉下去,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個說法雖然粗暴,不過人生好像原本就是這樣。

在成為專業作家後的三十多年間,村上春樹每天都跑步或游泳一個小時,已經形成了習慣。要談跑步的意義,除了身體健康,他認為肯定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他看到一項研究表明:有氧運動能夠促進腦內海馬體產生的神經元數量,如果給這些神經元知性的刺激,他們就會被激活,與腦內網絡相互結合,成為信號傳遞組織的有機部分。腦內網絡會變得更加寬廣、綿密。學習能力與記憶能力就會得到提高。運動和知性結合,會對創作活動產生理想的影響。

3.關於校園。青年時候的村上春樹對功課並不感興趣,相反,閱讀在當時的他心裡重於一切。他談到:“閱讀這種行為原本就是一所大學。那是一所為我建立和運營的量身定製的學校,我在那裡親身學到了許多重要的東西。”對於跟別人爭奪名次他也提不起興趣。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大學唯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看閒書。

還有一點非常值得借鑑的是村上春樹說自己的讀者會像他年輕時候讀書那樣,把他的書借給氣味相投的朋友,相互交流意見和感想,力圖用種種方法立體地理解故事,或確認那共鳴的存在。這個方法我也嘗試過,但大多失敗了,通常不是因為對方覺得書太厚,就是因為自己圈子太小了,沒有遇到氣味相投的人。在這裡覓一下知音?

村上春樹從高中唸到一半起就開始閱讀英文原版小說。後來做了翻譯工作以後才認識到自己英語基礎知識薄弱。所以村上春樹告誡我們,學英語如果目標不明確,就會把英語當成“苦差”。得不償失。

村上春樹|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4.關於如何進行長篇小說寫作——與時間成為朋友。村上春樹把長篇小說寫作當成是一種“照常營業行為”(business as usual)。就是把自己逼進這種固定模式裡,建立生活和工作的循環週期。寫長篇小說前,他首先(打個比方)會把桌上的東西收拾的乾乾淨淨,擺好“除了小說什麼都不寫”的架勢。因為一旦認真做起某項工作來,便無法分心旁騖。看到這裡,我又不得不感嘆,真是天涯若比鄰,太心有靈犀了。我是一個專心做起事來即便是家人和我說話我都要生氣暴躁的人。

不僅如此,村上春樹還說了一句讓我銘記於心的話:“所謂小說家,在成為藝術家以前,必須是個自由人。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我而言這便是自由人的定義。”當他的作品出版後,就算受到嚴厲的批評他也坦然,因為他深信“憑時間迎來的東西,時間肯定會為之作證。鄭重謹慎禮貌周全地善待時間,就是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就像對待女性一般。”

最後,村上春樹坦言,在自己成為作家、定期出書之後,學到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就是:“不管你寫什麼,怎麼寫,最終都難免被人家說三道四。”所以既然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只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最享受的,“最想去做”的事情便可。即便最後銷量不佳也心安理得的覺得至少自己享受過了。

正如村上春樹書裡引用的雷蒙德.卡佛隨筆中說的那樣:“我們能夠帶進墳墓裡去的,歸根結底,也只有自己盡心盡責的滿足感,以及拼盡全力的證據。”

所以,從能做的開始,一點一滴,孜孜不倦。只要活著就盡力做到最好。因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生一次的幸福工作,是人生非做不可的事。加油,You deserve it!

村上春樹|人生非做不可的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