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居然現身一家印度金融公司股東榜,怎麼回事?

這是什麼情況?!中國央行居然現身一家印度公司股東榜!

上週六,印度孟買證券交易所(BSE)披露的一份文件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住房開發金融公司(Housing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 Ltd.,以下簡稱HDFC)的持股比例為1.01%,持有約1750萬股HDFC股票。

小編就此消息請教了數位宏觀、外匯領域的研究專家,他們也紛紛表示自己驚呆了。

“外儲投資看不到具體細節,人民銀行直接現身,還是第一次看到。”一位首席宏觀研究人士表示。

不過,在HDFC董事長看來,央行代表各自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購買股票很正常。這家公司的股東榜上還出現了新加坡政府的名字。

一位前外匯監管系統人士對小編稱,該案例是外儲投資管理多元化、多國化的一個體現,有助於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

中國央行現身股東榜

HDFC的CEO Keki Mistry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是現有股東,此前持有0.8%的股份。

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央行在今年一季度增持HDFC的具體時間。根據印度監管要求,在投資者持股比例超過1%的情況下,企業需要在每個季度末向交易所披露持股變動情況。

中國央行居然現身一家印度金融公司股東榜,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孟買證券交易所

對於中國央行現身HDFC股東榜之事,HDFC高管認為這很平常。

HDFC董事長Deepak Parekh就對媒體表示,中國央行這次的增持“並沒有什麼不尋常之處”,因為其他幾家主權財富基金也持有該公司的股份。

孟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上述文件顯示,新加坡政府對HDFC的持股比例為3.23%。

“央行代表各自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購買股票是很常見的,”Parekh稱,“沙特阿拉伯貨幣管理局(該國的中央銀行)也持有HDFC股票,代表其主權財富基金進行購買。”

那麼,這家被央媽看中的HDFC,究竟是誰?

經小編查詢後,發現這家公司來頭不小:

HDFC成立於1977年,是印度的一家以住房金融為核心的大型金融集團。其它業務涉及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等。HDFC下屬的HDFC銀行則是印度第四大私營銀行。

截至2019年9月末,HDFC總資產為49083.137億盧比。截至2019年12月末,該公司總收入為2029.145億盧比,總支出為1114.846億盧比,淨利潤為837.249億盧比。

中國央行居然現身一家印度金融公司股東榜,怎麼回事?

今年一季度,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動盪,HDFC股價此間也經歷了劇烈震盪。2月初至3月末,HDFC的股價大幅下挫了41%,從52周高點2500盧比跌至52周低點1473盧比。昨日,HDFC收於1662盧比。

中國央行居然現身一家印度金融公司股東榜,怎麼回事?

各國央行購買股票屬常見現象

其實,我國央行掃貨“現身”已非首次。

據媒體報道稱,意大利證券監管機構Consob曾在2014年3月披露的一份文件中顯示,中國央行持有意大利石油及天然氣公司埃尼集團(ENI)股份比例達2.1%,持有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股份比例達2.07%。

在此之前,中國央行也曾在2007年購買BG集團0.46%的股份,BG集團是英國第三大天然氣生產商。

一位曾就職於外匯監管系統的業內人士介紹:“一般情況下,我國央行外匯儲備可以購買主要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美國、日本)的金融資產,譬如國債、股票等。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資本市場尚未開放的發展中國家,央行若要進入該國市場,應該會有一些雙邊協議安排。”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修正)》第四條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職責中包括: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該人士認為,央行本次增持HDFC,符合上述職責規定。

“這是外儲投資多元化、多國化的體現。相對而言,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增值潛力要遠遠大於發達國家。如果央行長期持有,有助於對其增信,故此投資也是很有價值的。”上述人士表示。

外匯局在2009年發佈的《外匯管理概覽》就指出,外匯儲備經營始終堅持“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進行審慎、規範、積極的投資運作。多元化是實現資產總體安全的有效方式。利用不同貨幣、不同資產類別之間的動態互補關係,可以實現對資產總體風險的控制,避免資產總體價值大幅波動。

按照上述原則理念,外匯儲備管理從長期、戰略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進行多元化貨幣、資產配置。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資產中包括美元、歐元、日元等多種貨幣,投資於各主要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政府類、機構類、公司類等多種金融產品。

研究機構OMFIF去年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各國央行2018年增持的股票超過1萬億美元,原因是各國央行希望使外匯儲備多元化。

OMFIF彼時表示,儘管近期市場波動較大,貨幣當局仍將其股票配置比例提高至10%,其中有1/4的貨幣當局表示計劃在未來兩年購買更多股票。

在“買買買“的背後,各國央行需要找到方法來保持其外匯儲備的增長。此前,各國寬鬆的貨幣政策抑制了全球債券的收益率。日本央行、以色列央行和瑞士國家銀行都曾公開披露過股票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