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怎么才能两年通过?

中华会计网校


在职备考注会-如何一次过五科

网校学员:晓静(分享)

  2019年12月20日,知道自己通过了专业阶段的考试,作为一个在职生,一年通过五门需要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19年备考注册会计师也算是这么多年自己做的比较认真的一件事情了,2018年考中级,全报的中华的面授,之后一次全部通过,当年靠着中级的知识裸考注会,经济法62.50分飘过,会计55.75分,财管44分,为了不浪费经济法的分数,2019年果断的报了中华会计网校的面授课程(会计、财管、审计)。因为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程,所以介绍一下自己习惯的老师,各人的习惯不同,适合的老师也不一样。

  会计、财管更注重基础基础的积累,需要时间和题目的堆积,所以准备的时间是最久的。

  会计老师跟着中华面授的郭建华老师,郭建华老师算是中华的明星老师,上郭老师的课程需要紧跟老师节奏,从第一次上课就尽量坐的离老师比较近,老师的问题也不需要害怕会错,积极的去思考,会计其实是有规律和实质去遵循的,郭老师讲完课之后当晚或者第二天一定要在网上将相应的课件再听一遍,讲义的细节再去学习一遍,应试指南的习题在看完讲义之后独立完成,面授班的好处是大家都在一个群里,会计还有尽职尽责的盖老师督促学习,当你完不成的时候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交作业会很心慌,千万要跟上节奏,不要把作业留着下次做,作业会越来越多,前期偶尔晚睡也要做完作业。

   财管老师中华面授的贾国军老师,贾老师深入浅出,讲公式讲原理,财管需要更多的题目积累,不需要太难,但是一定要多,财管很多名词如果做题太少,考场上根本不知道说的是哪一个公式,用哪一个比率,2019年财管的题目计算量大,且出题和往年不同,需要日常知识积累更扎实。一定在每次听完课之后当天的知识要吃透。

  审计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审计的框架搞懂,而且审计中很多专业判断,其实更需要的会计知识,所以同时学可能会事半功倍,中华的面授老师是陈楠老师,注重实务,将相关知识拆散讲解,我比较喜欢按照教材知识体系走,所以之后买了书,每天抽出半个小时朗诵审计。

  税法因为日常工作用到的税法知识比较多,税法听的叶青的课程,细致容易形成体系,后期有一些需要公示的,听杨军老师的课程进行了补充。

  战略是开始最晚的课程,复习时间只用了一个月,战略要想通过,关键还是主观题,主要是背诵关键的知识点,掌握一些技巧,通过战略不是问题。

  以上老师和复习方法是我2019年备考自己比较喜欢的老师,也是经过无数老师的积累之后的出来的,时间的话,因为平时需要上班,周末需要上课,平时来回上班车上听课,这样能有三个小时,中午吃完饭背诵一个小时,晚上到家晚,能学两个小时,保证每天至少学习五个小时。当天的知识在当天睡觉时进行回忆,遇到想不明白的可以马上起来去弄明白,对基础知识的多次反复重复才是通过考试的法宝。老师的讲义看至少5-6遍,做到每一章知识框架在脑中,虽然注会知识点很多,但是当你将所有知识分解开来,一点一点去理解,会发现注会也并不是很难。


中华会计网校


注会考试怎样才能2年内通过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其中专业阶段考试包括6科,分别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和税法,而综合阶段就是考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也就是一共有7门,而注册会计师考试一年只举行一次,必须先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然后再考综合阶段考试。

所以你需要第一年考过专业阶段6个科目,第二年在报考综合阶段考试,虽然专业阶段考试也没有限制报考科目,可以一次性报考6科,但是考试难度很大,你想要2年内通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下面就提几点关于复习的小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1、科目搭配复习

首先专业阶段各个科目之前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复习时可以合理搭配好,一起复习相互促进,提高复习效率,其中会计是基础,需要最先复习,可以为后续复习科目打下基础,而且在复习时也可以搭配税法一起,两者之前有些内容是相关联的,搭配审计也可以,也是关联性较大的科目,只是审计比较难,计算题很多,所需复习时间更多。

其次就是可以考虑财管+战略,这两者是联系最大的,都是从管理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但又有侧重点,财管更加偏向于计算,而战略则更注重记忆。

最后,就是经济法,是属于记忆性内容,最后时间去复习都可以,税法其实也是更多的是记忆性知识,也可以选择放在最后阶段复习。

2、保证充分的复习时间

由于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大,然后一次性想要通过的科目又比较多,所以必须要保证自己有充分的复习时间,每天至少要保证5个小时左右,这对于上班族来说的话是很难的,因此每天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各种零碎的时间也不容放过,例如上厕所、坐车等一些时间,都可以通过“上学吧注册会计师搜题库APP”等一些手机题库,去做相关的真题和模拟题,一方面是加强知识理解,另一方面是提前熟悉考试题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