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二師兄的身價一路瘋漲。但最後的最後,“口罩”卻成了最搶手的寶貝,價格也一連翻了幾倍。
這段時間,也總能看到朋友、親戚在各個平臺買口罩,有的甚至還需要搖號。
看到口罩這麼緊俏,有朋友開玩笑說:多年以後會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呢?——幾個人同時炫富,有的渾身名牌,有的開著豪車,這時候另一個富豪帶著口罩出現了,於是大家判斷還是有口罩的這個更厲害!
當然,這都是大家無奈的調侃。
可是,在買口罩的時候,我一直有個問題搞不清楚,一會兒N95,一會兒又是醫用口罩,都啥意思?到底該買哪個?
恰巧,昨天整理書架發現一本還沒看的書——《癲狂的醫學》。看書名趕腳就很吸引人,確切的說是有點驚悚。
繼續看作者,是一位頗有經驗的心臟外科醫生。想來,內容應該是比較專業、科學的。於是,翻著翻著讀到了關於口罩的前世今生。
各位看官,好奇的話,就搬好小板凳且聽我細細講來吧。
口罩是誰發明的呢?
醫學史上有兩個傳說:
第一個是這樣滴,《馬可波羅遊記》裡記載,元朝宮殿裡給皇帝上菜的人,都用絹布矇住口鼻,防止氣息汙染了飯菜。(蒙古皇帝也這麼講究嗎?這趕腳很像宋朝的啊.....).
於是,這位說中國遍地黃金的老外,將這個信息帶回歐洲,促使了口罩的發明。
第二個似乎有些搞笑,事情是這個樣子滴。
當時歐洲正在鬧黑死病,而醫生們也都在努力奔走想控制病情。但是,醫生們佔據了主導地位,巫師們就木有工作了啊。
砸人飯碗猶如殺人父母呀!所以,巫師們就不停地騷擾、追打、迫害那些醫生。
無奈之下,想自保的醫生就用紗布遮住臉,讓巫師們認不出來。
於是......就產生了口罩。
呃,這個說法還是比較扯,難道醫生就不會反過來打巫師嗎?難道真的砸人飯碗,覺得理虧?要是說巫師有魔法,那我也真信了你的邪!
再者,如果大家都不知道蒙臉,只有醫生們矇住,那不是找打更明顯嗎?
當然,以上兩個都是傳說,不要太當真。
而事實上,第一個想到用口罩的,是一位法國醫生。
1887年他在照顧肺結核病患的時候,提出“飛沫傳播理論”,於是用薄紗布做出了很簡陋的口罩。
之後,另一個醫生製作了多層紗布的口罩,他自己覺得有效果,於是建議大家在手術中使用。然而......並沒引起重視。
看來,要麼是這位醫生名氣小,要麼就是當時信息傳播太困難了吧。
到了1905年,一位照顧猩紅熱患者的名醫提出,在照顧病患時除了消毒,一定要戴口罩。結果,大大降低了傳染率。從此,外科手術中,醫生才開始大量戴口罩以降低感染率。
只不過,當時的口罩,確實只是口罩,因為只遮住了嘴巴,卻並沒有遮住鼻子。
更讓人吃驚的是,到了1914年左右,當時的手術檯上,醫生們也並不戴手套......
此時,口罩已經算是從0到1,被髮明瞭。
同任何工具一樣,接下來,口罩該進入進化階段了。
在照顧白喉病人的過程中,一位大夫要求患者要帶多層口罩,且溼了就要換,結果醫護人員一個都沒有感染。
同時,一個戰地醫生髮現,如果發燒感染的士兵和醫護人員都帶上多層口罩。並且,覆蓋範圍為眼睛下面到下巴的時候,感染率由原來的20%降低到5%以下。
於是,口罩才從開始只是遮住嘴巴,漸漸被改造成今天的樣子。
但是,事情木有一帆風順的,口罩的升級之路也遇到過瓶頸。
那就是在抗生素——“盤尼西林”被髮明和使用之後,盤尼西林大大降低了手術後的感染率。於是,外科醫生們認為,無需再麻煩的戴口罩了。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故事又該出岔子了——抗生素用多了,細菌有了抗藥性。
所以,術後感染又多了起來,而此時已經是20世紀50年代末期了。
之後,人們發現最有用的,還是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專心的殺菌消毒吧。
於是,口罩迎來了新一輪的革命性改良。
此時,人們要求口罩要有過濾和偏向的設計,可以讓呼出氣息時,不向正面,而是向兩側漏出。同時,讓含有飛沫的顆粒留下,而不是飄到手術檯上。
而這時,距離第一次使用口罩的1887年,已經有了上百年。
不能否認,經濟因素的參與,往往會讓一個工具變得更加完美。
接下來,各個廠商開始介入口罩的研發,並且將口罩的使用範圍,擴展到了暴露在粉塵環境的工廠工人,從而讓他們能避免職業的傷害。
下面終於輪到“N95”出場了。
N95的定義源自美國政府於1995年頒佈的,呼吸防護用品認證。它是為了保護在粉塵工作環境中的工人,而因為它的防護效果明顯,才被傳染病專家建議用來做醫療防護。
總共分為N、R、P三種,並且每種又分三個等級。
N是指可用於防護非油性顆粒的口罩。
R用來防護非油性及含油性顆粒物的口罩。
P與R相同等級,只是R使用時長比較短,而P等級的口罩沒有使用時長的限制。
而每個系列又有95、99和100三個等級。95指過濾有效性>=95%,100是過濾性達到>=99.7%。
口罩的發明和改進,到如今,已經經歷了100多年。
以後,還會再繼續改進嗎?
人類的進步,真的有我們自己認為的那麼快和順利嗎?
其實,真正的進步從來都不是直線前進的,看看口罩就知道了。
內個~~下回再看見N95,你一定知道是咋回事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