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王莽的結局很不好,他的新朝是在一片恢復漢室的反對聲中被推翻的,他自己的結局也很不好,最後落得個傳首街巷的結局。相比之下,曹丕篡漢則順利許多,也並未遇到什麼阻力,兩人是一個不錯的比較對象,所以這裡存在一個問題:

為何王莽篡漢,人們要反對他,而曹丕篡漢以後不見得有人出來反對呢?

在下就跟大家在文章中簡單分析一下——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王莽的敗局:新朝的建立和改革

再次重申一下上面的觀點:如果不是王莽推行改革,東漢大抵是不會出現的。

因為觀察王莽前期的經歷大家可以看到,他幾乎在一種相當順利的形勢中就把西漢取代了。王莽在建立新朝之前,他的名聲是非常好的,他早年還沒有大權獨攬的時候,就因為禮賢下士,待人尊敬贏得一致好評。

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眾。故在位更推薦之,遊者為之談說——《漢書·王莽傳》

這讓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以後,王莽在一群官僚的共同推薦下成為大司馬,由此走向權臣之路。在其後幾年,不管王莽如何開始排除異己,但附庸他的大臣越來越多,王莽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他非常懂得籠絡人心,除了籠絡官僚儒生,王莽還懂得施恩於民眾。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宜立諸侯王后及高祖以來功臣子孫,大者封侯,或賜爵關內侯食邑,然後及諸在位,各有第序。上尊宗廟,增加禮樂;下惠士民鰥寡,恩澤之政無所不施——《漢書·王莽傳》

正猶如後來的趙匡胤對後周士大夫的籠絡,讓他兵不血刃的建立宋朝。王莽被附庸於他的儒生官僚們宣揚為如同周公霍光,甚至堪比古代聖人般的存在,於是在全國上下一片支持聲中,王莽取代西漢,建立了新朝,反對的聲音當然有,但很微弱。

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王莽一步一步實現了篡位的野心,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西漢實際上已經民心盡失。所以我們看到新朝建立以後,基本上沒有民眾起義,也沒有將領反對,究其原因來說,是因為王莽已經把士大夫階層籠絡的差不多了,上層階級自然不會反對,而下層階級的生活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也自然不會出現起義之說。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那麼為何15年以後他就被推翻了呢?那就是他做了一件對自己非常不利的事情,改革,這從根本上動搖了士大夫階層和下層階級的利益,從而動搖了王莽的統治。這就是王莽改制事件,這次改革幾乎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首先談他對官僚貴族階級利益的損害,那就是土地改革(土地國有化運動),王莽繼位的第一年,就頒佈一道命令說:

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漢書·王莽傳》

這條命令有三個作用:①廢除土地私有制(打擊土地兼併);②私人不得買賣土地;③奴婢為私人物品,不得買賣;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這條命令一出立刻引起官僚貴族們的反對,土地國有化包括不得買賣土地觸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在農耕時代,土地就是財富的來源,土地國有化與禁止買賣毫無疑問都動搖了他們的根本利益。命令一出,地方豪強立馬舉兵反對,因此在勉力推行三年後就被宣告廢除。

另一方面來說,由於古代的封建官僚因為手中的權力從而擁有天然的優勢,總體來看王莽改制對他們的損害並不大,因為他們總能找到方法平衡自己的利益,真正影響最大的是底層百姓。譬如他推行五均司市師,目的是為了平抑物價,但卻成為商人拿來投機牟利的工具。

他推行五均賒貸和六筦之令,結果都被官僚集團利用,造成底層百姓的負擔更重,此外他推行幣制改革,更是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的混亂。他通過四次貨幣改革無形之間把底層百姓的財富給剝奪,在造成經濟混亂的同時,也對上層階級的利益造成損害,畢竟他們手中的錢是實打實的被更換了。

所以從諸侯貴族到下層布衣都因為王莽改革鬧的心懷不滿,而王莽食古不化,十分推崇所謂聖法,為此不惜以強權來維護他的改革成果,矛盾進而就這樣誕生了。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是時,百姓便安漢五銖錢,以莽錢大小兩行難知,又數變改不信,皆私以五銖錢市買。訛言大錢當罷,莫肯挾。莽患之。復下書:“諸挾五銖錢,言大錢當罷者,比非井田制,投四裔。”於是農商失業,食貨俱廢,民人至涕泣於市道。及坐賣買田宅、奴婢,鑄錢,自諸侯、卿、大夫至於庶民,抵罪者不可勝數——《漢書·王莽傳》

王莽改革鬧得人心向背,就連當初支持他的那些士大夫、儒生和官僚們也厭倦了他的改革,開始站出來反對他。另一方面王莽也有窮兵黜武的一面,在國內一片混亂的時候,他還不忘發動針對匈奴和高句麗的戰爭,這些又無形之間加重了國內經濟的負擔,造成社會的動盪。

因此從他開始推行改革開始,農民起義便開始層出不窮,最終在綠林和赤眉兩股強大的起義軍攻擊下,這個建立不久的新朝就轟然倒塌了。因此,並非是人們懷念西漢,為了恢復漢朝天下而反對新朝和王莽,實際上是因為他的改革觸動了整個社會的利益和正常秩序。

曹丕的勝局:名存實亡的東漢與漢末局勢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曹丕篡漢從某種角度去看實際上是一種必然的結果,漢室人心盡失大體可以追溯到漢靈帝時代的“廢史立牧”政策,這個政策深深的動搖了漢家天下的根基。這一政策將州牧提拔為州郡的最高地方長官,在當時漢家天下的政局本身就已風雨飄搖的時刻,“廢史立牧”無疑成為了最後一根稻草。

當漢獻帝繼位以後面對的是袁紹、曹操、劉表、陶謙這樣的割據官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打的是漢家旗號,但不過是一種政治正確。曹操的這一做法無疑也給自己設置了難題,他把自己標榜為漢室丞相,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給世人傳遞出一種曹操要扶持漢室的假象,但之於他自身來說當然不是這種想法,當他進封魏王的時候,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卻是他的謀士荀彧。然而依照曹操當時的政治勢力和力量,他想要取代漢室幾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況且按照當時的天下局勢,在劉備和孫權早已將他視為敵人的時刻,他稱帝或不稱帝都並不會改變兩者對他的政治態度。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因為漢室的人心除了一群名士在維繫以外,世家大族們早已投靠了不同勢力,漢室的根基也已經煙消雲滅。曹丕篡漢的時機並不是最佳的,實際上他的父親曹操早已具備了條件,只不過礙於輿論而不敢做出決定,但這種輿論本身並不足以動搖曹氏的統治。

另一方面來說,漢末那種局勢已經不是起義軍和朝廷之間的戰爭,而是軍閥之間的混戰,我們可以從東漢局勢中看到,黃巾之亂以後底層力量基本上已經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世家大族,地方豪強之間的兼併戰爭,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漢末到魏國建立這一段時間本質上是上層階級之間的火拼。

而對於底層百姓來說,一個統一的國家出現,讓天下恢復太平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那麼這個統一的國家是漢家,還是魏國本質上已經無所謂了,百姓們已經在戰爭中飽受了太多痛苦。另一方面,曹氏一族已然將漢獻帝架空,世家大族們都已倒向曹氏。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因此當曹丕篡漢自立的時候,並未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對或者民間百姓的反抗,正如王莽建立新朝時如出一轍,這是因為世家大族們的利益早已經和王莽以及曹丕捆綁到一起,只要作為統治者的王莽和曹丕未曾損害他們的利益,那麼代漢自立又有什麼問題呢?

正猶如司馬氏將曹氏一族取代的時候,也不見有魏國大臣站出來反對,這都是因為世家大族和最高統治者成為了利益共同體。而王莽的失敗就在於他通過改革的方式觸動了官僚貴族的利益,給社會民眾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害,最終才動搖了自己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