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湖 战疫大考催生基层治理新生态

观湖 战疫大考催生基层治理新生态

观湖引进口罩生产企业联链科技,优先保障观湖辖区各市场主体的防疫所需。

观湖 战疫大考催生基层治理新生态

社区女同胞为观湖防疫一线值守人员送上爱心早餐。

“就在几天前,我们还给境外人员返深隔离点送了200套智能门磁,靠科技来战疫,真的管用。”这是基层干部老张对于科技战疫、智能管控的深切感悟。

“我们的村子,我们首先要站出来,守好自己的家。”作为股份公司董事长,房叔的表态掷地有声。

“这一次防疫,我们物业小区真的是和社区工作站、街道融为一体。”资深物业人赵哥感慨,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以前只管安全生产环节,从没想过可以将我们掌握的企业信息组织起来,满足企业产业链上的需求,但疫情期间,我们就这么做了。”这是基层安监人老黄在战疫期间的最大发现。

大疫如大考,治理见真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正是一场对基层治理展开的多维度终极考验。

当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渐次恢复,回望前几个月的战疫过程,考察基层治理的兴废得失,擘画疫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着力方向,便显得尤为必要。

从老张、房叔到赵哥与老黄,四名战疫参与者的不同感悟,融合交织,勾勒出的是深圳原特区外产业重镇、人口大镇观湖的战疫治理图谱:科技支撑、智能治理;全民参与、共治共享;家园意识,守土战疫;管服并举,经济治理。

这一份井然有序的治理图谱,既是观湖将社会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效应对疫情的关键所系,同时也指引着疫后基层治理的新方向。

●文/图:吴永奎

科技支撑 智能治理

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智能化日益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享誉世界的科技之都、智造之都,深圳在战疫期间的“科技硬核”,备受世人关注。

观湖位于龙华区东部、深圳地理中心,坐拥锦绣科学园、观澜高新园两大高科技园区,龙华区“科技核”鹭湖科技文化片区也坐落于此。

作为一个科创实力雄厚、创新动能充足的街道,观湖承续深圳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的基因,在疫情防控的全链条上,依托科技力量,处处先人一步,彰显出浓浓的“智治”范儿。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必将是一场持久战。科技赋能,方能从源头挖潜,着眼于长远。”从战疫之初,观湖街道党工委负责人便清晰地认识到了智能化应用对于这场治理大考的重要性。

疫情汹涌的2月初,在如何有效管理服务居家隔离人员这一防疫关键课题上,深圳基层各社区上下求索,各显其能。

2月8日,观湖街道在龙华全区率先引入智能门磁装置,覆盖辖区所有居家隔离家庭,确保居家隔离人员全天候全方位实时管理和服务。

这套装置是基于先进的NB-IoT蜂窝移动物联网连接技术,以智能门磁装置为主,对讲软件终端为辅,简便易装。门磁发挥强制电子围栏作用,具备打开报警、超时报警、人流统计等功能,若门被打开,监管员可收到短信和语音报警通知。对讲软件具备喊话功能,能实现远程警告喊话等远程管理功能。

“门磁系统的后台可以直接看到隔离家庭的开合状态,统计开门次数。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段开门,或者开门时间过长,系统会自动报警,短信就直接发送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机上。”观湖街道统战与社会事务科负责人张昭明坦言,智能门磁对观湖战疫有非常大的帮助,得到了一线抗疫人员的广泛认同,龙华区应急部门也在考虑全区使用这个设备。

智能门磁开启了观湖科技抗疫、智能治理的序幕。2月11日,观湖第一批智能外呼系统上线。这一系统通过智能外呼机器人,可定期自动对小区居民,尤其是居家隔离人员逐个电话访查,在对话中采集体温、咳嗽、腹泻等症状数据,或确认是否有疫区旅行史、返程乘坐何种交通工具、接触人群等信息,采集完成后自动进行数据汇总,形成数据统计分析报表。

截至4月16日,智能外呼系统累计呼叫超过2.5万人次,呼叫成功1.25万次。“既能实现对隔离人员身体状况24小时有效监管,又减少了大家上门排查的暴露风险。”社区工作人员对此大大点赞。

在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观湖果断引入钉钉移动智能办公平台,并采购一批“钉钉智点B1”免接触考勤设备提供给辖区企业。该设备针对企业人员无接触考勤登记,优点多多:可免录入指纹,实现实人实地、安全精准考勤签到,管理员完成设备绑定即可开启全员蓝牙考勤;免网络,不受限于网络条件,适用性更强;免排队,打开蓝牙、钉钉位置授权,5米范围内即可完成蓝牙考勤打卡。

同时,推行基于钉钉移动智能办公平台的园区电子通行证,企业可在平台上进行通行申请和审批,审核通过后的企业员工可实现扫码进出。此举可严格管理园区人员进出记录,实现园区封闭式管理,对园区内人员流动做到全盘掌握,预防疫情输入和园区扩散。

科技支撑,智能治理,让观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跑出了“加速度”。这也成为疫后基层治理中观湖将重点探索的方向之一。

全民参与 共治共享

构筑战疫治理社会共同体

经历三个月的战疫,观湖街道新田社区党委书记张棽望对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有了切身的体悟。

在战疫之初,张棽望坦言,自己曾经历一个真空期,“社区防控是主战场,但物资短缺,人手不足,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在焦虑包围中,新田社区党委发出了动员令,“我告诉大家,一起来守卫家园,是所有生活居住在这片区域里的人的家园。”

这场一开始由社区党委(工作站)担纲的战疫,很快变成了一场治理大合唱,“所有在家的党员全出来了,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很快组织了起来,女同胞们就负责采购保障,我们每个卡点4组三班倒,一直轮到现在,从没断过。”

回望战疫时期,张棽望感叹:“没想到我们观湖的社区这么能干!”

张棽望的经历与感触,并非个例。每一个置身于观湖这场战疫的人,无不为全民参与所引爆的能量深深震撼。

疫情防控的成效,取决于科学防治的力度,更取决于全民参与的广度。而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然以社区为载体,强化社会治理共同体人人有责机制。

疫情当前,观湖在街道、社区两级党委的统筹发动下,开启了一场全城“总动员”、全民“总战疫”。党员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妇女半边天,自不待言。

一贯被视为“只会收费看门”的物业人站出来了。“过去就是你搞你的我干我的,但这次抗疫,我们始终和社区、街道保持一致,上下一盘棋。”佳华领域广场物业经理赵先生慨叹,大家都是抗疫一分子,物业人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观湖以大统战思维统筹资源参与抗疫。疫情期间,观湖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品牌“观湖同心荟”的影响力,团结街道层面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援一线。

观湖工商联(商会)募集善款数百万元驰援疫区,并采购防疫物资,交给街道统一协调分发。在复工复产阶段,商会又率先倡议业主减租,前后为企业减租1000余万元,仅会长黄镜芳自己就为承租企业减租300余万元。以民族代表团队会长马进元为代表的民族团结人士带领拉面团队,为一线防控人员做起爱心拉面。

“我们是最基层的商会,做不了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凡事都会和街道一起做,这个大局意识一定要有。”黄镜芳强调。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基层治理。”目睹战疫至今的党委引领、全民参与图景,尤其是社区层面不同人群之间的和谐交融,张棽望深深感到,深圳多年来积极构建的“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精神,在观湖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彰显的淋漓尽致。

这种局面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珍惜。物业经理赵先生坦言,期望疫情结束后,街道社区开展工作时,也把物业人考虑在内,“我们有方方面面的优势,可以分担一部分治理工作。”

家园意识 守土抗疫

“守门人”激活社区治理中场发动机

全民战疫,观湖有一个人群格外醒目。

他们积极响应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号召,有着“指挥员”和“勤务员”的双重身份,既做好辖区各项防控工作的部署安排,又做好人员排查登记、测温点搭建、执勤站岗、城中村围合等具体工作,同时还尽己所能,为街道社区筹集、捐赠防疫物资,为商铺租户减免租金,为一线人员送去暖心慰问……

他们,是社区各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书记,也是公司董事长,还是观湖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作为曾经的一村之长,他们被亲切地称为疫线“守门人”。而他们带领的原村民,是观湖一线防控中一支醒目的力量。

这些守土战疫的一村之长,值得观湖人铭记。

长坑实业股份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房国斌和太兴股份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陈俊亮,积极号召支部党员加入党员先锋岗执勤工作,亲自在村口测温点值守。

陈屋围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陈国龙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常识,劝导居民佩戴口罩。为做好小区围合封闭,他主动捐赠价值1.2万元的铁网、扎丝等物资,快速围合了小区。

“你为什么两天都没有出勤?”这是吉坑股份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陈聪伟对侄子缺勤的训斥(实际上其侄子作为防疫志愿者正在待命中)。连续值守十多天的陈聪伟,以身作则,让家里的后辈们都积极参与防疫。面对疫情,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战士,只有同舟共济,才能战胜疫情。

“守护自己的家园,村民们都很支持,都觉得是为自己的村尽了一份力,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上围实业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房镜清有感而发。

在新田社区,大小12个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带领的原村民,极大地缓解了抗疫初期人手不足的问题。

牛轭岭村是新田社区较早开展主动防疫工作的村之一。新田金牛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陈启辉坦言,早在1月27日,就组建了微信群,将村里物业人员、村里的党员干部拉进群,提前部署防疫工作,四处购买防疫物资。

“这里是我们的家。”陈启辉说,作为本地人,先把自己的村子管起来,责无旁贷。

在这场战役中,“家园”是股份公司董事长们口中最频繁提到的词儿。

长期以来,不少社区股份公司专注于经济发展,少有参与社区治理事务。如今,家园意识,让他们重回社区治理的舞台中央,担负起本属于自己的治理主体责任。

这种高度自觉的家园意识,正是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战役带给观湖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

“在我们这种原关外的城中村社区,股份公司是社区治理不可或缺的主体。如果说社区党委(工作站)是社区治理的统筹引领者,那么股份公司就是中场发动机。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疫后治理,只有两者同时运作,我们的基层治理才能够跑得更快、更顺。”观湖街道党工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管服并举 经济治理

深度介入区域经济发展链条

疫情之烈,在于不仅危及生命健康,更重创国民经济。

战疫之难,在于既要做好疫情防控,更要恢复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也因此,对于产业发达、人口稠密的观湖而言,统筹社会治理与经济秩序建设,成为特殊时期基层治理的两大要义。

党委引领、全民参与,推动观湖辖区社会层面疫情防控逐步走向平稳可控。而在经济治理领域,观湖正在交出一份充满启发意义的答卷。

3月31日,观湖街道启动“爱心接力送保障”活动,助力辖区“三小”场所安全重启。4月2日,深圳市驻观湖指导服务组组长、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卓民,观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嘉,街道办主任陈启梦及街道党工委委员祁加树兵分四路,分别为辖区具有代表性的8家“三小”场所送去口罩,每家100个。活动计划向辖区5800余家“三小”场所派送口罩近60万个,这在龙华全区尚无先例。

“‘三小’场所不仅关系到民计民生,更是辖区企业员工重要的生活配套,是产业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观湖街道经济服务科李智聪表示。

在李智聪的笔记本上,一直记录着服务辖区企业复工复产的6件大事:用工情况、资金链问题、产业供应链、防疫物资保障、执法情况、司法提前介入。

这6件大事,构成了观湖街道服务企业、维护辖区经济秩序平稳运转的经济治理主体内容,也让观湖街道在常规的企业服务基础上,深度介入到了产业经济发展的链条中。

在保障安全复工上,观湖在今年2月初就专门引进了口罩生产厂家深圳联链生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日产8万个口罩。目前,该企业生产口罩优先保障观湖辖区各市场主体的防疫所需。

迄今,观湖围绕“服务企业全覆盖无遗漏”和“解决问题不拖延”两大重点任务,先后成立“综合协调专班、政策宣讲专班、走访服务专班、物资保障专班”与“协调减租退租专班、融资专班、劳资纠纷调处专班”等7个专班,全链条覆盖企业复工复产的各种需求。

作为在这一非常时期观湖经济治理的参与者,观湖街道安监办负责人黄良鑫也收获良多。在复工复产阶段,观湖街道安监办率先启用钉钉移动智能办公平台,并迅速覆盖了辖区2000多家企业。不其然间,以钉钉群为平台,一个本土企业信息市场已经初具雏形。

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街道安监办依托钉钉群,快速实现安全监管执法者向企业发展服务者角色的切换。

“我们充分利用钉钉群集纳的企业信息,让辖区关联企业就在观湖本地形成发展配套,成为彼此的上下游供应链。比如,有的注塑企业迫切需要工艺配套,而原有的配套服务厂家在龙华甚至深圳市外,我们就从钉钉群的企业中寻找相关企业,推荐给注塑企业;有的企业需要口罩机,我们就在群中贴出观湖口罩生产企业的信息,让双方自行衔接,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也在无形中构建起了本土化的产业发展链条。”黄良鑫表示。

这位资深安监人慨叹,以前只专注于安全监管,很少考虑到运用掌握的企业信息,服务辖区企业产业发展上的需求,而这一场疫情期间的作为,则让他重新审视安监人的职能。

“疫情是一次严峻的实战考核,推动我们不断转变思维、创新服务,更深更广地统筹引领辖区的社会治理和经济治理,并不断启发着我们新时期基层治理的方向。”观湖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基层治理永远在路上,疫情期间观湖积累的治理资源、收获的新的治理思考,都将转化为新阶段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与崭新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