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丙肝病毒攜帶者怎樣認識和治療


 

  

對丙肝病毒攜帶者怎樣認識和治療

大家知道,乙肝病毒攜帶者是指其體內可以查出有乙肝病毒(一般持續6個月以上)但沒有相應的乙肝症狀和體徵、肝功能特別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正常值是0-40單位)也基本正常的人群。同樣,丙肝病毒(HCV)攜帶者也是指感染了丙肝病毒、沒有相應的丙肝症狀和體徵、ALT正常的人群。根據患者體內ALT的水平可將丙肝病毒感染者分為三種類型,即慢性持續型(ALT呈慢性持續性升高)、反覆異常型(ALT呈反覆明顯的波動)和健康攜帶型(ALT正常)。但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大多數丙肝病毒攜帶者的肝臟組織均有慢性肝炎樣改變。因此,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就沒有將“丙肝病毒健康攜帶型”作為丙肝病毒感染的一個類型提出來,而是直接把它劃歸於慢性丙型肝炎之中。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呢?原來,在慢性丙肝患者中約有30%的人其ALT是正常的,約有40%的人其ALT低於2倍正常值的上限(80單位)。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出現了輕度肝損傷,但仍有一部分人可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在這種情況下若再將這部分人稱為丙肝病毒的“健康攜帶者”顯然是不適宜的。

  據臨床報道,對ALT正常或低於2倍正常值上限的丙肝患者使用普通干擾素進行抗病毒治療,並不能獲得明顯的療效,即便對其聯合使用了長效干擾素與利巴韋林(病毒唑)進行治療,出現病毒學應答(指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轉陰)的概率也與採取同樣療法的ALT大於2倍正常值上限的丙肝患者相似。故那種僅憑丙肝患者體內ALT水平的高低來預測其對抗病毒治療能否出現應答的方法已不太準確。因此專家指出,只要ALT正常或輕度升高的丙肝患者體內的丙肝病毒核酸呈陽性就可以對其進行抗病毒治療。這一點與對待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做法不同,因為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可暫時不對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進行抗病毒治療,而只需要對他們進行密切的觀察和隨訪。

  我國的丙肝病毒感染率高達3.2%,目前全國可能有3700-4000萬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將這些人全部視為丙肝患者,並採用干擾素對他們進行抗病毒治療顯然是不現實的。專家指出,對ALT正常的丙肝病毒攜帶者應首先為其做肝臟活體組織學和病理學檢查,一旦證實其存在肝臟慢性炎症或肝纖維化,即可對其進行抗病毒治療,而對肝臟只有輕微炎症或無明顯纖維化者可不進行抗病毒治療。雖然進行肝臟活體組織學檢查是一種很安全的檢查方法,但它畢竟對患者有一定的損傷性,所以大多數患者是難以接受的。但這並不是說,不做肝臟穿刺檢查的丙肝病毒攜帶者就不能進行抗病毒治療了,只是在對其進行抗病毒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單純的丙肝病毒抗體(抗-HCV)呈陽性,而丙肝病毒核酸呈陰性的丙肝病毒攜帶者,若其ALT正常,則不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因為此時其體內的丙肝病毒可能沒有進行復制。②接受抗病毒治療的丙肝病毒攜帶者,其丙肝病毒核酸必須呈陽性(若經一次檢查其結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陽性即可確定,但若經一次檢查其結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陰性則並不能完全排除該患者有丙肝病毒感染,所以還要進行復查)。③丙肝病毒攜帶者可做腹部B超檢查,若發現有肝損傷,則可進行抗病毒治療。④丙肝病毒攜帶者可做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檢查,在檢查中如透明質酸(HA)、血清Ⅲ型前膠原肽(PCⅢ)、層黏素(LN)、Ⅲ型膠原(PⅢP)等指標增高則可進行抗病毒治療。

  需要說明的是,對丙肝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藥物比較單一,只有干擾素一種,而利巴韋林只是治療丙肝的輔助性藥物,不可單獨應用於丙肝治療。ALT正常的丙肝病毒攜帶者可儘量選擇長效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使用這種方法療效確切,但由於藥價較貴則難以普及。而若選用普通干擾素進行治療,則需加大劑量,每次不應少於500萬單位,療程也不應少於48周。

  █您對丙型肝炎瞭解嗎

  

  很多人都知道甲型、乙型肝炎的危害,但知道丙型肝炎(HC)危害的人就不多了。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丙型肝炎的感染率約為3%,感染丙型肝炎的人約有1.7億。我國的丙型肝炎患者約有4000萬,即每30人中就有一名丙肝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有:1.經輸血和血製品(血液成分、凝血因子、白蛋白、丙種球蛋白等)傳播。2.經破損皮膚和黏膜傳播。這是目前丙肝病毒傳播的最主要途徑。如靜脈吸毒,共用指甲剪、剃鬚刀、牙刷,使用消毒不徹底的醫療器具及文身或穿孔時所用的穿刺針消毒不嚴格等都可感染丙肝病毒。3.性傳播。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性行為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險較高。4.母嬰傳播。據報道,丙肝病毒抗體呈陽性的母親將丙肝病毒傳播給新生兒的危險為2%,若母親在分娩時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呈陽性,則其傳播病毒的危險性可高達4%-7%。而接吻、擁抱、打噴嚏、咳嗽、食物、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等一般不傳播丙肝病毒。

  丙肝病人可表現出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肝區疼痛、黃疸等症狀。如果其肝功能異常,丙肝病毒抗體呈陽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CV-RNA)呈陽性,可被診斷為急性丙型肝炎;如果其丙肝病程超過6個月,經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其結果符合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抗體呈陽性(抗-HCV)和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CV-RNA)呈陽性,可被診斷為慢性丙型肝炎。

  部分急性丙型肝炎可自愈,但患者若不及時治療,轉成慢性丙型肝炎的概率可高達50%以上。治療急性丙型肝炎包括適當休息、進行保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療等,其中抗病毒治療尤其重要。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尚無特效藥,如果患者的轉氨酶不正常,應進行抗病毒治療。如果慢性丙型肝炎治療不當,大約有20%-30%的患者可發展成肝硬化,少數患者可發展為肝癌。

  目前預防丙型肝炎尚無有效的疫苗,只能取以下措施:①嚴格篩選獻血人員,提倡無償獻血,提高HCV抗原的檢測方法,以增加丙型肝炎感染者的檢出率。②阻斷經皮膚和黏膜傳播的途徑。對注射、牙科器械、內鏡等醫療器具和理髮、穿刺和文身等用具應嚴格消毒。不共用剃鬚刀、指甲刀及牙刷等用品。③對靜脈吸毒者進行安全教育,勸其戒毒。④阻斷性傳播。有性亂史者應定期檢查,加強自保。丙型肝炎感染者在性交時應使用安全套。⑤攜帶丙肝病毒的孕婦(HCV-RNA陽性),應避免羊膜腔穿刺,儘量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以降低新生兒感染丙肝病毒的概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