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势起④|从“试验田”到“生态城”,科技如何引领城市发展?

时隔一年,科技成果的转化依然是青岛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推进的重点。

4月24日,青岛市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举行。会议现场,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有关新兴产业、孵化平台、人才、资金等问题,其内核便是“如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回顾2019年的那场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公开答辩会,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要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实现“人才、资本、科技、孵化等全链条的耦合”。

或许我们可以借此重新理解“科技引领城”这一概念,如果说一年前的青岛,已经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中尝试加速,一年后,“城”,将成为青岛的新目标。

从这一角度来说,整合各要素,使之在生态链条中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这座“生态城”的良好运转。

青岛势起④|从“试验田”到“生态城”,科技如何引领城市发展?

风起云涌的科创年

对青岛来说,2019可以算得上不平凡的一年。不仅是因为这一年青岛发起了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更因为一场大会的举办,让青岛这座渴望科创元素的城市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也是在这一年,青岛“科创生态城”的结构基本确立,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与技术链的建立,为这座城市的生态建设奠定了基础。

去年5月9日,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举行,一座面向世界的创投风投中心落户青岛,令青岛去年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增速达到全国第一。“今年第一季度,仍然保持在30%至40%的增速。”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王锋表示。

据统计,去年一年,青岛导入了一大批创投风投资源,资金管理规模达到800多亿元,还设立了科创母基金。

可以说,青岛为这座“科创生态城”汇聚起了资本力量。而另一要素“人才”,也在去年实现了突破。

质询会现场,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介绍说,去年,青岛市引进聚集了20多万名人才,并在人才工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配套政策。她举例说,今年2月25日,青岛为人才住房问题专门出台了意见,从今年开始启动10万套人才公寓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的住房问题。对高层次人才,青岛将会发放服务绿卡,在他们的医疗保健、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方面有很多政策,接下来会进一步抓好落实。

聚集起科创主体和科创资金的青岛,又将发展目标锁定在“产业”。作为产业的载体,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青岛发力的重点方向。

此次质询会透露,去年,青岛国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共2497家,增长3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3829家,增长23%。青岛还启动了高企上市培育计划,去年新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达24家,诞生了首家科创板企业。

更大的突破还发生在技术链条。产学研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途径,如歌尔与北航研究院之间建起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微电子、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为主体,该平台所培育出的初创企业小鸟看看仅成立2年,就研发出多款填补国内外空白的VR技术产品。

据统计,去年青岛开展的产学研对接行动中,共组织各类对接活动226场,发布成果3000余项,征集合作需求近370项,达成合作意向550余个,合同金额超2.5亿元。

从目前来看,一个融合了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与技术链的科创“生态圈”已在青岛初步建立。但在质询会现场,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依然是讨论的重点。即,青岛如何才能实现这一转化的加速?

青岛势起④|从“试验田”到“生态城”,科技如何引领城市发展?

科创生态圈,“人”还能做什么?

在科技创新创业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科技创新创业能动性,成为长久以来困扰各个城市的难题。

此次质询会现场,也不乏“辛辣”的问题。

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维可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健提到,青岛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本市特别优秀的科研团队却被外地挖走了。引进的人才中,有的因为住房、配偶就业、孩子入学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离开。

除了在住房、医保等方面提供更多政策配套措施之外,胡义瑛表示,青岛市下一步或将改变过去评价人才的标准。

“比如说过去我们评价人才,主要看他的头衔、称号、学历,甚至有一些前置性门槛确实比较高,下一步我们会主要突出市场化、产业化导向。对高校、科研院所,我们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转化科技成果,对成果转化取得绩效的,该重奖的要重奖,该加薪的要加薪。总之,作为人社部门,我们要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胡义瑛说。

在这之外,全球科技创新创业方式发生巨变的同时,人才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将会更加丰富。此次质询会便提到了一个新角色——科技金融特派员群体。

据介绍,2018年7月,青岛率先从全市科技治理部门以及银行、创投、保险、担保、法务、财务、孵化等服务机构遴选出81名科技金融特派员。

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介绍说,一年多的时间里,科技金融特派员已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超过10亿元。接下来,青岛计划导入日本尖端技术和产业资源,比如北海道的农业传感器等,建设日本科学城。此外,我们还计划引入以色列的农业,目前正在洽谈。“科特派”主要是涉农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完全可以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发挥作用。

而下一步,这些科技金融特派员还将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据介绍,青岛市将加大科技金融特派员的培训,重点在技术转移转化的专业培训,制定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激活微观主体的积极性。

青岛势起④|从“试验田”到“生态城”,科技如何引领城市发展?

用好资本力量,机制体制是关键

今年5月,2020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即将举行,有了去年的良好基础,今年的这场大会任务将会更重。据此次质询会透露,青岛今年的目标是争取私募基金数超过700支、管理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家、达2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在科创“生态圈”中,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会的举办、“双招双引”的推进,都将为青岛吸引更多科创资本和优质项目的涌入,但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使资本真正成为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活水”,是青岛必须要考虑的重点。

质询会现场,相关问题反复被提及,科创成果转化进程中,资本如何使用,项目如何落地?

王锋表示,青岛在继续举办优质项目路演、做好全球推介的同时,还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例如对创投风投机构投资到青岛的项目进行投资额1%的奖励,发挥好科创母基金的“航母作用”,把资金投到工业互联网等重大项目及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科技企业中。

吕鹏也回应道,下一步在组织青岛本地的科研项目和本地企业进行对接方面,我们要成立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联盟,要通过市级重点研发项目、通过会商专项,来支持本地的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我们也和教育局、高校一起合作,培养一个强大的技术经纪人群体。

从目前来看,“生态圈”中的每一根链条或许都可以给出更多的政策及配套措施,但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或许仍旧需要一套合适的体制机制来促进各链条的耦合。

质询会现场,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也表示,必须要做好体制机制设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行动创新,要把企业和高校紧密地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要重塑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内生动力。

对青岛来说,“搞活一座城”是这座城市发起15个攻势的根本所在,而多年前与消费互联网的“错过”,或许是青岛加快科技引领城建设的动力源泉。“不能再错过”的青岛提出了“引领”的定位,即“走在国际前列”,这其中既有能力的引领,也有实力的引领,更是生态领域的引领。

只有“生态城”,才能真正使科技创新链条实现耦合,令各要素发挥作用,让科技创新的力量引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将令这座城市真正“走在国际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