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洋芋与一个村庄

一颗洋芋与一个村庄

这颗洋芋不寻常,这个村庄更不寻常。

在定西,说起洋芋,当地人会异口同声说那是定西的一个宝,定西的宝贝疙瘩。

全国“三区”文化人才、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文化站站长、著名民间艺人马鸿程老师马上来了精神,激动不已地自弹自唱起了自己创作的定西小曲《定西的洋芋蛋是个宝》:

定西洋芋蛋,真的是个宝。

我们的生活离不了,

美味可口营养高,

烧炒煮烤易起灶,

吃上体强精神好,

长命百岁永不老!

在他摇头晃脑、痴迷弹唱之际,勾起人们对洋芋的深厚感情和深深依恋。

有个笑话说定西的领导接待外地客人的时候说定西有“三宝”,客人既有点不相信,也有点迫切的期待,这位领导卖足了关子然后自信地说,定西有三宝,洋芋土豆马铃薯。客人先是一愣,等主人逐一解释后,客人才发出响亮而欣慰的大笑,我们辛苦的主人不是自卑,而是用十分幽默风趣的方式,推介了定西三百万赖以安身立命,凭以发家致富的第一产业——马铃薯产业。

而新大坪,就是定西市几十个马铃薯品种之中牌子最响亮、市场最畅销、老百姓最喜欢,植根定西,享誉全国的金灿灿招牌。“新大坪”,新的大坪,甫一出世,所向披靡。

新大坪这个品种的培育、诞生,更是与大坪这个村庄的名字密不可分,命运相连。

七十年代我们正在上小学中学,正是长身体急需营养的时候,大队、生产队组织调换洋芋籽种,听说调换来的就是当时定西县优良品种、大坪种植的“大百花”,秋收以后,满满煮上一锅,热腾腾的白色蒸气散尽之后,就是一锅的白花盛开,那个白呀,真是比白面还白,比雪还香。每一颗洋芋都张开了大嘴,笑得四分五裂,急匆匆抓上两颗放进碗里,也不用洗手,直接了当剥去粗皮,放上一小撮韭菜咸菜,滴上两三滴胡麻清油,用筷子搅碎,拌和在一起,吃在嘴里沙沙响,还有绵柔劲,即使不用力量呼吸,那种来自黑色的土地的自然芬芳,也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满福。这是一种比较文明的吃法,而更多的,是用手抓起来,剥了皮,直接狼吞虎咽,由嘴唇、牙齿、舌头、咽喉等几个器官完美配合,行云流水,一口气完成那咬裂、咀嚼、吞咽等系列动作,之后是满足、幸福的打嗝。这个大百花,就是与黄瓤子的品种不一样。以前的洋芋品种,煮熟后不是硬,就是稀(水分大),更多的还是麻,让人难以下咽,即使和在饭里头,也是麻得要命。有了大百花,我们大叔沟里人、高峰人才吃上了好洋芋。

知道大坪,那是稍后一点的事情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翻页,认识的积淀,对大坪更是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大坪,是定西人民艰苦奋斗、改造山河,持之不懈、追求幸福,坚韧不拔、创造卓越的典型,是定西人民不甘于向命运屈服,向贫困宣战的拼搏史,是定西的一个缩影。

干旱,死死地卡住了定西人的脖子,与之如影随形的是饥饿,是贫困,是落后。在联合国有关所谓专家权威性断定定西这块土地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定西人,大坪人就是不信人老五辈生活的这个地方就生存不了。这个距离定西城区仅有十里路的村子选择了“修理地球”。修梯田,是蓄水保墒、粮食增产的不二选择。那个时候都是铁掀,镢头,肩挑,背背,连架子车都是稀罕。大坪人,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上,秋收以后更是黄金时段,连大冬天也是将军不下马,一个尖尖的羊镢拼命刨下去,也就是一点点白色,一点点小窝窝,但是大坪人就是凭着火一样的热情,在他们的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冉桂英带领下,使大坪的山坡地变成了与等高线并列的层层梯田,依山傍岭,凹凸有致,在山峦纵横、丘壑起伏的黄土地上绣出来了细活,在全县率先实现梯田化。

想起当年地县各单位组织汽车马车人力车,“千军万马”给大坪的梯田地里运送大粪的情景,也是让人心潮澎湃,人心齐泰山移,愚公移山今朝见,改造山河鬼神钦。那猎猎招展的鲜艳红旗,络绎不绝的车队人流,声震山沟的劳动号子,汇成了修理地球、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滚滚洪流。

甘肃省委书记宋平亲自和大坪社员一起修梯田,衣着朴素,吃饭和社员完全相同。

冉桂英,光荣当选党代表,出席全国党代表大会。刘玉秀,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代表定西,代表甘肃,发出西部地区的声音。

新大坪,又是大百花之后的一个更耀眼的明珠。我曾经多次问过熟悉的朋友,他们是从事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的第一线权威人士,上网搜寻有关资料,翻阅定西市作协主席杨学文的纪实散文集《土豆天下》,还有闫宝强先生专门写定西洋芋的长篇散文《土豆的微笑——定西洋芋的故事》,只想寻找新大坪的来历,还有它的辉煌今天。寻觅了很久很久,终于搞明白,新大坪,就发源于大坪,继承于大白花。按照农业研究专家的说法,每一个农作物品种,都有一个耕种退化的过程。一年新,二年旺,三年四年往后爽(这儿的爽,是逐步减退的意思),因此上品种一定要更新更新再更新。甘肃省农科院和定西地区农科院的马铃薯专家为了让定西还有甘肃老百姓致富,在马铃薯品种改良上,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培育出了陇薯系列、渭薯系列等几十个品种,引进了夏波蒂、大西洋、台湾红皮、费乌瑞它等菜用型、全粉型、薯条型等十几个品种。他们提取大百花还有别的品种的优良基因,通过种薯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在大坪村试验新的洋芋品种,还没有来得及正式命名,却由串换籽种的外乡镇农民率先喊出来了“新大坪”这个名称,客观上既保护了原产地,又区别于大百花和别的品种,也许是言为心声,这个“新大坪”的名称由普通农民一叫出口,就为科研界,政界,商界,当然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欣然接受,从而新大坪成了一个革新换代新品种的正式名称。

新大坪一夜间火了市场。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定西洋芋的主销地完全接受了它。定西的老百姓三餐离不开它,大到南川批发市场,小到东关西关市场,就连遍布大街小巷的商场、超市、蔬菜店,市民首选的就是新大坪。

新大坪,集合了洋芋的所有优良品质,体形圆润,芽眼很浅,肤色光亮,契合了定西人的性格口味。煮着吃,面散;炒着吃,不面不水;烤着吃,外焦里嫩。新大坪那种沙而不硬、面而不稀、甜而不腻的最佳口感,使人分外垂青,喜爱,成为餐桌上顿顿离不开的美食,定西人招待远近的贵宾亲戚朋友,也一定是沾沾自喜地说吃新大坪,言语间充满热情,自豪,夸赞!

新大坪的娘家大坪,也是步步前进,日新月异,更添春色。小流域治理,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下穿靴,植树造林、地膜覆盖、修筑塘坝,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整治。小康村建设,在金川公司的援建下,栋栋小楼房拔地而起,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如雨后春笋悄然而长,水泥路硬化到了每一户大门口,甘甜清澈的洮河水接进了家家户户,村级文化广场宽阔温馨……

中央领导同志曾两次到大坪视察工作,有一次春节就是和大坪的父老乡亲一起过的,他亲切过问大坪群众的生产生活,并学习剪纸,给大坪送去了党中央的关怀,温暖,鼓舞。

今年九月中旬,我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党教授专程拜访了大坪。七十三岁的党支部副书记刘玉秀给我们讲着大坪的光荣和新时期的新目标,陪同的青岚乡两位年轻同志更是对大坪的长远规划、具体打算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一村一品、一社一业,是他们的新目标,这个只有三个社的村子,大坪社重点发展设施蔬菜,碾盘社搞养羊,贾河湾社养鸡;思路清晰,发掘大坪自然风光,按照寓生产、休闲、教育于一体的设想,建造大坪特色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园区。

这儿建起来了安定区水土保持博物馆,每一张照片,讲述着定西人为改造适合生存环境付出的百倍千倍努力;这儿还有一个大坪村村史展览室,那些黑白相间、反复转拍的珍贵瞬间,鲜活地再现着劳动、奋斗、群众、创造、幸福的无数动人故事。

我们在大坪村的对面,回望着这个村庄的全貌,臂弯环抱,层层梯田地里苞谷泛出了金色,块块洋芋枝干粗壮,绿树成荫掩白墙,鸡犬相闻牛羊肥硕,正是中午时分,有几户农家炊烟袅袅,冉冉升起……

我感叹,定西的洋芋蛋经历了救命薯、致富薯、幸福薯的历史变迁,而大坪村,也经历了艰辛苦战、顺应市场、迈进小康等时光荏苒,变了的是外形,不变的是不屈不挠、愈挫愈勇、持之以恒,不向困难低头,不任由命运摆布,不服输不服气,执着迈向前的柔韧奋斗精神。

我们脚下的山嘴上是定西境内幸存的一棵左公柳,虽然它高大魁梧、粗壮健美的身躯被闪电击倒了,树干上还残留着焦黑的痕迹,但非常令人惊奇的是它斜卧的躯干很像一条即将腾空而起的巨龙,四周是新发出的嫩芽!

己亥猪年乙亥月戊戌日于北海休假中

一颗洋芋与一个村庄

一颗洋芋与一个村庄

一颗洋芋与一个村庄

一颗洋芋与一个村庄

一颗洋芋与一个村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