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洋芋與一個村莊

一顆洋芋與一個村莊

這顆洋芋不尋常,這個村莊更不尋常。

在定西,說起洋芋,當地人會異口同聲說那是定西的一個寶,定西的寶貝疙瘩。

全國“三區”文化人才、定西市安定區青嵐鄉文化站站長、著名民間藝人馬鴻程老師馬上來了精神,激動不已地自彈自唱起了自己創作的定西小曲《定西的洋芋蛋是個寶》:

定西洋芋蛋,真的是個寶。

我們的生活離不了,

美味可口營養高,

燒炒煮烤易起灶,

吃上體強精神好,

長命百歲永不老!

在他搖頭晃腦、痴迷彈唱之際,勾起人們對洋芋的深厚感情和深深依戀。

有個笑話說定西的領導接待外地客人的時候說定西有“三寶”,客人既有點不相信,也有點迫切的期待,這位領導賣足了關子然後自信地說,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客人先是一愣,等主人逐一解釋後,客人才發出響亮而欣慰的大笑,我們辛苦的主人不是自卑,而是用十分幽默風趣的方式,推介了定西三百萬賴以安身立命,憑以發家致富的第一產業——馬鈴薯產業。

而新大坪,就是定西市幾十個馬鈴薯品種之中牌子最響亮、市場最暢銷、老百姓最喜歡,植根定西,享譽全國的金燦燦招牌。“新大坪”,新的大坪,甫一出世,所向披靡。

新大坪這個品種的培育、誕生,更是與大坪這個村莊的名字密不可分,命運相連。

七十年代我們正在上小學中學,正是長身體急需營養的時候,大隊、生產隊組織調換洋芋籽種,聽說調換來的就是當時定西縣優良品種、大坪種植的“大百花”,秋收以後,滿滿煮上一鍋,熱騰騰的白色蒸氣散盡之後,就是一鍋的白花盛開,那個白呀,真是比白麵還白,比雪還香。每一顆洋芋都張開了大嘴,笑得四分五裂,急匆匆抓上兩顆放進碗裡,也不用洗手,直接了當剝去粗皮,放上一小撮韭菜鹹菜,滴上兩三滴胡麻清油,用筷子攪碎,拌和在一起,吃在嘴裡沙沙響,還有綿柔勁,即使不用力量呼吸,那種來自黑色的土地的自然芬芳,也讓人情不自禁地陶醉,滿福。這是一種比較文明的吃法,而更多的,是用手抓起來,剝了皮,直接狼吞虎嚥,由嘴唇、牙齒、舌頭、咽喉等幾個器官完美配合,行雲流水,一口氣完成那咬裂、咀嚼、吞嚥等系列動作,之後是滿足、幸福的打嗝。這個大百花,就是與黃瓤子的品種不一樣。以前的洋芋品種,煮熟後不是硬,就是稀(水分大),更多的還是麻,讓人難以下嚥,即使和在飯裡頭,也是麻得要命。有了大百花,我們大叔溝里人、高峰人才吃上了好洋芋。

知道大坪,那是稍後一點的事情了,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的翻頁,認識的積澱,對大坪更是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大坪,是定西人民艱苦奮鬥、改造山河,持之不懈、追求幸福,堅韌不拔、創造卓越的典型,是定西人民不甘於向命運屈服,向貧困宣戰的拼搏史,是定西的一個縮影。

乾旱,死死地卡住了定西人的脖子,與之如影隨形的是飢餓,是貧困,是落後。在聯合國有關所謂專家權威性斷定定西這塊土地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定西人,大坪人就是不信人老五輩生活的這個地方就生存不了。這個距離定西城區僅有十里路的村子選擇了“修理地球”。修梯田,是蓄水保墒、糧食增產的不二選擇。那個時候都是鐵掀,钁頭,肩挑,背背,連架子車都是稀罕。大坪人,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上,秋收以後更是黃金時段,連大冬天也是將軍不下馬,一個尖尖的羊钁拼命刨下去,也就是一點點白色,一點點小窩窩,但是大坪人就是憑著火一樣的熱情,在他們的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冉桂英帶領下,使大坪的山坡地變成了與等高線並列的層層梯田,依山傍嶺,凹凸有致,在山巒縱橫、丘壑起伏的黃土地上繡出來了細活,在全縣率先實現梯田化。

想起當年地縣各單位組織汽車馬車人力車,“千軍萬馬”給大坪的梯田地裡運送大糞的情景,也是讓人心潮澎湃,人心齊泰山移,愚公移山今朝見,改造山河鬼神欽。那獵獵招展的鮮豔紅旗,絡繹不絕的車隊人流,聲震山溝的勞動號子,匯成了修理地球、改變命運、創造奇蹟的滾滾洪流。

甘肅省委書記宋平親自和大坪社員一起修梯田,衣著樸素,吃飯和社員完全相同。

冉桂英,光榮當選黨代表,出席全國黨代表大會。劉玉秀,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代表定西,代表甘肅,發出西部地區的聲音。

新大坪,又是大百花之後的一個更耀眼的明珠。我曾經多次問過熟悉的朋友,他們是從事行政管理、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的第一線權威人士,上網搜尋有關資料,翻閱定西市作協主席楊學文的紀實散文集《土豆天下》,還有閆寶強先生專門寫定西洋芋的長篇散文《土豆的微笑——定西洋芋的故事》,只想尋找新大坪的來歷,還有它的輝煌今天。尋覓了很久很久,終於搞明白,新大坪,就發源於大坪,繼承於大白花。按照農業研究專家的說法,每一個農作物品種,都有一個耕種退化的過程。一年新,二年旺,三年四年往後爽(這兒的爽,是逐步減退的意思),因此上品種一定要更新更新再更新。甘肅省農科院和定西地區農科院的馬鈴薯專家為了讓定西還有甘肅老百姓致富,在馬鈴薯品種改良上,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艱辛,培育出了隴薯系列、渭薯系列等幾十個品種,引進了夏波蒂、大西洋、臺灣紅皮、費烏瑞它等菜用型、全粉型、薯條型等十幾個品種。他們提取大百花還有別的品種的優良基因,通過種薯龍頭企業的大力支持,在大坪村試驗新的洋芋品種,還沒有來得及正式命名,卻由串換籽種的外鄉鎮農民率先喊出來了“新大坪”這個名稱,客觀上既保護了原產地,又區別於大百花和別的品種,也許是言為心聲,這個“新大坪”的名稱由普通農民一叫出口,就為科研界,政界,商界,當然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欣然接受,從而新大坪成了一個革新換代新品種的正式名稱。

新大坪一夜間火了市場。廣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定西洋芋的主銷地完全接受了它。定西的老百姓三餐離不開它,大到南川批發市場,小到東關西關市場,就連遍佈大街小巷的商場、超市、蔬菜店,市民首選的就是新大坪。

新大坪,集合了洋芋的所有優良品質,體形圓潤,芽眼很淺,膚色光亮,契合了定西人的性格口味。煮著吃,面散;炒著吃,不面不水;烤著吃,外焦裡嫩。新大坪那種沙而不硬、面而不稀、甜而不膩的最佳口感,使人分外垂青,喜愛,成為餐桌上頓頓離不開的美食,定西人招待遠近的貴賓親戚朋友,也一定是沾沾自喜地說吃新大坪,言語間充滿熱情,自豪,誇讚!

新大坪的孃家大坪,也是步步前進,日新月異,更添春色。小流域治理,山頂戴帽,山腰繫帶,山下穿靴,植樹造林、地膜覆蓋、修築塘壩,實現了山水田林路的綜合整治。小康村建設,在金川公司的援建下,棟棟小樓房拔地而起,塑料大棚和日光溫室如雨後春筍悄然而長,水泥路硬化到了每一戶大門口,甘甜清澈的洮河水接進了家家戶戶,村級文化廣場寬闊溫馨……

中央領導同志曾兩次到大坪視察工作,有一次春節就是和大坪的父老鄉親一起過的,他親切過問大坪群眾的生產生活,並學習剪紙,給大坪送去了黨中央的關懷,溫暖,鼓舞。

今年九月中旬,我和西北師範大學的黨教授專程拜訪了大坪。七十三歲的黨支部副書記劉玉秀給我們講著大坪的光榮和新時期的新目標,陪同的青嵐鄉兩位年輕同志更是對大坪的長遠規劃、具體打算了如指掌、如數家珍。一村一品、一社一業,是他們的新目標,這個只有三個社的村子,大坪社重點發展設施蔬菜,碾盤社搞養羊,賈河灣社養雞;思路清晰,發掘大坪自然風光,按照寓生產、休閒、教育於一體的設想,建造大坪特色休閒觀光旅遊農業示範園區。

這兒建起來了安定區水土保持博物館,每一張照片,講述著定西人為改造適合生存環境付出的百倍千倍努力;這兒還有一個大坪村村史展覽室,那些黑白相間、反覆轉拍的珍貴瞬間,鮮活地再現著勞動、奮鬥、群眾、創造、幸福的無數動人故事。

我們在大坪村的對面,回望著這個村莊的全貌,臂彎環抱,層層梯田地裡苞谷泛出了金色,塊塊洋芋枝幹粗壯,綠樹成蔭掩白牆,雞犬相聞牛羊肥碩,正是中午時分,有幾戶農家炊煙裊裊,冉冉升起……

我感嘆,定西的洋芋蛋經歷了救命薯、致富薯、幸福薯的歷史變遷,而大坪村,也經歷了艱辛苦戰、順應市場、邁進小康等時光荏苒,變了的是外形,不變的是不屈不撓、愈挫愈勇、持之以恆,不向困難低頭,不任由命運擺佈,不服輸不服氣,執著邁向前的柔韌奮鬥精神。

我們腳下的山嘴上是定西境內倖存的一棵左公柳,雖然它高大魁梧、粗壯健美的身軀被閃電擊倒了,樹幹上還殘留著焦黑的痕跡,但非常令人驚奇的是它斜臥的軀幹很像一條即將騰空而起的巨龍,四周是新發出的嫩芽!

己亥豬年乙亥月戊戌日於北海休假中

一顆洋芋與一個村莊

一顆洋芋與一個村莊

一顆洋芋與一個村莊

一顆洋芋與一個村莊

一顆洋芋與一個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