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運動品牌,1年銷量漲10倍,月流量數百萬

這兩年,身邊喜歡運動和健身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春秋兩季,打開朋友圈,都在曬健身照片,這個很能跑,那個腿也很長。愛運動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象徵。雖說喜歡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我卻發現國產的運動品牌,比如李寧,這兩年的業績並不太理想,甚至有媒體說國產運動品牌進入了寒冬。無它,競爭激烈耳。然而,或許正是因為老牌的國產品牌進入寒冬,新的運動品牌才抓住機會迸了出來。這兩年新的運動品牌開始不停地湧現出來,比如我今天要來剖析的粒子狂熱。

高端運動品牌,1年銷量漲10倍,月流量數百萬

一年銷量漲10倍

“粒子狂熱”成立於2014年,定位是國產高端運動品牌,主要面向中產及以上人群。它在2015年10月推出的第一款單品,是運動緊身褲,這條褲子最大的特點是,穿它時,不用再穿內衣,這樣也就避免出現了內褲勒痕和不太舒適的問題。這條褲子,賣499塊錢,相當於一條耐克跑步緊身褲入門級的價格。第一批產品生產了不到1000條,3天賣光。

2016年8月,粒子狂熱獲得數千萬A輪融資,投資方是分享投資、峰瑞資本、滴滴天使投資人王剛和比鄰星創投。目前,粒子狂熱的客單價在1300元左右。從融A輪到2017年3月,它的銷量漲了10倍,達到了月流水幾百萬元。

在耐克、阿迪、安踏、李寧這種國內外品牌隨處可見的時代,粒子狂熱能夠獲得發展空間做到月流水幾百萬,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首先,與成熟的女裝市場相比,中國的運動服裝市場仍然處於成長期,還有新的消費者增量,而且這些人有新的消費動機;

其次,當初為了避開與國際品牌在正面市場的競爭,國內本土運動品牌選擇了三四線城市作突破,在經銷體系、定價方式以及品牌、產品管理這些方面形成了固定的範式和消費者認知,當消費升級在運動服飾市場呈現時,這些已經規模化的國產品牌大部分反應並不是特別靈敏;

最後,人們對運動服飾的需求越來越大。

一方面因為運動市場在擴大,輻射到了周邊產品,另一方面也因為這兩年運動休閒開始融入時尚圈,帶起了一波運動休閒風。

高端運動品牌,1年銷量漲10倍,月流量數百萬

消費需求擴大,本土品牌跟不上,這就給本土小眾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機會。

粒子狂熱切入運動品牌,打的是單品爆款策略。用一條針對女性的運動緊身彈力褲刺入市場,隨後又推出其他運動產品跟進,做到月流水數百萬元。當然能夠得到市場和投資人的認可,原因還不僅僅如此,還有下面2個個方面做得很到位:

首先,在產品設計和材質選擇上,比較前衛。

前面說的緊身褲,粒子狂熱選取的材料是抑菌、吸溼排汗又兼顧彈性的銅離子纖維,舒適和健康都具備。粒子狂熱做得很出色,以至於很快得到了高端百貨銷售商連卡佛的認可,成為2016年第一個進駐的高端運動設計品牌。;

其次,除了在功能性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外,針對目標人群的審美心理和消費特徵做了取捨。

粒子狂熱圍繞著中產以上,有消費能力和自己獨特審美品位的人群,營造出適合他們購物的氛圍,把品牌理念傳遞得比較清楚。比如,粒子狂熱的衣服都以黑色、灰色這樣沉穩的顏色為主,並沒有看見市面上流行的熒光色,反而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粒子狂熱聯合創始人兼CEO劉頡禕,大家都叫她藝名“九斤”或者“人九斤”,唸的是北大和哈佛的法律專業,畢業之後曾去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成為一名律師。聯合創始人林海,曾是時尚圈小有名氣的設計師,Lady Gaga曾穿他設計的衣服做TV Show;還有一位聯合創始人Renata,曾是德國美妝禮盒電商Glossbox的中國區運營總監,三個人都是運動愛好者。總結起來,這是一個對運動和時尚有偏好的團隊,還會運營。如果你也想做運動服飾這塊的市場,愛運動是首要條件,懂設計和會運營是加分項。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5年,中國的服裝市場已經達到了2萬億的規模,和正裝、女鞋等處於成熟期的行業相比,中國的運動服飾還處於成長期,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儘管粒子狂熱每個月幾百萬的流水,但現階段肯定還不足以覆蓋成本。作為本土崛起,主打高端休閒運動品牌的粒子狂熱,要想向前發展,就必須說服更多目標客戶,放下原有的消費習慣,轉而嘗試新品牌。這就得讓這部分目標人群,在粒子狂熱中找到比之前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在實用性和精神上都得到滿足。除了這點之外,粒子狂熱還得克服這2個困難:

高端運動品牌,1年銷量漲10倍,月流量數百萬

首先,如何保持和目標消費者的步調一致,這是粒子狂熱必須時刻考慮的問題。

雖說消費者的差異化選擇,確實給了像粒子狂熱這樣的品牌一個發展的空間,但是隨著後端製造業更加成熟,消費者所面臨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多,眼光也會更加挑剔,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也就會慢慢降低,隨之對新品牌的拋棄率也肯定會上升;

其次,如何平衡擴張速度和品牌維度之間的關係,也是粒子狂熱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單點做紮實之後,粒子狂熱會面臨兩個選擇,是單品牌繼續擴張,還是多品牌發展。如果做不好,可能就會面臨核心用戶流失,新用戶難以獲取的尷尬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