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新加坡“油王”拖累 匯豐首季利潤腰斬

原標題:疫情衝擊、新加坡“油王”拖累:匯豐首季利潤腰斬 惟亞洲仍貢獻最大盈利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大笨象”匯豐遭遇了空前的挑戰。

“今年1-2月開頭不錯,但到了3月疫情開始全球蔓延,以及石油價格大幅下挫,使我們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日常營運受到影響,不確定性急劇上升。”匯豐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在4月28日的業績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坦言。

今年第一季度,匯豐經調整除稅前利潤為30.42億美元,同比大跌51.3%;淨利息收益率為1.54%,較去年第四季下跌2個基點,較去年第一季下跌5個基點。

截至4月28日收盤,匯豐股價在港股收市上漲1.1%,報639.95港元/股,全日成交21.5億港元。截至今年3月底,匯豐的流動資金覆蓋比率為156%,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為14.6%,而2019年12月底該數字為14.7%。

繼歐洲央行率先要求銀行業停止派息、預留資金支持經濟後,英國審慎監管局(PRA)4月1日要求當地銀行匯豐及渣打等立即暫停派息及股票回購。為此,匯豐4月初宣佈取消每股普通股0.21美元的第四次中期股息分配,並且在2020年底之前將不會就普通股支付季度或中期股息。

這是匯豐自1991年遷冊重組、以集團整體上市以來首次停派息,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強烈抗議。

外界十分關注匯豐何時恢復派息,祈耀年在會上回應表示:“關於恢復派息的討論,最快將在下半年開始。我們需要綜合考量疫情過後的經濟前景,長期的利率走勢,以及對我們自身業務的影響等各方面綜合因素,從而制定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的派息政策。目前討論這個話題還為時過早,在公佈2020年全年業績之前,我們會作出決定。”

隨著近期國際油價暴跌,新加坡石油大王林恩強旗下的興隆集團(Hin Leong)陷入財困風波。匯豐作為該公司的最大債權人,債務敞口高達5.98億美元。

根據最新公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匯豐預期信貸損失達30.26億美元,同比飆升4.17倍,主要來自新冠病毒疫情及油價下跌對前瞻性經濟前景所造成的衝擊,以及新加坡一項與企業貸款風險相關的重大準備。

匯豐集團財務總監邵偉信(Ewen Stevenson)在電話會上表示,匯豐已就新加坡石油交易商興隆集團作大額撥備。同時,他預期今年減值損失主要發生在上半年,隨著中國內地及香港疫情有所緩解,可望令減值壓力有所紓緩。

財報披露,今年第一季度,從各地區來看,匯豐在亞洲(香港以外)的地區的預期信貸損失高達8.67億美元,而作為匯豐盈利支柱的香港市場的預期信貸損失僅為1.33億美元,在主要市場中處於最低水平。

由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匯豐預計信貸損失撥備由去年底的92億美元,增加至3月底的111億美元。預期信貸損失佔客戶貸款總額平均值的佔比(按年計算)大幅攀升至1.18%,而2019年第四季則為0.28%。匯豐曾於2月表示,因疫情影響,該行預計將作出額外6億美元的貸款撥備。

同時,該行預計,2020年全年的預期信貸損失將達到70億-110億美元。邵偉信在電話會上表示,全球利率保持低位,對匯豐首季度的影響尚算輕微,淨息差僅下跌0.02%,預期壓力主要來自未來數季,現階段預測,該行今年淨利息收入預計同比減少3億美元。

放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銀行業的打擊不言而喻。美銀、花旗、摩根大通等美國銀行巨頭已經宣佈作出高達250億美元的貸款撥備,以應對全球經濟下滑而造成的潛在貸款損失。中國銀保監會日前表示,截至3月底,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攀升至2.04%,較年初上漲0.06個百分點,餐飲等小微企業不良貸款上升較快。

季報顯示,在匯豐五大區域市場中,亞洲地區仍是最大盈利貢獻地區,歐洲和北美洲區均錄得虧損。

今年第一季度,匯豐亞洲地區經調整稅前利潤36.43億美元,按年下挫27.46%;中東及北非地區利潤則暴跌90.87%至4300萬美元;拉丁美洲市場利潤下挫83.71%至5100萬美元。歐洲市場虧損6.85億美元,去年同期盈利5400萬美元;北美洲市場虧損1000萬美元,去年同期盈利3.86億美元。

作為匯豐的大本營,香港市場歷來都是該行在亞洲區的重中之重。一季度,匯豐亞洲區中香港市場的列賬基準稅前利潤28.47億美元,同比減少12.51%;香港市場佔該行整體稅前利潤的比重高達88.1%。祈耀年表示:“香港在業務發展及客戶基礎方面都顯示了極強的韌性。”在匯豐集團的策略之中,將中國內地及香港視為具潛力發展地區,未來將會增加資本及人力資源。

然而,作為小型高度開放經濟體,疫情對香港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香港特區政府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的3.7%,急升至今年1月至3月的4.2%,創下9年新高,超出市場預期。

“香港銀行業將會面對淨息差收窄,手續費收入(fee income)減少,同時信貸成本上升而資產質量下降的問題。由於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減少,信用卡收費下跌,而且銀行需要因貸款質量轉差進行更多的撥備,導致信貸成本增加。”穆迪副總裁Sonny Hsu表示。

在他看來,香港中型銀行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更大,因為這些銀行對中小企業以及對個人客戶的無擔保貸款的敞口更大,這意味著它們將面對更大的貸款損失,“相比之下,香港大型銀行對受經濟下行打擊最大的行業和個人的敞口較小,它們的主要貸款為商業地產以及住宅按揭,這些資產的價格仍相對堅挺。”

全球及香港經濟環境的不明朗因素增加,香港金管局在3月發佈的《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表示,香港零售銀行的盈利在去年下半年錄得輕微下降,但是,銀行業的資本及流動性狀況按國際標準衡量,依然強勁及穩健,按歷史標準衡量,資產質素仍屬健康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