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訴孩子的“正事兒”,或許正在摧毀孩子的幸福

有時候,我會聽到別人勸我說:“別去做那個,那不是正事兒!”

有時候,聽到的是別人的讚賞:“對,這才是正事兒!”

有時候則是責備:“你乾點正事兒好不好?”

有時候責備也來自我的內心:“又虛度了一天,什麼正事兒都沒幹!”

有時候內心又頗感安慰:“今天終於做了一點正事兒,沒白過!”

但有時候心裡卻很焦慮:“還有正事兒沒做完,怎麼能停下來玩耍休息呢?”

如果我做的是正事兒,即使會打擾到別人,即使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我也能心安理得;但如果我做的不是正事兒,即使不會妨礙到任何人,也會心生惶恐,焦慮不安,生怕被人發現,被人問起。

當我幹完正事兒回到家,我會覺得自己對於家庭是有功的人,也有了對家裡人吆五喝六的本錢,同時道德上也充滿了優越感。如果家裡人不買我的帳,我便可以發飈:“我在外面幹正事兒快累死了,你們在家一點正事兒不幹還有什麼好說的,還不趕快倒水來!”

如果我一天沒幹什麼正事兒,那我回到家時就又是另一番光景了。我會心虛,覺得該做的事情沒有做,又像做了什麼虧心事一樣。我會主動幫家裡人做點事情,會主動關心一下他們的需要。目的只有一個,不要讓他們想起一個問題:“你今天在外面都幹什麼了?”至於他們在家有沒有做什麼正事兒已經不重要了。

既然正事兒有這麼大的威力,那麼,什麼是正事兒呢?

依我這些年的生活經驗,我認為,只要一家人都吃得飽、穿得好,過得舒服,不讓家人擔心,就算是我想上天,那也是正事兒。換言之,只要是有助於安身立命,有助於安心不讓心憂慮的,就是正事兒。與之相對的,對守護好自己的這副皮囊沒有什麼幫助的,不能讓家裡人安心的都不是什麼正事兒(家裡人之所以不安心,還是因為所做的事在家裡人看來對安身立命沒什麼幫助)。

我們似乎對安身立命有天然的擔憂,區分是不是正事兒也不外乎就是把注意力從那些不是正事兒的事兒上收回來,集中於可以安身立命的那些事兒上。在小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對他們進行這樣的教育,以確保他們在將來一定會有口飯吃。

在現在的農村,對於大人來說,出工幹活、做生意是典型的正事兒;對於已經上學的小孩子來說,只有讀書和幫助大人操持掙錢是正事兒,畢竟讀好書也是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賺更多的錢;對於未入學的兒童,那就沒什麼正事兒了。

有些人另闢蹊徑,也賺到了錢,得到的評價是這樣的:“雖然乾的不是什麼正事兒,但也賺到了錢!”也有人對這樣的評價不滿意:“什麼正事兒不正事兒,只要能賺到錢,就是正事兒!”這又回到了安身立命的老路上。

你告訴孩子的“正事兒”,或許正在摧毀孩子的幸福


站在“正事兒”的角度上,對生命一分為二的做法對於我們現在養育孩子來說危害是很大的。

第一,它看輕了孩子的生命。它從實用的角度把生命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做了有無價值的劃分。能夠帶來現實利益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否則就是需要指責、打壓的。正事兒幹得越多,人的價值就越高。正事兒從現實利益的角度上給本身擁有無限價值的生命標定了價格,使孩子誤以為生命的價值是可以用自己所能帶來的現實利益來衡量的。我就曾聽到過這樣的評價:“你一天到晚的啥正事兒不幹,活著有什麼用?”

第二,它否認人的成長除了身體上的快高長大之外還有發展靈性的需求。生命本身內置了向前發展的推動力,它不僅推動孩子身體上的變化,也推動孩子的靈性與身體同步變化。但“正事兒”只承認孩子身體上的變化,並不給予孩子靈性的變化以同等的地位。七歲以前是生命發展其靈性的極為關鍵的時期,但一句“那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正事兒”所帶來的輕視就把這種關鍵給打發了。

第三,它把“正事兒”以外的人的需求和行為都推到了一個不正當、不道德的位置上。父母通過“這不是正事兒”來為要評價的對象打上“不正當”的標籤,而把它打入不道德的境地則用另外一種方式。我小時候在黑白電視上看一部老電影《李時珍》,劇情、場景和臺詞都讓我覺得很美好。當我正沉浸在故事中的時候,父母回來了,父親說:“我們都在外面累死了,你還有心情看電視?”我頓時就覺得自己在做著一件極不道德的事——別人都在付出,而我在享受。在以後的人生中一直都有個聲音在提醒我:“正事兒沒做完就休息是不正當的,別人都做正事兒你不做是不道德的!”這也是為什麼我雖然打過那麼多場遊戲卻從未真正享受到過其中的樂趣的原因——遊戲正在玩的時候我會想到別人都在做正事兒而我沒有,焦慮會迫使我退出遊戲;當遊戲結束了,我則為剛剛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而深深自責。在我的生命中,遊戲老早就被打上了“不是正事兒”的烙印。

第四,七歲以前和青春期是孩子發展自我的關鍵時期。但在成年以前,除了學習和幫助父母操持賺錢以外,孩子做的所有其他的事情都被認定為不是正事兒。這也就相當於把發展自我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的行為也囊括進了“不是正事兒”範疇,並定性為“不正當、不道德”。這會抑制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發展自我的意願,孩子如果想實現對自我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想辦法突破“不正當、不道德”的束縛。

試想,如果一個人的靈性、自我的發展都被壓制,在做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又要承受著不正當、不道德的煎熬,那麼,幸福感又從哪裡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