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混得好的,都有這樣3個特質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現象,同一批到一個單位工作的,剛開始大家的起點都差不多,同樣是名牌大學畢業,同樣在學校表現優秀,同樣的壯志凌雲、志向遠大,但過了八年、十年以後,人生的發展路徑卻是千差萬別。這其中,有成功的,有失意的,也有平庸的;有積極的,有頹廢的,也有平淡的,人生狀態甚是懸殊。

通過分析他們的不同職業發展之路,人生之路,可以發現,大凡混得比較好,職場上比較成功的,都有這麼三個特質。

在職場中混得好的,都有這樣3個特質

人生願景明確:不因為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長遠的價值

所謂的人生願景,講的是一個人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價值訴求,是他所追求的長遠價值。不管是否把這個願景付諸行動,這個願景就是靈魂深處的一種深深渴望,怎麼藏都不會藏得住。而且一旦有了機會,不管千難萬難,都會想盡辦法去實現它。

所以,往往人生願景越強大、明確的人,發展的潛力越大,事業成功的機會也就會越大。

作為職場中人來講,怕就怕想不明白自己要什麼,總被一些短期利益攪亂心思和步驟。

比如,有的人在體制內,覺得工資太低,耐不住清苦,走向市場,卻又受不了那份辛苦;選擇了按步就班,不甘心朝九晚五,選擇了自由職業,又痛心於失去的已有的編制和虛榮……

如果已經到了三四十歲的年齡了,還在為了每個月多拿還是少拿幾百塊錢工資,工作崗位離家遠了還是近了十幾公里而坐立不安,思前想後,而不能靜下心來鑽研新的業務知識、提升新的立足之技,會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人麼?

在阿里巴巴,有一位叫董文紅的元老。她在阿里巴巴創立之初進入阿里工作,在公司當前臺。據稱當時,馬雲給了童文紅0.2%的股權。馬雲告訴童文紅說,將來阿里巴巴會上市,市值會達到1000億,你就在阿里幹就行了,不用去其它公司了,等公司上市了,你就成為了億萬富翁了。

一般人,很難相信公司初創時的馬雲說的一切,但董文紅相信了,然後就一直在公司工作,一直在等。到了2004年,她問馬雲阿里巴巴什麼時候上市,馬雲給的答案依然是:快了快了。她仍是信任馬雲,還情願等。一直等到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價值到達2300億左右。

董文紅等了14年,對阿里巴巴不離不棄,馬雲也兌現了開始的諾言,並大大超出了董文紅的預期!

為此,董文紅被媒體稱之為“又傻又天真,又猛又持久”的人。

就像有人所說的,全世界在乎眼前利益和得失的人要遠比在乎個人價值、個人成長的人多得多,因此這個世界最終還是屬於有志氣的人。

那麼,作為職場中人又該如何追求長遠價值呢:

第一,永遠不要因為眼前的境遇,就否定或放棄你真正熱愛,能夠給你帶來長線成長的事業。

第二,一份工作的成熟週期是 5~6 年,不要急於求成,更不能過早放棄,而是要等三到五年後再來問自己,我在這份工作上幹出了成果了嗎,現在這份工作是我所追求的終身事業麼?

在職場中混得好的,都有這樣3個特質

學習從不放棄:總在為機遇的垂青多做一點點準備

在知乎上,有個小夥伴分享了這個一個故事。

我姨夫是原來上海電錶廠的班頭。當時他們班裡有個小工,沒事就看英語書自學英語。而其他的小工沒事就抽菸打牌踢球,還嘲笑這個小工讀英語有什麼用,一個電錶工人用得到英語麼?後來廠裡來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廠沒一個人看得懂,就這個小工行。廠裡一下子轟動了,所有人都對這個小工另眼相待……但覺得他厲害沒用,他還是做他的小工,地位並沒有改變。又過了一段時間,政府有個機關缺個翻譯,聽說這裡有個年輕人行,就跑來把他借走了,再也沒還回來過。我姨夫有時會談到這個小工,說他的名字特別難寫。這個小工叫楊潔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長。

一開始看完覺得這應該是個雞湯段子,結果上網百度了一下,楊潔篪的人物履歷——1968-1972年,上海市浦江電錶廠工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會怎麼發展,又會有怎樣的機遇呢?雖然無法確定,但是要能抓住那轉角的機遇,唯一的辦法是多花點時間學習,多掌握一點知識和本領。

作為職場中人,面臨著快速發展的職場和社會,能不能持續學習,尤為重要。

不少人在大學畢業後,平平庸庸,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更上一層樓”,不是因為能力素質低或者是機會太少,而是因為他們總是以時間、年齡、精力等一系列的藉口,將自己束縛在一個不能繼續學習、修行的位置上,他們從內心裡就認為自己不能學習了,結果導致他們學習不到任何東西,墜入平庸的境地。

而那些令我們刮目相看的職場牛人,都有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始終能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不僅幹一行鑽一行,而且通過學習拓展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格局,始終能夠跟得上時代發展前行的步伐。

人生最大的本事就是學本事。只有靠本事,我們才能站得穩、行的遠。只有學習有動力,思想才有活力,工作才有能力,發展才有潛力,進步才有實力。

作為職場中人,即使是人到中年,但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即使比不上別人,但跟自己比未嘗不是一種超越,即使機會渺茫,但只有做好了準備才會有希望。

總之,只要行動起來,就比原地踏步要強得多。

在職場中混得好的,都有這樣3個特質

內心有堅強的定力:把人生作為一場考驗耐力的馬拉松

接觸過一些暮氣沉沉的職場中年人,他們告訴我,沒有什麼事做,也看不到什麼希望,不如就這樣混吃等死吧。

有人說,人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定力,經受不住挫折,抵抗不住庸常,走得就不會太遠。

其實,在人生的很多時候,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堅守,在絕境中堅守陣地,而不是心浮氣躁。

我們這個時代,聰明的人太多了。但大多數聰明人,結果卻平庸一生,所缺乏的就是人生的定力,被各種各樣的挫折困難所嚇倒,或被各種各樣的機會誘惑所吸引,從而偏離真正有價值的賽道和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要知道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真正有潛力能夠跑完全程,並有一個好成績的人,往往都是抱定一個方向,在正確的賽道上低頭狂奔,不可能因為路上的一點風雨、一道溝坎、一片風景、一塊糖果,就放棄了奔跑。

作為職場中人,無論從何時開始起步,我們的職業生涯其實並不短,不是三、五年,也不是十幾年,而是幾十年。因此,事業上的發展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發力,而是要做到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