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一代缺乏財商,導致“四大家族”產生,分別是卡奴族、房奴族、月光族、啃老族。
對待親戚的態度,凸顯了你的成熟度
面子是底層人的家當,裡子是上層人的家產
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都暗中標著價格
一、壓歲錢,財商教育的起點
這幾天陪先生回老家過年,竟因為孩子們的壓歲錢感慨良多。
正月初一早上,長輩們先後給孩子們派發紅包。
兩個外甥女轉身就把紅包交給媽媽,我家姑姑也很自然地接過放進錢包。
我問外甥女:“你每年的紅包都這樣交給媽媽?”
孩子點點頭,回答得理所當然:“是啊,媽媽說要交學費。”
姑姑在一旁搭腔:“哎呀,孩子懂啥錢不錢,收上來最安全,反正平日裡要什麼都給買。”
我轉頭問外甥女:“孩子,假如你現在很想買一套漂亮的連衣裙,但是媽媽不讓買,你怎麼辦?”
她兩手一攤:“涼辦。我媽可摳了,每個月只給我5塊錢零花,我買個筆記本就沒了。她不同意的東西,我甭想買得到。”
姑姑馬上瞪了她一眼。
我笑道:“舅媽給你一個存錢罐,你以後拿到了零花錢就存起來。比如這個月的5塊錢,你花了2塊錢,剩下3塊錢繼續放在罐子裡。對不對?如果每個月都能存3塊錢,一年後,你就有多少錢?”
外甥女馬上答:“哇,36塊錢!可以去看場迪士尼電影,好棒!”
我點點頭,讓她去拿個本子。
我翻開本子,在頁面中間劃了一條線,左邊寫上“消費”,右邊寫上“儲蓄”,對外甥女說:“這個本子放在儲蓄罐旁邊,你從罐子裡拿了錢,就記在左邊,剩下多少錢,記在右邊。這樣子,你就知道自己每個月把錢花到哪兒去了。現在很流行的財商意識,說的就是這個。”
外甥女下意識地重複:“財商意識?”
我答道:
是啊,財商就是你和金錢打交道的能力。你用儲蓄罐和記賬本,漸漸能學會怎樣管理你手頭上的零花錢,你會很在意自己每一筆花出去的和剩下的錢。就不會像以前那樣,錢花到哪兒去了,不知道;錢剩下多少,沒多少。要用錢怎麼辦?找媽媽,媽媽不同意,涼辦,完蛋。對吧?
外甥女被我逗樂了:“對對對,從現在開始,我決定要管好自己的錢了!”
那兩天,我看著孩子們拿了紅包,要不交給父母,要不拿著錢去買亂七八糟的玩具、煙火棒,都忍不住要和他們討論一番。
讓我感慨的是,層次越低的人,越不懂得財商教育的重要性。
工作關係的原因,我平時接觸的高淨值客戶,打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財商意識,沒有一個例外。
就算面對自己4歲的孩子,我也嘗試在生活點滴中培養她的財商。
她會背的第一首古詩,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先苦”,我會讓她把碗裡的飯儘量吃完;帶她去市場,我會告訴她,菜不用買很多,夠吃就好,吃完再買。
這是“不浪費”概念的滲透,帶她去超市,結賬時我會特地提醒:“看,媽媽把錢給阿姨,阿姨才能把東西給我們。”
現在出門前,小人兒還會問我:“媽媽,你帶錢了嗎?”,她已經明白“買賣是一種交易”,她以前經常問我,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要去上班?
我便帶她去公司,觀察我的辦公環境,告訴她:“因為媽媽通過上班幹活,才能夠賺到錢,去買很多東西。”
她也理解了“勞動才有收穫”是怎麼一回事,還會安慰哭泣的小朋友:“爸爸媽媽上班才能掙錢,所以我們要在幼兒園乖乖的。”被老師稱讚不已。
所以,財商教育並不需要多高深的專業知識,一年一度的壓歲錢,也可以是孩子財商教育的起點。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對財商的闡述是:
財商,是一個人與金錢打交道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
其主要包括兩方面:正確認識金錢及其規律的能力,正確使用金錢的能力。
目前,財商已成為與智商、情商 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財商教育讓孩子從小認識、理解、使用、管理和創造財富,幫助孩子建立一整套面對物質生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所以,財商教育不僅與財富有關,更是孩子人格培養的重要部分。
二、良好的財商意識,讓股神受益終生
股神巴菲特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財商教育。
有一次,媒體記者問他:“您認為孩子幾歲時,父母可以跟他們講金錢和投資?”
他回答道:
越早越好。比如讓他們知道玩具的價格,理解存錢的意義。既然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金錢,為什麼不盡早培養他們良好的理財習慣呢?我很感激我的父親,我幼時從他身上學到如何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存錢是他教我的非常重要的課程。
巴菲特從小到大做過很多生意,他賺到第一筆錢時候,年僅6歲。
那時他們全家去旅遊,巴菲特從媽媽那裡拿25美分買了六瓶可樂,然後再把這些可樂以翻倍的價格全部賣掉。
自此之後,股神開啟了賺錢之路。
9歲,他會去高爾夫球場上去尋找用過的但可以再用的高爾夫球,出售給鄰居來賺錢, 14歲,他拿自己積攢的1200美元,從父親手裡買了一塊40英畝的農場,當上小地主。
讀高中時,他和朋友買了幾臺舊彈子球機,放到理髮店,按小時收費,收入和理髮店老闆五五分成……
八十多歲的股神至今仍記得他幼年賣口香糖得到的經驗:“口香糖只能整包賣,不能拆開賣。一次要做5美分的生意,不能只盯著1美分的生意。要賺大錢,不能只賺小錢。”
當他通過投資可口可樂股票,大賺100億美元之後,也回憶起童年的經歷:
我從1936年開始批發可口可樂,賣給周圍的鄰居們。在我跑來跑去的過程中,我觀察到它對消費者非同尋常的吸引力及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
今時今日,巴菲特取得的巨大成功,離不開自小培養的財商意識。這讓他歷經金融風雨,眼光精準,心無旁騖。
三、匱乏的財商意識,將大學生逼上絕路
前陣子我去拜訪業內一位前輩,也聽他講起財商,頗為有趣。
他說:“中國年輕一代缺乏財商,導致‘四大家族’產生,分別是卡奴族、房奴族、月光族、啃老族。”
在座的人哈哈大笑,前輩卻正色道:“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財商缺失,後果嚴重。”
我想起了去年觸目驚心的校園貸。
女大學生校園貸款打“裸條”、河南大學生因校園貸被逼死、迷戀賭球的大學生因無法償還校園貸選擇跳樓……
這些芳華正茂的孩子,本應是象牙塔裡的無憂少年人,卻因為財商匱乏,不明白校園貸的風險,不知道怎樣建立正確的消費觀,被硬生生逼上了絕路。
那時候看著媒體上各種《大學生亟需惡補財商教育》之類的標題,作為一名投資者教育講師,我的心像被揪住一樣疼。
財商教育並不複雜,未雨綢繆,總好過亡羊補牢。更可怕的是,恍然大悟,為時已晚。
四、孩子們的財商意識,在日常生活裡培養
在超市裡,給孩子指出基本的必需品,例如食物和調料,然後讓孩子說出他想要卻不是必需的物品。
比如,孩子會說布娃娃、糖果、水槍等。如果他回答正確,給他適當的鼓勵。
藉此機會,告訴孩子,家裡平時怎樣決定什麼要買,什麼可以不買。
也請孩子參與消費決策,向他解釋,為什麼你會選擇A產品,而不是B產品。聽聽孩子的意見,問他是否認同你。
和孩子說,在購買之前,問一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嗎?我選擇哪一個商品更重要,買曲奇餅乾還是新鮮水果?買可樂還是牛奶?買紙巾還是綵帶?
這一步,讓孩子漸漸明白什麼對他來說是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理性的消費觀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我的客戶王總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對孩子的財商培養,從借錢開始。
王總每年都會在春節後陪孩子清點壓歲錢,然後向他借1000元,約定每月1日,王總必須支付孩子20元利息,為期一年,到期後本金全數歸還。
為表鄭重,王總還特地與孩子簽訂了借款協議,並由“第三方”——王總的夫人在場見證。
王總說,孩子很喜歡這個形式,也由此知道了金錢是流動的,流動起來能產生收益,錢會生小錢。而且,借錢必須簽訂協議,不是口頭說說就行。
這一步,讓孩子真正感受到金錢的流動性帶來的收益,培養他對理財的興趣。王總說,比讓孩子去銀行開個帳戶什麼的更實際,他現在收到利息後會給自己記賬了。
世界上最有智慧的猶太人,在兒童財商教育上也做足了功夫。
猶太人會告訴孩子:想做飛機模型,需要那些材料,大概需要多少錢,現在手頭上有多少錢,不夠的話怎麼辦,該採取什麼措施,才能達成心願?
想吃美味的食物,需要準備哪些食材,哪些人可以幫你一起製作、你準備怎麼烹調,才能如願吃上美食?
這是猶太教育的核心:
延時滿足。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背後蘊含的是目標-資源-計劃-行動-實現這一套標準的財務流程。
不妨問問孩子,拿到了壓歲錢,有沒有特別想買的東西?如果有,他準備如何使用這筆錢,聽聽他的規劃。
這一步,正確的理財觀已經可以從簡單的小活動中窺見雛形:如何盤點現有的資源,做出合理的規劃,從而制定合適的理財目標,達成自己的願望。
財商教育教會孩子的不僅是用錢這點事兒,它是對孩子一生有用的能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也讓他們學習規劃夢想、管理人生。
它從生活中來,也到生活中去,如春風化雨般滋養孩子。
你的紅包裡,藏著財商教育的契機,這是個美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