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你是否想過北冥的鯤,為什麼要化成南飛的大鵬?

道教文化:你是否想過北冥的鯤,為什麼要化成南飛的大鵬?

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中最難忘的一篇文章便是《逍遙遊》節選。文中講了一隻居住在北冥的體型無比龐大的鯤,它要乘著六月的海風扶搖直上,蛻變成能夠遨遊九天的大鵬鳥,並飛向南冥。這是南華真人開篇給我們講的第一個故事,也是導出真人逍遙思想的引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南華真經·逍遙遊》

在課堂上,老師把大鵬鳥比作是人生得志的象徵,告誡莘莘學子們要學會“培風”,要在平常的時候懂得付出努力,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贏來鯤鵬之化。對於整日積壓在課堂書本中的學生們來說,有朝一日能做一隻自由飛翔的大鵬鳥,這幾乎是一種充滿了浪漫主義情調的理想。正是基於這一點,莊子被中學的語文教材定義為浪漫主義的文學家。然而,隨著筆者開始學道、修道,並重新讀過祖師的經典後,隨即也產生了一些反思:鯤為什麼要從北冥飛向南冥?

道教文化:你是否想過北冥的鯤,為什麼要化成南飛的大鵬?

其實,祖師不只是寫了一則浪漫的寓言,更是在文中講說了非常鮮明的修行道理。要論述這些道理,首先需要把鯤鵬之化的故事分條理順一下:

1.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這裡說明鯤原本是居住在北冥的,若與我們日常見到的魚蝦相對照,鯤可以稱為是北冥中最大“王者”。然而,這位海底的巨無霸卻不再想住在北冥,它要去南冥。

2. 雖然祖師在經典中沒有直接點明,但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可以推斷出,北冥和南冥之間的距離並非是一般的人和物可以跨越的。哪怕如鯤之大,也難以借用當下的身形超脫北冥、跨越阻隔,進而到達南冥。這個時候該怎麼辦?擺在鯤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化鵬。

3. 從北冥到南冥,不只是從大鯤到大鵬的身份形態的轉變,它還要乘著六月海風(時運),並且“怒而飛”(發志),最終才能完成這場遠距離的遷徙。時運是外因,發志是內因,二者缺一不可。

以上便是《逍遙遊》開篇只用兩三句話就寫完的一個小故事的主旨。故事雖小,但立意很遠,要解決“鯤為什麼要從北冥飛向南冥”這個問題之前,還需要考慮明白另外兩點,即北冥和南冥是否另有所指?

道教文化:你是否想過北冥的鯤,為什麼要化成南飛的大鵬?

注:此圖為動畫片《大魚海棠》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本站只做引用。

按照字面意思解,北冥是北方的大海,南冥則是南方的大海。然而,鯤用盡一生的力氣化作為鵬後,難道只是為了去向另一處的海洋?顯然,答案不會如此簡單。祖師在文章中只寫了一句“南冥者,天池也”。南冥,是九天之上的池水。與之相對的,北冥則應該是地上的湖海。從北冥遷徙往南冥,實則是從一個世間生靈進化成天上仙真的隱喻。於此反觀,也就不難理解祖師為什麼要把鯤鵬之化寫得如此磅礴且是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修仙這件事,本來便是要立大志、經大難、借大力並最終有大成的。這個“大”字,恰恰正是本篇章所要論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

可以想見的是,在浩瀚無邊的北冥之中,鯤必然與魚蝦眾等同居於此。對於小魚小蝦來說,北冥已經如此之大,他們可以終其一生在其中悠遊自在。《文始真經》中寫道,如果用一個水盆來作沼澤,小魚在其中哪怕來來回回遊了幾千裡,它也不會覺得自己是被困束的。因為在魚的眼睛中,水就是自己依賴生存的物質基礎,離開了水、離開了沼澤、離開了北冥便難以生存。他們要實現自己的逍遙遊,必須依待於這份物質基礎。是之為“有待”。

但既然有所待,就必然要受到現有物質的困束。如魚蝦縱然羨慕天上的飛鳥,卻終不能離開水中而成為飛鳥。又因為有所羨慕,同時還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物質而無法捨棄,求不得、放不下,所以才會生出無邊的痛苦傷情。對於眾生來說,這茫茫北冥不只是一片大海,更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人生”。當然,也是他們的修行。

道教文化:你是否想過北冥的鯤,為什麼要化成南飛的大鵬?

道經中說,“愛河千尺浪,苦海萬丈深。”於有所求卻又求不得的眾生來說,北冥便是苦海愛河。而明明知道有所待是為依賴,所有依賴都是束縛,那如何才能求得無束縛的真逍遙呢?鯤選擇了發大志而變化為鵬,用盡力量飛往天池南冥。在它的理想中,天上的神仙應該是最逍遙無拘束的。鯤比其他魚蝦更為幸運的是,它有化鵬的能力,它既能意識到此身乃是受到了愛河苦海的困束,並且還有能力去掙脫這些束縛而去追求更進一步的逍遙。若是之於人間眾生來說,只怕少有人能意識到此時依待於物質的享樂,或者本質上是一種苦楚。即便明白苦之所在,又有幾人有勇氣、有能力擺脫物質的有待,而去追求另一番無待的逍遙呢?

從北冥(人間)的苦,向著南冥(神仙)的樂,這應該是鯤要化為鵬、要從北冥飛向南冥的最直接且根本的理由。然而於此,不免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那些天上的神仙,究竟是真的快樂呢?還是僅僅是我們在苦難中仰望而產生的一種期許?

南華真人寫道,鵬鳥飛到九天之上後曾回望北冥,原先它所看到的一切苦、一切樂此時都已經模糊不清。原來,自己曾經視之為無窮盡的一切,困束也好、逍遙也罷,一旦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便全都不再具有意義。究竟什麼才是真的苦、什麼又是真的樂?眾生有求為苦,神仙無慾則樂。南冥和北冥並非相對而言,而是你的執著,才讓一切有無成為了對立。若無執著和欲求,當下,則是最大的逍遙遊。

所以言,繞著水盆遨遊的小魚是逍遙的,因為它沒有求過水盆之外的世界。身在哪裡,心在哪裡。祖師說,道在萬物中。心在哪裡,道在哪裡,修行就在哪裡。

(作者:高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