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映大石橋

在城市中心的皺褶處,隱藏著一座大石橋。頗有“養在深閨人未識”之感。春日暖陽打在用鐵柵欄圍著的橋面上,散發出幾分慵懶嫻雅的味道。東端橋頭佇立的一尊石獅子,被泡桐樹的綠葉掩映,一簇簇淡紫色的花朵參差其間,令威武的石獅子平添了幾分嫵媚。

一座完全用石頭砌成的大橋,東西橫亙150米,兩頭低中間高,彷彿一座彩虹飛架。我從西走到東,仔細數了數,共有橋洞24個,有的已經封住,有的敞開著,中間幾個還象徵性地鋪著一截鐵軌。四五個工人正忙著打掃,用水龍頭沖刷橋洞中的塵土汙垢。

“大石橋”這個名字太過普通,就像張三李四,天下不知凡幾。但這座大石橋卻實在不同尋常,它是一座城市的紀念碑。每個城市都有它的原點地標,石家莊市的原點地標就在這裡。

石家莊被稱作“火車拉來的城市”,清末有京漢鐵路和石太鐵路在此交會,設了車站,有了商貿,人來車往,建房築屋,逐漸繁華起來,城市乃成。京漢鐵路原稱盧漢鐵路(盧溝橋至漢口),1902年在石家莊村東建站,取名振頭站。石太鐵路原叫正太鐵路(正定至太原),1907年通車。兩條鐵路由於屬於不同的鐵路局,而且石太鐵路還是窄軌,所以相距百米分別建了兩個火車站。在這一帶區域,鐵路、公路、人行路如蜘蛛網一樣縱橫交錯,火車撞死人畜的事情時有發生。解決的辦法就是修建一座立交橋,火車從橋下穿越,行人和其他車輛從橋上通過。於是,有多方集資籌款,由唐山人趙蘭承包工程,在石太鐵路正式通車那一年,建成了這座載入歷史的大石橋。石家莊緊鄰西山,石材易得,價格低廉,遂用青石建成大橋。那時人們並未意識到這座橋的重大意義,也就沒費什麼心思特別取個雅號,隨隨便便呼之“大石橋”。

1939年,石太鐵路由窄軌改成標準軌以後,並改線,兩個火車站也合併為一個。火車不再從大石橋下通過,短短的30餘年,大石橋的光榮與輝煌便戛然而止。沒有了轟隆隆的火車,沒有了噴吐的濃煙,沒有了鋪陳的鐵軌,大石橋遺世獨立。所幸,大石橋沒有被拆掉,它活了下來,在漫長的歲月中苦掙苦捱。拱券形橋洞類似窯洞,被商戶租賃,最早的石家莊圖書館和博物館也在橋洞誕生。大橋南側則是公眾聚會的廣場式公園。1947年11月,石家莊終於解放,掀開了新的一頁。

大石橋見證了石家莊的誕生,也見證了它的新興。這是上天賦予它的使命。

1980年,我考入石家莊的一所大學,那時石家莊成為河北省會才剛剛12年。記得報到那一天,下了火車出了車站,走了大約100米,就看到了這座大石橋。它的南側偏東有一個地下通道,連接了橋東橋西,橋下車水馬龍,人流如織,摩肩接踵。附近有一個有名的南三條批發市場。此時一旁的大石橋,已經不是橋,它只是一名寂寞的看客,甚至過往的人流都不會多看它一眼。後來,城市發展,火車站南遷,又南遷,那個地下通道被關閉,大石橋徹底歸於沉寂,連看客都當不成了。如今,大石橋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滄桑而又壯麗的面目展示給世人,供大家緬懷與追尋往昔歲月。這是它新的使命。

大石橋南面,右前方是石家莊解放紀念碑,刻著朱德的詩《攻克石門》;左前方是亟待修復的正太飯店,那座法式洋樓曾迎住過孫中山等風雲人物。石家莊是一個開埠僅百餘年的年輕城市,大石橋、正太飯店、解放紀念碑,共同書寫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

明媚的陽光棲滿大石橋,像一幅寫意的圖畫。我凝神朝橋洞裡的一段鐵軌望去,恍惚間,那鐵軌鋪展開來,往遠處延伸,在太陽下閃著光亮,一列火車從遙遠的深處隆隆駛來,咔嚓咔嚓,甩下一股一股的濃煙,繼而聲消煙散,火車變成了高鐵,牽引著石家莊快速向未來奔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