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漁農村電商發展如何破局?

互聯網時代,電商風起雲湧,給我市漁農產品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近年來,我市漁農村電商發展迅猛,已逐漸成為創新農產品交易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也推動著現代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然而,這些漁農村電商普遍存在著基礎薄弱、產業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監管、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等短板,也面臨專業人才匱乏、物流成本較高等瓶頸。業內人士認為,加快漁農村電商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仍需多方破局。

海島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遇阻

岱山的潘潔是市政協委員,曾針對海島漁農村電商做過一番調研。

“我們岱山目前電商企業只有10家,規模普遍較小,且缺乏抱團發展意識。發展勢頭雖猛,投資農村電子商務的企業和市場主體也越來越多,但成功率不高,很多電商都是曇花一現。”潘潔說。

同時,政府對電商的扶持缺乏針對性,組織電商培訓的單位很多,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市場也缺乏有效監管,普遍存在質量標準與銷售價格不統一,導致用戶的信任度降低,這無疑對電商的長遠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漁農村電商人才匱乏的現狀依舊存在。”潘潔說,以岱山為例,既缺少電子商務技術人才,也缺少對接電商發展的產業規劃和品牌規劃人才,更缺少市場推廣和品牌推廣人才,嚴重影響了我市漁農村電商的普及與應用推廣。

更重要的是,漁農村電商物流“最後一公里”不暢。因為海島村鎮物流佈點成本高,出於利潤考慮,一些物流、快遞公司不願涉足海島網點建設,稀缺的物流和不便捷的交通更增加了電商成本。

“比如岱西葡萄,很多電商並不情願在線上銷售。”潘潔說,因為水果要保鮮必須用冷鏈,再加上擺渡費,物流成本要比本島高不少。

打造舟山漁農村電商“一張網”

潘潔認為,電商平臺應該充分發揮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的作用,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

“據我所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外地很多電商和物流企業利用自身優勢,為滯銷的農產品打通銷售渠道,有效地維持了市場供求平衡,解決了農民生計問題。”潘潔說,在岱山,滯銷的漁農產品可依託的電商平臺非常有限,主要還是依靠鄉鎮、涉農部門的公眾號以及農民信箱的短信進行推介。

為此,潘潔建議打造舟山漁農村電商“一張網”,對全市漁農村電商進行整合打造,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為原則,在合適的時機推出市級層面的農產品網上交易平臺。

“目前舟山的農產品電商經營大多依託於大型的電商平臺或個人平臺,這些增加了業主之間的價格戰和個人平臺的排他性,不利於舟山農產品的整體發展,也很難形成電商規模化發展。”潘潔說,若能打造統一的網上交易平臺,將有助於引導電商企業抱團發展,形成良性發展勢頭。

同時,政府還需出臺扶持農村電商發展和加強電商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建立“政府統一領導、一個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建立線上銷售產品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對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缺斤少兩的網店和從業人員進行嚴厲打擊並建立黑名單。

打通漁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

為了增強漁農村電商經濟的發展後勁,潘潔認為,有必要培育舟山農村電商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培養一批專業人才。

“相對於城市區域,海島漁農村地區人口專業素質較低,信息流相對薄弱,需要完善的電商培訓與服務體系支持。”潘潔說,建立健全人才隊伍是完善漁農村電商建設的重要內容,政府除了加大對現有漁農村電商從業人員的針對性培訓力度,還可以設置一些漁農村電商發展的獎勵補貼,以吸引、留住電子商務人才,同時應積極鼓勵大學畢業生、技術型人才為漁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專業指導和服務。

針對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潘潔建議促進產業融合,整合電商物流配送服務能力。

比如,推動物流企業與農村電商企業銜接共享,建設更多的農村配送網點;建設區域物流配送中心,優化重組傳統的物流體系;充分學習和借鑑外地經驗,與本地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一條適用本地的物流體系建設之路。

“只有不斷加強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才能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助推海島漁農村電商發展。”潘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