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对于蜀汉那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要交给毫无经验的马谡,有什么私心和隐情?

用户3495529702511


其实诸葛亮也没什么私心。马谡是刘备带入蜀中的,而且刘备并不器重他反而对他兄长马良很是看好,以至于刘备死后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我个人理解诸葛亮为什么信任马谡呢?诸葛亮在刘禅登基后提出北伐必须先平定南中,在南征时曾问过马谡怎么平定南蛮。马谡就说过南蛮素来不受管教,今天打败他明天他又反叛,而且不能像对付魏军一样赶尽杀绝,并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建议,诸葛亮于是先平定了南中三郡,然后与南蛮王孟获交战,诸葛亮听从马谡的意见擒获孟获不能杀害,于是就有了七擒七纵的故事。所以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会信任马谡,让他和王平守街亭,结果他只是个死读兵书的赵括罢了。


大隐于市s


【读史君说】街亭之战,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马谡镇守的街亭被张郃轻而易举地攻破,结果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被迫结束了北伐。

诸葛亮把如此重要的街亭交给了看似毫无经验的马谡,导致很多人会认为丞相有私心。但是在读史君看来,这既是蜀汉人才断档,诸葛亮不得已扶马谡上位,又是因为马谡出身荆襄,知根知底,委派他守街亭是权衡之后的最放心之举。

街亭之战的背景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为确保战争效果,他分兵两路,一路由赵云、邓芝领军出斜谷,佯攻曹魏。自己则率主力出祁山,直取关中。

曹魏派出仅存的“五子良将”张郃为帅,抵抗诸葛亮。而诸葛亮执意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被张郃先围困,再断水源,大破马谡。

如果不是王平率士兵布疑阵吓唬住了张郃,说不定马谡等不到诸葛亮,就得提前战死疆场了。

街亭之战的失败,使得本来处于攻势的诸葛亮,顷刻之间转为守势,不得已最后只能退回汉中。

秋后算账中,马谡及参与街亭之战的将领几乎全数问斩,只有王平因为避免了蜀汉更大的损失而幸免。

大好形势遭到如此之败,马谡自然是罪有应得。但是作为全军主将,诸葛亮同样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以他的聪明才智,为什么偏偏让马谡守在这紧要地段呢?

原因一:人才梯队的断层

实在不能不提起九年前的那场战争。公元219年,为了给关羽报仇,顺便教训孙权,刘备举蜀汉全国之力发起东征。在对峙了将近一年左右,一场大火,烧掉了蜀汉几乎全部的家底。

在刘备入川之后,蜀汉人才库主要分为三部分:益州帮、荆襄帮、以及一路打拼过来的老班底。这其中,益州帮可以算是顽固派,他们对于复兴汉室没有兴趣,只要能守住家业就可以了。

荆襄帮和老班底才是刘备纵横天下的资本,也是真正能唯刘备、诸葛亮之命是从的支柱。

而夷陵一战,战死的文臣武将中,马良、庞林、黄权、傅肜、沙摩柯、冯习、张南,再加上张飞,基本都是刘备长久以来的左膀右臂。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三国风云多变的乱世中,短短九年时间,实在没法让诸葛亮有更多的时间去充实、培养新的人才库。

原因二:军务当前,无人可用

我们先假设一下,如果不用马谡的话用谁?

最有资格的赵云被派往箕谷做奇兵,分散曹魏注意力,缓解主力压力,此等重任非赵子龙莫属。

善战的魏延在北伐前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但未被采用,心气正是不顺的时候,诸葛亮肯定要把他留在身边时刻提点着,哪能轻易让他去把守要地呢?

至于吴懿等人,还是缺少些大将之才,也不是能单独领兵占据一方的优先选项。

选来选去,貌似也只有马谡了。

原因三:知根知底,值得信赖

马谡出身荆襄帮,是马良的弟弟。世人常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但是,马谡能一路高升,也并不完全靠着哥哥的声名。

马谡入蜀后,从县令做起,一直做到太守的位置,掌管越嶲这么一个大郡,足以证明他是有一定能力的。

诸葛亮南征雍闿时,马谡建议丞相“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从而被诸葛亮采纳,因此对马谡另眼相看。而马谡在谋略上显露的才华,也经常让诸葛亮大为赞赏。

出身荆襄旧部,自己多少也擅于谋略,又深得诸葛亮信任。在蜀汉人才凋零的时候,不由得诸葛亮委派他更重要的任务。

时势并非都造英雄

退一万步说,假如没有夷陵之战,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镇守在街亭的,必定不会是马谡。换做马良、黄权,或者其他人,效果可能都要比马谡好上一万倍。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间接把马谡推到了一线的位置,诸葛亮事后总结时说: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三国志》

可是话说回来,如果丞相真不用马谡,又有谁可以独挡这一面呢?


【我是读史逍遥今,专注多角度的考量历史。关注我吧,一起摩擦历史的平面!】


读史逍遥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