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大學存在的理由?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繫

大學存在的理由在於,它聯合年輕人和年長者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像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繫。


大學是教育機構,也是研究機構,但大學存在的主要原因既不能從它向學生傳授純粹知識方面,也不能從它為院系成員提供純粹研究機會方面去尋找。
因為,這兩種職能也可以在花費鉅額開支的學校之外的地方,以較低的費用得以實行。書本的費用不高,學徒制也為人熟知。就傳授純粹的知識而言,由於15世紀印刷術的普及,大學已不再有存在的理由了。然而,建立大學的主要推動力卻正是自那以後產生的,而近來這種推動力還更為增強了。
大學存在的理由在於,它聯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像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繫。大學傳授知識,但它是富有想像力地傳授知識。至少,這就是大學對社會應履行的職責。一所大學若做不到這一點,它就沒有理由存在下去。充滿活力的氣氛產生於富有想像的思考和知識的改造。在此,一件事實將不再是純粹的事實,因為它被賦予了全部的可能性。記憶不再是一種負擔,因為它如同我們夢境中的詩人和我們的目標設計師一樣富有生機。
想像與事實不能分離。想像是探明事實的一種方式,它的作用在於,引出適應於事實的一般原則(正如事實的存在一樣),並對符合這些原則的各種可能性進行理智考察。它能使人建構一種新世界的理智的遠見,並以提出令人滿意的目標來永葆生活的熱情。

青年人是富於想像的,如果通過訓練使想像力得到增強,這種想像的活力大都能保持終生。世界的悲劇在於,那些富於想像力的人經驗不足,而那些富有經驗的人又貧於想像。蠢人們憑想像行事而缺乏知識,學究們又憑知識行事而缺乏想像。大學的任務就是要將想像力和經驗融為一體。
在想像充滿青春活力的時期,對想像力的最初訓練無須考慮當前行為的後果。不偏不倚的思維習慣,是不可能在細緻而微、因循守舊的日常工作中獲得的,而正是靠這種習慣,我們得以從一般原則的派生物中看到各種範例性觀念的變化。不管是對,還是錯,你儘可能自由思考,自由地去欣賞大自然的千姿百態,而不必害怕冒險。
大學造就我們文明的知識先驅:牧師、律師、政治家、醫生、科學家和文人學者。大學一直是引導人們面對他們時代的混亂的思想之家。清教徒的先輩離開英格蘭,按其宗教信念建立了一個社會:他們較早的行動之一就是在以其母國觀念命名的坎布里奇建立了哈佛大學,很多清教徒都在這所大學得到了培養。今天的商業活動正如以往其他職業的活動所有過的那樣,需要同樣的富有理智的想像力。大學就是這種曾為歐洲民族的進步提供這種智慧的機構。

在中世紀早期,大學的起源是不清楚的,幾乎不引人注目。它們是逐漸而自然地發展起來的。但大學的存在是歐洲人在許多活動領域的生活持續、飛速發展的原因。由於大學的作用,行動的探險與思想的探險得以統一。我們不可能預測這種機構必然會取得成功。即使現在,有時,對它們是如何在令人困惑的人類一切事務中成功地發揮作用的,仍感到難以理解。當然,大學的工作也有許多失敗,但是,如果以一種深遠的歷史觀點來看,大學的成就是明顯的,而且幾乎是一貫的。意大利、法國、德國、荷蘭、蘇格蘭、英格蘭和美國的文化史都證明了大學的這種影響。“文化史”一詞,我主要不是用來指學者們的生活,我是以此來顯示那些給法國、德國和其他國家帶來了各種類型的人類成就的那些人的生命活力,這種成就加上他們對生活的激情,構成了我們愛國主義的基礎。我們是樂意成為這種社會的一個成員的。
人類更深入一步的各種努力遇到了極大的困難。這一困境,在現時代,惡化的可能性已大為增加。在一個大機構中,作為新手的年輕人,必須服從命令,照章行事……這樣的工作就是一種強化訓練,它傳授知識,造就忍耐的性格,並且,這是處於新手階段的年輕人僅有的工作……

其結果是職業後期所需的重要素質很容易在早期被踐踏。這僅是更多的一般事實的一個事例,即所需的良好技術只能通過那些易於摧殘心智活力的訓練去獲得,而這種心智活動本應是要指導技術性技能的。這是教育中重要的事實,也是大多數困難的癥結所在。
大學為諸如現代商業或傳統一類的智力化職業做準備的方式在於增進對作為職業基礎的各種一般原則的富於想像的思考。這樣,學生才能帶著他們在將具體事務與一般原則相聯繫的過程中已經踐行過的想像,進入其技術學徒制階段。具體事務也就獲得了意義,並例證了被賦予的那種意義的原則。因此,一個人要受到適當的訓練,應期望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必需的習慣去獲得想像的訓練,而不是單憑經驗去做苦工。
為此,一所大學的特有功能就是運用想像力去獲得知識。若不是為了這種重要的想像力,也就沒有理由說為什麼商業人員和其他職業的人不應該隨心所欲地一點一滴地收集事實。大學是富有想像力的,否則就不是大學(至少毫無用處)。
想像力是一種“傳染病”。它不可能用尺量,用秤稱,然後,再由大學教師分發給學生。它只有通過其成員自身也具有豐富想像力的大學進行交流傳遞。講到這一點,我無非在重複一個最古老的觀點。兩千多年前,古人就用一枝代代相傳的火炬來象徵學問。這個燃燒的火炬就是我所講的想像力。組織大學的全部藝術在於提供教育的是由其學問閃耀著想像力的大學教師,這是大學教育的問題之一;除非我們小心謹慎,否則,我們如此引以為豪的大學近來在學生數量和活動的多樣化方面的巨大發展,都將由於我們對這一問題的錯誤處置而未能產生正確的結果。

想像力和學問的結合需要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的氣氛,需要多種多樣的經驗,需要同那些在觀點上和智力訓練上不相同的心智相互激發。還需要在促進知識的發展時,為周圍社會的成就而自豪的興奮和自信。想像力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獲得,然後永遠保存在冰櫃裡讓其以固定的數量定期增長。學習和富有想像的生活是一種生存方式,而不是一件商品。
你要教師有想像力嗎?那麼讓他們對正處在一生中最有朝氣、最富有想像力時期的青年人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此時理智正進入這些青年人成熟的訓練中。讓研究人員在可塑、開放、富有活力的心智面前展示自己,讓青年學生在與充滿智力探險的心智的接觸中,圓滿地通過他們的理智獲取階段。教育是對生活的探險的訓練,研究就是智力的探險,而大學應該成為年輕人和年長者共同進行探險的故鄉。成功的教育在其所傳授的知識中必須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要麼知識本身是新的,要麼具有某些適用於新時代新世界的新穎性。知識並不比活魚更好保存。你可以講古老的真理、傳授古老的知識,但你必須設法使知識(如它本來的那樣)像剛從海里抓上來的鮮魚,帶著它即時的新鮮,呈現給學生。
學者的職責是喚醒智慧和美的生活,這種生活若不是學者們的苦心孤詣,在過去就喪失了。一個進步的社會有賴於三個群體:學者、發現者和發明者。社會的進步也基於以下的事實:受過教育的人是由每一個略有學問、略有發現和略有發明的人構成。我這裡所用的“發現”一詞,是指有關高度概括之真理這一類知識的增長;“發明”一詞指有關一般真理按即時需要以特定方式加以運用而形成的這一類知識的增長。很明顯,這三個群體是融為一體的,那些從事實際事務的人,就他們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而言也可以稱為發明者。不過,任何人都有其自身職能和自身特定需要的侷限性。對一個國家來說,重要的是各種進步因素要緊密聯合在一起。這種聯合可以使學習影響市場,而市場又可調整學習。大學是將各種進步因素融合起來以形成有效發展之工具的主要機構,當然,它並不是惟一的機構。不過,今天進步快的國家都是那些大學興旺發達的國家,這是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