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与进口宝马的质量有什么区别?

Dorothy_Cullen


很多朋友认为华晨宝马在质量上不如进口宝马,虽然的确是有差异,但不是说华晨宝马就不如进口宝马。



进口宝马不一定产自德国

大家觉得非洲产的宝马,你觉得和国产华晨产的宝马哪家好?现在这个宝马在全球范围内,有31家生产基地,欧洲17个、亚洲7个、北美3个、非洲和南美各2个。宝马的X系列的SUV,都不是德国本土生产的。



国产的也会出口到其他国家

华晨宝马现在两个生产基地,大东工厂和铁西工厂,这两个工厂它都是具备汽车生产完整的四大工艺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国产的华晨宝马,已经小批量开始出口到俄罗斯去了,对他们来说也叫进口货,生产标准就是国际标准。



核心部件没区别

沈阳的华晨宝马发动机工厂是宝马全球首家全工艺发动机工厂。全工艺的意思就是包括铸造、机械加工、总装三大工艺,这种缸盖、曲轴都是在那厂内加工的,发动机甚至返销回德国。变速箱直接就是那个ZF采埃孚和爱信,爱信是2系和X1,就是直接进口过来了。



零件供应商是最大区别

国内有些东西,就会选本地供应商,那会考虑到成本,品质规格要求有不同的情况。再加上我们国内是有可能需要或者额外的这种单独冲压件,有可能只有国内有,因为国外不需要,也不采购也不生产。比如说脚垫的话是“上海地毯总厂”,钢板是“宝钢”,冲压件是“联恒工业”。

所以说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进口差,但从总体质量上看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车问诊


以下观点仅限于比较进口宝马和华晨宝马,请勿过度延展。我谈的是我了解的华晨宝马厂和德国宝马集团,是华晨宝马生产的汽车产品,不谈“德国制造”信仰和原装情怀。

  1、零部件采购来源以及供应商

  宝马集团是全球化的高级汽车生产商,零部件采购必然是全球化的,华晨宝马(BMW-Brilliance Automotive,以下简称BBA)也不例外。

  对于BBA来说的进口零件,一般是从德国的物流包装工厂采购,但是源生产地不仅限于德国,还有来自捷克、波兰、中国(是的,先出口去德国再进回来)等其它地方。对于宝马的某个工厂,生产零件会来自全球各地;对于一个宝马的零件供货商,其产品也会供应给全球多个宝马工厂。

  而BBA的本地供应商,也多属于宝马集团的全球采购框架之内,标准和要求统一无差。绝大多数的本地供应商都是宝马集团全球供应商在中国的独资企业,尤其是重要部件(排序零件等),如德科斯米尔、采埃孚、佛吉亚、李尔、本特勒、丰田纺织等,本身都是宝马的全球一级供应商,且他们之下的很多二级供应商和原料来源也受到宝马集团的采购策略控制。

  也有BBA在中国独有的供应商,但是采用的审批权也在德国。对于这一类,其实控制的更为严格,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他们来讲是很严重的,不能把责任往总部层次上推脱,分分钟可能被切掉,所以这一类的反而更容易沟通、控制和改进;不像某些全球御用一级,有时还会反过来给主机厂脸色看,出现问题的时候常有嘴脸就是:“德国总部都没说这是个问题啊,你们BBA咋那么挑剔呢?”

  简单的说,进口的零件全球各个工厂都用的是一样的,本地供应商也处于统一的全球标准之下,质量可控,具体对比德国的话肯定会存在某些差异但是绝不代表质量差(下文还有其它角度的证明和补充)。

  2、关于核心部件

  发动机组装于BBA的发动机工厂,是宝马唯一一座欧洲以外的发动机生产地,缸体缸盖为德国进口,曲轴为厂内加工,凸轮轴国内采购;所有精密加工、检测设备均属于集团内最高标准;目前生产N13/N20系列发动机。新发动机工厂正在建设,未来产能会翻番,建成后将具备发动机整机生产能力(将包括铸造)。目前N55型的发动机为整机进口,不是国内干不了,而是因为走的量太少。

  车桥和变速箱目前由采埃孚提供,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估计不会高,BBA铁西工厂内有采埃孚的装配车间,这种跟着宝马建厂的形式在全球其它地方也同样存在,未来的车桥供应商可能还有本特勒。

  电子控制单元有进口也有国产,国内供应商也是比较牛的厂,譬如联合电子。

  有人说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均为国外装配后进口,是不符合目前情况的。至于核心技术的转让,不涉及生产环节,在此就不讨论了。还有,据我所知N20发动机的设计,有一部分并非出自宝马集团,而属于欧洲某家专门的发动机设计公司。

  3、华晨宝马的生产条件:车身及涂装

  BBA的铁西工厂可以说是宝马全球最先进的工厂之一,理念先进、设备型号新、自动化程度高。冲压件生产基本不需要人工操作,模具全进口,加工精度非常高;焊装工序的各个生产单元基本全是工业机器人,放眼望去都是灵活的机械手臂;涂装车间同样,高自动化程度,原料全进口,环保标准极高,检测判定有专业仪器和指标,从生产的硬条件上来看绝对一流。(下列车间照片摘取自公开媒体的报道)

  以上这几大生产环节,加工基本都是自动控制,指标量化,人为操作影响因素很少。

  看人说BBA生产的车身钢板比进口的薄,我就只能呵呵了。

  4、装配生产环节

  把这一块单独拿出来说,因为总装车间是生产员工参与程度高得多的环节。

  BBA的铁西工厂生产3系和X1车型,装配线的操作控制早已不同以往,标准化工具的使用和各种防错措施才是装配线现在的状态。小到一颗螺丝的拧紧,扭矩和进深都由电动扳手设置,不到位或者异常会直接报警;关键零件、订单化配置零件在安装前都会扫码确认,错装零件的可能性极低;一道工序的动作未完成,线旁计算机直接报红灯,是不允许进入下一道环节的。

  曾经有段子说:德国的工人拧螺丝,规定是3又3/4圈,他就能一丝不苟的完成;而国内的工人拧,会觉得差不多就得了,3圈半也可4圈也可,最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这样的情况,起码现在是不会在BBA出现了。

  BBA生产线上的工程师和技师大多数都有派往德国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的经历,现在也有很多已经服务公司5年8年10年的老员工,论经验的丰富可能还不如德国的同事们,但如果说态度,其实是非常认真和严谨的,为什么? 第一是在经验不算非常丰富的条件下,任何疑似问题都会当作真正的问题来看待和处理,以免出现遗漏或错误;二是很多人其实很珍视手里的这份工作,出了问题是有很多人在后面等着补你的空缺的,BBA在沈阳的生产员工招聘从来都是场面火爆,对于很多生产线上的兄弟姐妹来说,这份工作真的挺不错,他们是不会拿饭碗开玩笑的。

  也就是说,工作内容有量化的标准、有防错机制、态度也是认真谨慎,这样的生产线我认为不比国外的差。不过德国工厂经验确实更丰富,对问题的判定有时更为精准,有的时候出现异常也还会允许车辆带着红灯下线之后再返修解决的,而不像国内产线上出现红灯报警基本都是直接停线检查……差距还是有的。

  有人提到了曾经的第一代国产E90,与国外的E90存在感受差异。我想说的是,早期的国产宝马进口零件比例非常高(早如E46基本只有轮子是国内装的)……不太能称为“国产”,和进口的差异要比各位想象的小得多。车主感受存在差异的原因,我觉得很难说出在国产二字上。

  还有人说:买辆德国原装宝马拆了再装上就知道什么叫“德国制造”了……我想在这里多说两句:

  1、对于BBA的工艺工程师们来说,他们不用拆原装的就已经能知道德国生产是何种状态了,每一年、每一个车型都会有同事专门去德国学习揣摩、回到沈阳再和德国的资深技术人员们一起试装好几个批次的样车,然后在量产的过程中继续优化改进,和德国工厂的同事们保持交流和沟通。总会有一个个的问题出现,也一直在有人在努力地逐个解决。

  2、通过“拆了再装上”这种手段来找差距?说出这种话的人完全对整车装配工艺没有基本的概念和了解~进口车要是有个螺母难拧下来会有人说是德国工艺到位、力大料足,国产车同位置的螺母也难拧就该有人说工艺有问题上紧扭力过大或者螺母内纹加工水平不过关了,其实呢是同家供应商同批次的螺母同样的工具同样的扭矩控制。

  3、虽然我强调了装配工艺的专业性,但是必须承认每辆车上都会有装配/零件的瑕疵点存在,会引起一些细致的车主们的注意,带来或多或少的不愉快感受,宝马集团内部包括BBA都在努力的去改进这种问题,已经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争取向业内更高水平的同行们看齐。我们的产品不是完美的,不过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把产品变得更好一点点~也许过了一段时间您已经看到了改善,也许现在我们还在解决您抱怨的问题的路上。

  5、质量控制和测试

  质量控制的前提是标准,满足各国的产品标准是基本要求。宝马集团有标准,内部的标准是适用于全球工厂的,BBA无法例外,必须执行~无论哪个国家的工厂,始终强调的是“宝马制造”。而在具体的判定上,由于宝马的售价和市场定位,相比于其它厂商的经济车型其实是给质量成本留出了更多的余地的,直白的说,就是宁错杀不放过,严格的标准下多报废点儿可以忍受~出厂检验环节甚至还要稍高于德国工厂,大的性能问题肯定不能有,生产线上对缝隙、段差、异响等细处问题的重视也不比德国差(我自己感觉是比德国还挑剔),路试比例更高,奥迪特的同志们功力高深。

  以上是限于宝马内部比较而言的,数据上来看BBA的生产质量在集团内部确实名列前茅,但扩展开来横向对比,其实在质量控制环节上我觉得某些日系厂商做的更为周到和严苛。宝马车轻微异响和做工细节不太好的反馈不算很少见,而我见过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的内饰做工,着实厉害~最近两年宝马集团开始全力处理这种严重程度不见得非常高但是会影响客户体验的各种小问题,BBA也被各种客户体验相关的质量变更折腾的够呛,希望将来所有的宝马车在这方面都能更进一步,但是需要时间。

  6、中国特色和与德国的差别

  当当当~以上写了好多,基本都是在论述进口和国产的相同点,利益相关小软文的感觉(其实我说的是真的,各位自己感受吧),现在我们来说说中国宝马的特点、和德国产确实有可证差别的地方。

  最直观的就是中国特色长轴距了,同样的平台,同样的3系,Li就是中国特有BBA独家了,虽然设计也是出自德国,但是由于设计上长轴和标准轴的差别,有一部分零件确实是中国独有的,这一部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B柱之后、后备箱之前的一段距离内,车轴、内饰的尺寸、后门以及一些车身附件都有变化,也会直接影响车辆操控和乘坐感,两者间的权衡见仁见智,不过这类事情各大评测上也都有描述了~中国的车主们有自己的口味,市场这么大,德国也是必须迎合中国客户的,要不怎么能多卖车。(p.s.标轴和长轴的3系都是BBA生产,也包括335~才发现有人不知道这个事情,还在言之凿凿的拿标轴车型或者335说事。)

  标准轴距3系

  长轴距3系

  第二点,稍微隐蔽一些,关系到设计变化和问题改善~国产宝马的进口零部件比例还是不低的,而熟悉汽车生产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一款车的生命周期之内,会有持续不断的零部件变更和优化。BBA使用的进口零件,设计变更指示源于德国设计部门,考虑到执行流程和进口运输周期,客观来讲很多优化变更的执行都会稍晚于德国工厂,而这就会导致某一时间点的具体变化上,国产宝马会出现些许的滞后。例如为了改善某个部位的颠簸路况下异响,3月的时候德国设计优化了零件,5月份的时候德国工厂就已经开始使用新零件消除此问题了,而同期5月的国产宝马可能还在使用原有状态的零件,直到6月才能够实施切换。

  第三,中国的具体使用环境会导致的问题。德国的研发设计们毕竟不是全能的神,不能完全了解中国的环境和工况,有些情况下会出现同样的零部件设计同样的生产标准却只在中国出问题的现象~譬如油品质量、路面条件、雨水乃至灰尘都是有中国特色情况的,这样导致的问题出现售后反馈之后,就只好针对中国的情况作出单独的优化和问题解决措施。“中国特色”问题发生了的时候,难免就会给客户造成“国产不如进口”的印象,而一旦这种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其实又恰好变成了国产宝马的一点点潜在的比较优势~例如:目前BBA准备中的新车型,会采用特殊的空调滤芯以期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气味/清洁度),这是中国市场专有的配置。

  另外我再提一下VOC(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问题。有很多朋友提到了宝马的车内气味,正好近期我司也有相关的调研和动作,所以就我的了解谈一下。

  车内气味大,尤其是所谓的“新车味道(New car smell)”是很受中国车主诟病的一条问题,2014年第四季度的车主质量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我想说两个前提:

  1、车内VOC标准目前还未出台国家强制标准(今年底可能会有),都是各个汽车企业自主控制,所以的确有品牌间差异;

  2、不同区域市场的用户,其实对新车气味的态度有差别,譬如北美的一些车主们觉得新车的味道本身就是购新车体验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国,车内挥发性气味绝对是减分项。

  第三方市场调研结果也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证实了国内BMW车主的好恶,所以BBA在此基础上已经开始了针对中国客户的改善行动。目前的措施方向主要三方面,一是严控内饰一级供应商,逐渐扩展到二级供应商,原材料使用、实验认可乃至库存方式都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二是新车型开发制造过程中已经把VOC列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材料的选用标准提高,对有些气味大户材料进行了更换;三是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优化,包括滤芯、风道结构等都有改变;四是销售/售后,对4S店新车的清洁方式会有指导性的变化更新,并且将来可能还会提供专门的车内除味服务(要看内部实验结果)。

  以上的这些是BBA开始做的事情,进口宝马将来未必会全部同样施用,不过进口车运输周期长,会多点儿时间在路上散散味儿:)

  解决VOC问题从长远看涉及到了整个供应链控制、研发过程还有售后,效果凸显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强制标准出台后也许还有调整,不过请大家相信中国这个宝马全球四分之一市场的巨大力量。

  7、小结以及一些个人观点

  这也算是我在知乎上的最长回答了,能有所言心下窃喜,如有偏失不胜惶恐。

  以上我想说的是,进口宝马和国产宝马是有差别的,但是差别的地方其实和很多“钟爱德国原装不需要理由”的朋友们想的不太一样,我不认为目前国产宝马在质量上逊于德国进口,差别不等于质量上的绝对差距,BBA是也仅是德国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生产工厂,具体到产品上无论优缺点,只要是敢顶着蓝天白云标出厂的,宝马就是宝马。

  德国宝马的优势在于长久的积累,更多的体现在设计的细节、标准的定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还有按部就班的成熟体系上。想全方位的学习追赶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而仅靠一家生产型的合资主机厂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如要再延伸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崛起之类的话题高度,请恕我眼界不足,暂不能提出更多的见解。

  补充一点题外,华晨汽车和华晨宝马两者,除了资方背景之外其实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华晨汽车一路走来,自身坎坷变动颇多,可惜华晨宝马也不能对其提供什么大的帮助,在诸多地方受到德方限制。(摘自网络)


LX588


华晨宝马和进口宝马在大多数人眼里,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看着就像“国产”,而另一个则是高贵的进口车。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你得知道,无论华晨还是进口,它的零部件采购都是全球化,统一标准的。

再有不同就是装配工人的技术,BBA生产线上的工程师和技师大多数都有派往德国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的经历,生产线上员工的经验和态度其实无可分说,毕竟谁也不会干砸饭碗的事,尤其还是个金饭碗。

当然,中国特色和德国的差别还是有的

市场这么大,德国也必须迎合中国客户啊,所以华晨宝马就推出了中国特有的长轴距Li系列,当然设计也是出自德国的。不过既然有了长轴与标准轴之间的差别,其中一些相关的附件零件自然也会有变化,再而导致车辆操纵、使用感的些许差异,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华晨和进口会有差别。

再导致其他差异的原因就是在设计变化和细节优化上,中国同步德国会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期,还有中国特有的环境问题等。

总的来说,差别是存在的,但是和质量并无关联。那为什么进口的要贵这么多呢?那是因为进口啊!你买进口多付的钱只是在为他们缴关税而已!其他没啥了!


弹个车


进口宝马和国产宝马是有区别的,但是差别的地方其实和你这类钟爱德国原装不需要理由的朋友想的不太一样。目前国产宝马在质量上不如德国,差距不等于质量上的绝对差距。具体到产品上无论优缺点,只要宝马生产,无论是华晨宝马还是进口宝马,都是合格的宝马。

首先,宝马,无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其零部件采购都是全球统一的标准。当然,华晨宝马也不例外。

例如新款国产320Li,其N20发动机是沈阳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生产,大灯是中国制造,发电机是日本制造,尾灯是韩国制造,变速箱是德国采购,车子核心部件 发动机组装都是由宝马的发动机工厂,是宝马唯一一座欧洲以外的发动机生产地。最终组装是在中国沈阳。进口的是320i零部件也是全球供应,只是总装是在德国工厂。其次,再来说说部件的装配工艺。要说中国工人的技术水平肯定没有德国工人技术好,毕竟人家是干了那么多年的。但是,中国的工人也是经过严格的培训的,而且谁都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所以说,中国的工人也是很严谨、认真的。

华晨宝马的生产条件:车身及涂装 宝马的铁西工厂可以说是宝马集团全球最先进的工厂之一,理念先进、设备型号新、自动化程度高。宝马集团对世界各地工厂质量做了排名,柏林的老厂排第一,沈阳铁西的厂排第二,慕尼黑的厂排第三,美国南卡的厂排倒数第一。

质量控制的前提是标准,满足各国产品标准是基本要求。宝马集团有标准,内部标准适用于全球工厂。

中国宝马和德国产确实有差别的地方。最直观的就是中国特色长轴距了,同样的平台,同样的3系,Li就是中国特有华晨宝马了,虽然设计也是出自德国,但是由于设计上长轴和标准轴的差别,有一部分零件确实是中国独有的。

有些问题可能是在中国特定的使用环境造成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同样的零部件设计同样的生产标准却只在中国出问题的现象,问题反馈之后,就只好针对中国的情况作出单独的优化和问题解决措施。当中国特色的问题出现时,就会造成“国内产品不如进口”的印象。

德国宝马的优势在于长期积累,更多地体现在设计细节、标准定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成熟的系统中。国产宝马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


小拉车


许多消费者认为,华晨宝马不及进口宝马。如果说在宝马刚刚进入中国,合资工厂成立之初,因装配工艺的原因两者之间出现差异,当时的国产宝马的确是不及进口宝马。但在整车的发动机以及零部件上,两者其实没有太大差异,都是按照宝马的全球化标准进行生产,并且零部件也是全球统一的。

但是,华晨宝马对于中国市场做出了一些适应性的改变,而这就是与进口宝马之间最大的区别。

最直观的当属中国特色的长轴距了。就拿宝马三系来说,同样的平台,但Li加长版就仅此中国一家。虽说是中国特色,但长轴版的整体设计还是在德国,只不过在B柱之后后备箱之间的零部件,会是中国独有的。至于内饰、操控等,相应的也会有一些变化,至于好与坏,还是看大家的口味吧。

其次就是设计更新以及产品优化的差别了。一般来说,汽车在一段时间后都会有更新换代,而设计和零部件相应的也会有些调整。但由于整体的设计都在德国,所以会有更新迟滞的问题。比如说德国宝马总部发现车内异味比较严重,决定重新设计和更换一些零部件,可能7月份生产的进口宝马车型这一问题就已经解决,但华晨宝马可能要到8月份,甚至是9月份。

适应市场是每一个企业都该考虑的问题。就比如中国某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而目前宝马准备的新车中,会采用特殊的空调滤芯以改善车内的空气。像这一类区别,反倒是成了华晨宝马的优势。


高氏观市


这里说的BBA不是车迷口中的BBA

先说一下BBA的缩写,这个其实等于BMW-BrillianceAutomotive,也就是华晨宝马汽车,是我司在整个宝马集团内部的简称,和大家可能理解的奔驰宝马奥迪的三家合称不是一回事(或是ABB),国外提到这三家的简称更多的是MBA(M代表梅赛德斯)。

我目前是在华晨宝马的铁西工厂,负责3系和X1车型的相关工作,而宝马5系的生产位于沈阳的大东工厂,我接触的很少……所以提到整机进口的N55发动机时,我的直接反应就是335车型,没有说到5系,那位提到535Li的朋友也说得对。目前凡是N55系列发动机,无论用在3系还是5系车型上,均是整机进口,而不是由沈阳的宝马发动机工厂组装。

用钢材不一样来说质量不一样这本来就是个错误的论调

车身材料的问题,初看到那句“钢材不一样是铁一样的事实”竟让我无言以对,钢材确实是“铁”,逻辑严密让人无从辩驳。华晨宝马的冲压、焊装车间的生产条件我就不再赘述了,很多汽车媒体都有过详细的报道描述。华晨宝马使用的冲压零件,有一部分卷料来自于国内,供应商是国内水平最高的厂家,但的确不是德国进口。

国内的高级冶金水平在整体上、尤其是金字塔尖上的产品要逊于德国,不过汽车产业原料这一块,国内大厂生产出合格、可靠的原料还是没有问题的,各项物性指标都能够满足宝马集团的要求,而且现在有些钢制件还会由国内供应商进行出口。

再者,华晨宝马使用的车身零件在国内冲压的比例不高,还有一大部分是国外进口国内进行车身焊装。总体来讲,在少数的车身零部件上是在使用国产钢料的,以质量合格为前提的区别确实存在,但至于钢板比国外的薄的论调,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请不要说您手敲听声音用力掰的感觉之类的,欢迎来华晨宝马工厂车间进行实地参观,凡是生产工作日都可以预约。

依靠自动化和防错手段减少人员个体素质对生产的影响

大家关心和疑虑最多的是装配线操作者的素质和国产车的装配质量,说到这个问题可以涉及的方面有点多,我尽力表达一下看法,不过可能覆盖不到朋友们关心的所有方面。我自己也认为德国装配线的经验丰富程度要强于国内厂,但是我觉得这种经验上的差别很难体现在流水线的一般生产装配中,而差距主要会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表现出来。

华晨宝马生产线上到处充满了自动化的控制手段,在关键生产数据和装配效果的控制上,留给人工疏忽产生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我的意思是说,单纯由操作者态度能导致的问题其实已经非常少见了,总会有实时或者后续的检测控制手段进行保障的。德系厂在这种问题上的思路就是,是人都会犯错误,更多的应当依靠自动化和防错手段来消除问题,而尽量去减少人员个体素质对生产工作的可能影响。

我认为华晨宝马生产的是出色的工业产品,但是肯定不是完美的产品,我们始终有继续改进的余地。不少车主和朋友们提出的内饰做工、车内气味等问题,我司作为生产者也是承认和了解的。在主要的客户抱怨和投诉问题上,我司每个季度都会收到专业的市场调研数据,提醒着我们应当尽快改进、在达到客户更高满意度的路上我们还有距离要走。

国产宝马车的问题就是比进口宝马多?

若是论到“国产宝马车的问题就是比进口宝马多”这个观点,是没有数据能够支持的,第三方公司每次的市场调研都会覆盖宝马国产和进口的各主力车型并且尽量增大样本数量。从宝马集团内部比较,国产车和进口车的售后市场问题和客户抱怨的分布趋势都基本一致,而在横向同其它豪华品牌的比较上,有很多问题也是各家都有、国内车主们都在集中反映的。

涉及到VOC(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内饰细节、具体的生产装配控制手段的叙述,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知乎的原问题下看看我的更新内容和评论,由于比较琐碎,我就不在这里逐一展开了。而另外有些问题,譬如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成本优化、国标/欧标/美标之间的区别和差异化配置等,细节太多而篇幅有限,不适宜在此大规模讨论了。

我想说的是,出于市场需求的不同和规范的差异,国产宝马一定会在配置上和其它国家市场的宝马车存在不同,但是仅仅针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歧视性减配是不会有的,而对某些朋友提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升级补全会倒逼国内汽车生产厂家们持续提高配置和优化产品的观点,我表示谨慎赞成。

国产宝马与进口宝马质量无差别,因为Made-by-BMW

我一直的观点就是国产宝马和进口宝马有差异,但不是质量上的绝对差距……有些朋友可能不会太认可,不过请允许我做个小小的假设:如果有10台标准轴距的3系宝马轿车,排量、基本配置、设计套装等都采用一样的,同日期下线、行驶公里数基本相同,但是分别可能来自慕尼黑、沈阳和南非,在去除标志性差异点和遮蔽产地信息的前提下,仅仅通过感受车的内外做工和驾驶表现来区分产地,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的。我们一直强调的是Made-by-BMW,而我的工作也正是致力于此。

关注的诸位中,大多是宝马的车主和爱好者们,我说了这么多,是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因为我的角色是宝马车的生产制造员工而不是最终用户。用户的诸位,是我的衣食父母,是因为您购买过、或者会在未来购买宝马的产品,我才会有工资拿、有机会参与到宏大又细致的整车制造行业中来,实现我的价值。您有不需要理由就钟爱德国原装制造的权利,而我作为中国宝马工厂的一名员工,也有着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认可和自豪,谢谢大家对宝马产品的关注,而对华晨宝马的疑问和批评也是我提高自己工作水平的动力之一。


信息时代yao速度


华宝和美产宝马到了年头和公里数之后还没有明显烧机油的可以站出来反驳我!用几年之后没小毛病不断大毛病老犯的也可以出来炫耀一下。

同样的,德国原装进口宝马正常家用,10年,几十万公里,有过不是因为使用不当或者严重碰撞而引发的严重故障的也可以站出来说说。我说原装进口宝马如果不霍霍,开的稍微在意一点能传辈儿也许很多人不服,但至少20年百十来万公里无大修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性能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甚至可以说是除了外观很接近之外,完全就是李逵与李鬼的区别


WolfgangGao


很多车主在买车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华晨宝马和宝马车到底应该选哪一个,质量到底一样不一样,华晨宝马是山寨货吗?



当然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华晨宝马和宝马车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国产一个是进口,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华晨宝马和进口宝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宝马集团在全球各地都有零件生产商,生产的零件也是销往全球各地的。


但是在零件组装方面华晨宝马除了四个轮胎之外,其他的配件几乎都是进口的,然后在国内组装。所以从性能方面的差别就差在了组装方面,差在了国内组装经验的不成熟,一个是在国内组装卖到国内,一个是在国外组装卖到国内。



国内组装的精细度难以和德国相比,所以也就导致了进口宝马比华晨宝马口碑更好,更占优势。


Speeding


每一辆车其实都有区别,但是如果单纯用国产和进口的来对比的话,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就华晨宝马来说,德国本土、大陆铁西、南非工厂店,各家流水线均是按照国际化标准流程制作。很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迷信进口。其实就宝马在3线均有的3系来说,如果都是标准轴距的话,都没有区别。长轴距的话国内重新设计过,多了20CM肯定有区别啊。下边就标准轴距来探讨。

1、车辆零件质量。这个根本没区别,国内很多东西说白了就是组装而已,并非自己100%生产。汽车本来就是一个全球化的产品,相关零件都是各国生产后选择优质供应商来供货,比如说一些核心部件,涉及精密部件的加工等,国内根本没发去制作,不然为什么国内燃油车发动机比不过国外的,根源就是在这里。所以不要考虑什么全部自产。像玻璃等可以本土采购降低成本的部件区别,国内福耀的,国外皮尔金的,区别也不大,都达到了设计标准。

2、拼装水平,目前多数都是机械化作业,大家迷信国外进口的原因就是认为老外踏实可靠,这点完全就是瞎扯淡的。南非的哥们大家觉得可靠度会比国内的技工高吗?所以心态决定了自己的选择,对比过德国产的和国产的,很多车其实完全是看工人的细心度,在都达标的情况下,有些车国内的反而拼装度比国外的还好。缝隙更小。当然每辆车会存在差异,这里说的只是一个平均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大家反思下,国外人家觉得就是一个普通的汽车,但是国内人心里就认为是豪车,差异感带来了人安装时候对信仰品牌的态度。

3、车辆个体的差异,每辆车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问题的产生要综合考虑,道路行驶情况,车辆保养情况,驾驶人习惯,车辆出厂零件批次等,很多问题召回都是分批次的,这个不是说进口和国产的区别,而是在零件批次上。现在宝马零件都是全球化采购,不同供应商带来的零件质量会有差异,哪怕同一配件不同批次也会有差异,这才是导致车辆今后出现问题几率的不同。


细水长流都知道



首先,华晨宝马以5系为例,它生产的大都是加长款车型,而这个加长部分虽然是由宝马本部经过科学验证的,但严谨和科学程度肯定不能和从立项开始就经过精工打磨的标准轴距的进口5系相比。


其次,某些和宝马5系同为竞品车型的,某个豪华品牌国产车型,在国产过程中采用铝换钢,节省成本,使用国外禁止使用的沥青止震垫,导致新车内异味超标等,可以看出豪华品牌国产车型在成本控制方面是更苛刻,有些行为是不顾中国消费者利益的。虽然华晨宝马没有爆出此类的事情,但真正有没有,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在生产工艺上面,大家可以放心,国产和进口车型采用相同工艺管理流程,再说那就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操作规程是一样的,执行方面也不用担心。

简以极致 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极致的思想

不服来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