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啟示錄

《人生》啟示錄

《人生》這部中篇小說,是文壇巨匠路遙的成名之作。首次發表在著名文學雜誌《收穫》1982年第三期,同年獲得1981——1982年度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以改革開放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農村又離開農村,短暫去城市生活,最後再次回到生養他的土地的人生過程,這也是其跌宕起伏故事情節的內容架構。

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貫穿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主線,同時也展現了其艱難抉擇之後的最終人生悲劇。

時至今天,當有人問起我最喜歡的一部文學作品是什麼的時候,我仍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人生》。路遙的《人生》是我在大學裡最早接觸的一部啟迪靈魂的作品,迄今為止讀了三遍。也許當今年代很多青年人不知道《人生》這本書,甚至不知道路遙是誰,但說到《平凡的世界》相信大家都懂了。以後我還看過很多的文學鉅作,但我認為當時、現在及未來它仍然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因為它所帶給我的體悟與感受,是最深刻的。它就像航海中燈塔上的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進。

《人生》啟示錄

第一次閱讀《人生》的時候,我就被作者描寫的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可以說是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尤其是讀到最後故事的結局,更是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路遙出生、成長在陝北黃土高原,他對故土有著深深的眷戀,他的每部作品都會牽涉到黃土高原。

在小說的那個社會時期,工作都是計劃分配的,農民想去城裡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改革開放開始讓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湧動,就在這個時代破冰的時間節點,路遙寫了這麼一部小說。書中的高加林是陝北黃土高原褶皺裡,成千上萬個有著美好理想農村知識青年的一個縮影,他看不慣權勢,無懼艱苦,熱情澎湃,鬥志昂揚,一心想遠離故土。他不願像他父親一樣一輩子在黃土裡刨食當農民,可是他並不是看不起農民,只是因為農村沒有他實現人生抱負的環境。

他要走向城市,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開始燦爛美好的新生活。他的思想是前衛的,他的靈魂是倔強的。當他的教師資格被掌握權利的人拿掉的時候,他內心裡面是反抗的,但是趨於家中父母的考慮,他不得不忍住憤怒。他的內心敏感且脆弱,當他拿著自家蒸的饃去市集叫賣的時候,當他抬著糞桶去城裡收糞的時候,他是不好意思的,他的自尊心太強了。

然而一切的一切都不能阻止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知道他會過得很好,他也知道他自己有實力去做一份體面的工作。因此當他當兵轉業的叔叔回家鄉當官,別人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後,他所表現出的才氣與努力是使人佩服和高興的。但是最後因為命運的玩笑,他被打回了農村。雖然這是一個悲傷的結局,但是主人公又何嘗不是一個在事業上、在生活中不卑不亢,不懼怕困難,不畏懼權利,勇敢拼搏的人!

我們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每一天都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按部就班默默運行,卑微的如同一粒塵埃。但面對人生,我們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面對未來,我們也有著自己璀璨的理想;面對生活,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著艱難的取捨。也許我們已經厭倦了生活週而復始的瑣碎繁雜,但是現實卻並沒有給我們實現更加亮麗人生的機遇,許多時候,我們必須盡力適應並積極改變自己並不盡如人意的生活。

《人生》啟示錄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腦海曾經無數次出現周星馳《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中的著名橋段。一個男人流著眼淚深情的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主人公高加林,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教師,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又充滿希望的職業。他努力認真的教書,為了自己簡單美好的未來。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他的工作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憤懣之餘,他只得重新回到了黃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實意地愛著高加林這個“文化人”。

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充滿激情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對高加林熾熱的愛。然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她無怨無悔的喜歡著在她眼裡完美無缺的高加林,但高加林對她卻只是失意時候找到的一個臨時精神慰籍。所以當後來機遇再次降臨的時候,高加林就毫不猶豫選擇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讓高加林大顯身手,如魚得水,而且他又重新遇到了他的高中同學黃亞萍。與劉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飽含一種征服欲。對黃亞萍來說,高加林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當他們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抉擇之中。可是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又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無私而溫柔的愛。

《人生》啟示錄

巧珍去縣城看了高加林好幾次,都因為高加林下鄉採訪而沒有遇到。當最終他倆見面的時候,高加林看到日思夜想的巧珍,那一刻他的心情是激動的。可是當巧珍看他被褥單薄,說下次給他帶去她自己鋪的狗皮褥子時,高加林一下子又不高興了,因為城裡沒有人用狗皮褥子。而且那狗皮褥子跟他生活的環境一點都不相稱,他怕被別人笑話。當巧珍興奮地給他講家長裡短的小事的時候,他甚至一下子覺得很失落。

那一瞬間他想起他跟黃亞萍談論的時事政治、國家大事,那才是他感興趣的。這種反差讓高加林很是糾結。他那種難以言表的複雜感情一下子就表現了出來。

最終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他也知道這同時意味著會無情地傷害巧珍,但最後他還是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可是淚水卻在她臉上刷刷地淌著。

然而好夢難圓,高加林通過關係到城市工作的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般難以挽留了。

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本以為村裡人都等著看他的笑話呢),可他萬萬沒想到,當他灰頭土臉地出現在鄉親們面前時,實誠的鄉親們給他的卻是各種安慰的話語,他感動的都不知道說什麼了,只是拿出他隨身帶著的煙散給鄉親們。而此時他也得知巧珍已嫁作他人婦,當他知道,昔日深深愛過他的巧珍在回孃家時,依然去求自己姐姐的公公、村支書——高明樓,求他給高加林安排去教書,因為據說家鄉的那所學校因為學生增多要新添一個老師。當德順爺爺感慨地說道:“多好的娃娃啊!”此時的高加林已經泣不成聲,他褪去了驕傲,認清了現實,懊悔地趴在家鄉的熱土上放聲痛哭……

沒有誰的人生路是筆直順利的,成長的過程,我們的生理與心理逐步由弱變強。沒有人在剛剛降生時就是強悍的,面對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沒有誰有絕對的自信。一句話,我們都曾經是弱者,我們都曾經歷過失敗,都是經過無數的努力,才成為今天的自己。在高加林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能夠體會到他被人頂替後的憤恨,能夠體會有知識有抱負的他,面對自己重新成為農民這一現實時的苦悶,甚至當他獲得巧珍的愛情時,作為讀者的我們,內心也湧動著溫暖的感動,和他同喜同樂,對他在不幸中的甜蜜愛情感同身受。

《人生》啟示錄

文學作品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在製造距離的同時,也製造了關聯性。讓你在別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讓你與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覺地產生“同感”,同呼吸共命運。《人生》能感動讀者,關鍵在於,它樸實無華,寓意深刻。高加林的坎坷人生,本身就是對自身命運的抗爭。在他身上,有底層奮鬥者積極進取執著向上的身影。而這也正是小說能引發讀者強烈共鳴的根本原因。

小說的上半部分並不十分精彩,但平鋪直敘卻是在為下半部的跌宕起伏鋪墊著情節與情緒的背景。命運的不公與不幸、逆境中的愛情、冰冷中的溫暖、不屈不撓的自我奮鬥……

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價值實現為小結:幾十年不見的叔叔轉業回鄉在縣裡任局長,被人輕視的家庭因此而揚眉吐氣,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邊的溜鬚拍馬者順理成章安排了有前途的職業,擺脫了他農民的身份。

然而,為他高興之餘,我們的內心總還有些許的不安,太簡單,太容易了,加林缺乏艱難日子裡的歷練啊!以後的光景裡他能經受住生活的考驗嗎?果然,下半部分故事的發展一波三折,驗證悲劇。來到縣城的高加林一展才能,平步青雲,收穫了新的愛情。在之後感情的兩難抉擇中,繁華喧囂的城市生活讓他慾望膨脹迷失了自我,他衡量的標準不再是內心的感受,而是現實的利益。為了事業的發展,為了從縣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語言”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騙了自己,放棄了為他付出一切的淳樸的農家姑娘巧珍。他成為了另一個人,不再是那個為我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個看不清自己、為眼前利益放棄生活原則的迷途青年。

此時,讀者和看著加林長大的德順爺爺一樣傷心,為了加林的迷失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可是,當我們滿以為出賣原則的人將和新歡奔赴幸福新生活,故事也將以淳樸善良的巧珍孤苦悲劇收尾的時候,作者又借命運之力和所有人開了個巨大的玩笑:受傷的小人在背後捅了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後門”獲得工作的秘密。而剛正不阿的叔叔沒有袒護親屬,春風得意的青年即將再次面臨成為農民的戲劇性的命運。急轉直下的故事進展不僅驚得主人公半天回不過神兒,連對他由同情、讚許到憤恨、不齒的讀者,也無法不感到錯愕。

《人生》啟示錄

路遙並非故意玩弄情節,事實上,人生本就如此。有人說,人生無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討,無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數。這聽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實際符合哲學裡偶然中蘊含必然這一發展規律。就像黃亞萍父親說的,“生活永遠都是公正的”。再用時興的話來說,就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於是,一切回到原點,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老家,成為農民,只是他身邊已不再有大小姐黃亞萍那“高雅”的愛,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貴的寶貝給弄丟了——痴情淳樸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婦。

其實高加林真的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縮影,他和我們一樣,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人性的弱點。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樣,為了達到目的,有時甚至出賣原則。德順爺爺對加林愛得深切,由愛而生恨,但恨是以愛為基礎的,恨其不堅持,卻並不一棒子打死。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會走彎路,跌倒了就得爬起來,人生還要繼續。

回過頭來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極致的。路遙筆下的巧珍是一個十分美麗和善良的純樸農村姑娘形象,巧珍在高加林最落寞的時候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她給予了高加林處於人生低谷時的一束光。雖然這其實也是為了她自己,巧珍用她對高加林的愛慕之心,一點一點的呵護著高加林受傷的心靈,讓高加林又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讓他感受到了愛情的甜蜜。

《人生》啟示錄

《人生》中的巧珍是農村遠近聞名的俊女子,身材像白楊樹般苗條,而且善良純粹。她對高加林愛得純粹,沒有半點虛假,也不摻雜半點個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總是最懂,就連分手後她對自己婚事的決定,也是為了他——她知道加林仍然在內心中愛著她,為了禁絕他對自己的留戀,讓他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順爺爺所說:“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樣。”她雖然斗大的字不識一升,但她勇於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堅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則,從未改變。

這個時代的大多數讀者,依然會被樸實、美麗的巧珍所感動,會為她的善良以及為愛情甘願奉獻一切的純真而讚歎不已,但已經很少有人願意以她為榜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求付出不問回報了。現在的人,只追求結果而忽略過程,在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應有的微妙平衡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悲哀。

路遙在《人生》的開篇引用了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出生於農村的高加林雖然身為農民,卻有著不同於其他農民的理想,他夢想著有一天可以翱翔在浩瀚藍天,有一天可以在大城市裡生活,實現自己青春的抱負。他反覆的掙扎著,反覆和命運對抗著,但他卻失敗了,他最終沒能擺脫在農村生活的結局……

但路遙在最後寫了一句“並非結局”這四個字,一遍一遍的品讀,發現也確實如此。雖然高加林再一次回到了農村,但德順老漢最後的話語點醒了高加林:“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最終加林深受感動,“一雙失去光彩的眼睛重新飄蕩起亮點火星”在這片土地上!

德順老漢說的話就是路遙的人生價值觀,德順老漢的為人處事就是路遙的人生哲學。我認為,德順老漢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金句。路遙的小說是結束了,但高加林的人生之路還有很長,經歷了這一次又一次的變遷,高加林的人生應該會變得更好。

你見過在記憶裡永恆保持美麗的曇花嗎?它擁有瞬間的光彩,卻無法獲得平凡的安寧。你見過路旁默默無聞獨自盛開的野花嗎?它失去了嬌媚的身影,卻贏得了可貴的自由。你見過山間歡樂愉快日夜奔騰的小溪嗎?它涓涓細流卻懷著奔向大海的理想和蓬勃不息的活力。

人,不是神,不具備超越一切不可凌駕的力量。人應該在符合自己客觀現實的世界裡快樂無憂的生活,並努力創造更幸福的明天。同時要摒棄那些過分奢侈不切實際的想法和貪得無厭慾壑難填的願望。

《人生》啟示錄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我們:人生就是生命從降生到消亡真實感受的過程。人生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擇。無論對錯,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選擇的機會多了,就會亂花漸欲迷人眼,讓我們手足無措,舉止迷茫了。聰明的人,知道適可而止,不過分貪圖,才能贏得美好而長久的幸福生活。無奈生活中總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得隴望蜀,擁有了一些,便覬覦著更多。這樣,即使生活很富足了也一樣不會快樂。

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一代人致命的弱點。所以,不管我們作出任何選擇,一定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能垂頭喪氣。因為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從頭再來。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你走錯一步,可能影響一個時期,也可能影響一生。人的一生,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擇,尤為重要。失意的時候,要給自己一個希望,想想美好的未來,相信一切都會變好。成功的時候要保持冷靜,普通平凡中要耐得住寂寞。努力的積累,沉默中蟄伏,抓住機會,厚積薄發。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要理清思路,百折不撓,堅定不移走出自己的路。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收回我們奮飛的翅膀,不要因為洶湧的浪濤肆意翻滾而怯懦我們破浪的勇氣。

《人生》啟示錄

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那些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做人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要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要保留自己最真實純潔的一面。在面對人生道路的時候,要深思熟慮,慎重抉擇,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不得不失去一些機會,但是機會在今後的日子裡還有可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而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再也不會回來。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夢奇緣》中馮小剛的那句經典臺詞所說:“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他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他也不需要重來。”所以我們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擇。把握人生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把握人生實現理想的執著。永遠懷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揣一顆事事平常的心,努力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人生永遠無法預知這一秒過去下一秒要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知道命運會讓他再次成為農民,而當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知道他會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當他在城市準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的時候,他又不知道自己要重新再次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常常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說的是,社會本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件事公平:時間和死亡。所以,我們唯有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更多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此,生命才更有意義。

《人生》裡有句金典名言:“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高加林的故事,發生在80年代,但其實,這個故事可以發生在任何年代,任何人身上。今天,無數青年漂泊在北上廣深,漂泊在實現夢想的人生路上,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拼搏努力來改變命運。他們不正是當代的“高加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