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有沃爾沃100%控股權,為什麼卻不能共享技術?

死海與漁夫


吉利與沃爾沃在逐步技術共享-迂迴戰略很聰明

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並100%控股,但在技術層面卻沒有“一把抓”。沃爾沃亞太仍為獨立運營,這種模式讓太多汽車愛好者看不懂,對於在技術領域如飢似渴的吉利而言這是為了什麼呢?如果深入分析兩方的生存狀態與技術儲備,以及品牌產品定位對技術的需求的話;對於這種迂迴戰術則會深感佩服,初期的吉利沃爾沃並不適合技術共享。


沃爾沃技術儲備-DriveE T

沃爾沃是瑞典的知名汽車公司,在歐系汽車中知名度相當高。因其發明的三點式安全帶,普及安全氣囊於民用汽車等發明為汽車行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不過歐系車企具備持續發展能力企業並不多,沃爾沃轎車業務最終因經營不善而淪落到被福特汽車收購。重點:在北美的十年職業生涯中沃爾沃表現很差,平庸的技術、不理想的品控以及偏高的維保程度,這些因素決定了沃爾沃的銷量低迷。

沃爾沃的技術儲備遠沒有想象中的誇張,除了DriveE-T系列發動機以外,變速箱依靠供應商,驅動平臺並不比競品企業領先。作為汽車的核心三大總成沃爾沃只有發動機有些亮點,但在內燃機技術突飛猛進的近十年中,“DET”發動機的產品競爭力也在大幅下滑。那麼對於這個標準的平民品牌而言,沃爾沃在汽車工業非常成熟的北美註定難以被接納;最終不得不被福特轉手,那麼什麼樣的企業才有必要接盤沃爾沃呢?


品牌形象與集團形象

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潛能最大的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在技術層面也在突飛猛進的過程中。然而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由外企進駐並以合資方式生產汽車的模式被普遍認可,西方文化的入侵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不斷進行著“大腦西化”。部分自主品牌即使掌握先進技術,但是因國產汽車還沒有被全面認可而造成生存艱難;想要在C端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就得藉助於外國品牌汽車的影響力,於是收購一些外企則成為了通用模式。

沃爾沃雖然在歐美市場是平平無奇的普通代步車品牌,但是隻要不是本土品牌就會被“高看一等”,這種心態雖然是潛意識中的“自貶一級”的自卑與可悲,然而事實普遍存在也不能否認。於是吉利收購了這家“瑞典破落戶”,品牌形象與集團形象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沃爾沃就這麼點技術儲備,如果在收購之後悉數拿來利用,相信在吉利汽車上體現出各類問題後對於吉利並無利好,同時沃爾沃也會再次受到致命打擊。


擠牙膏&神秘感

沃爾沃亞太的產品定位仍舊偏高,是脫離C端主流消費群體的中端車。這就決定了沃爾沃的保有量不會很大,產品真實品質高低也不會被過於關注,或者說想要關注與瞭解也不見得都有機會;於是沃爾沃汽車的神秘感依舊,對於洋品牌在不瞭解的前提下,大部分人是樂於編造與吹捧的。這是沃爾沃技術的不能夠快速“下放”的原因,不能讓吉利汽車成為起底沃爾沃的工具。

總結:吉利與沃爾沃汽車的技術共享只能以“擠牙膏”的方式,一點點的通過聯合研發中心,以及領克汽車作為平臺逐步下放。而且內燃機的量產機型編號一定是會差異化的,因為這樣可以讓產品有沃爾沃的光環,而真實品質不是那麼高的話則可以認定為吉利汽車有進步但還需努力,總之兩方都可以保持人設了。基於用戶心理學的分析這顯然是最理想的模式,所以吉利沃爾沃在很長的時間內仍會保持這種曖昧關係。




天和Auto


自2010年以來,吉利一直在和Volvo 共享技術,並且2020年開始謀求吉利集團品牌除了技術之外重要職能部門的進一步融合!

第一:從2010年到2020年,吉利如何共享Volvo技術

其實從吉利2010年收購以來,吉利在不斷的共享Volvo的技術成果,到最後依靠Volvo研發的CMA平臺以及領克品牌的推出。

應該說收購的十年裡,不能說吉利如何共享了volvo的技術,應該說是吉利如果利用Volvo的技術和品牌影響力,實現吉利品牌的不斷超越發展。

2010年吉利收購Volvo之後,雅各布擔任Volvo被收購後的首位CEO,在吉利和Volvo的技術合作方面是牴觸的,所以才有了後來了漢肯薩繆爾森的上臺。可以說漢肯對於吉利Volvo的合作是助推手之一,不僅帶領Volvo團隊研發了Drive E系列動力總成以及現在非常成功的SPA平臺,而且利用Volvo的技術優勢協助吉利汽車研發了CMA平臺,從而誕生了領克品牌,並將迅速推動吉利Volvo的持續融合

從2010年到2015年,吉利汽車很多車型在工程階段會送到Volvo位於上海和哥德堡的研發中心,進行專門的調校和驗證,從而保證了更多的Volvo技術指導能夠在吉利汽車上實現。

從2014年開始,吉利汽車和Volvo 汽車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CEVT也就是領克汽車CMA的研發中心,之所以CEVT在哥德堡成立,就是方面利用Volvo的優秀專家資源以及Volvo強大的技術研發硬件實驗室資源等。到後來的領克品牌01,02,03,05車型的投放市場以及飛速發展,雖然Volvo表面佔有領克30%的份額,但實際上領克品牌完全是由吉利運營的,也肩負著吉利汽車走向世界的艱鉅使命。

而2019年開始,CMA平臺已經不僅僅是領克汽車在使用了,基本擴展到了吉利汽車所有B級車以下的車型。

而Volvo專屬的SPA品牌也將逐漸在吉利和領克汽車B級車以及以上的車型中使用。

第二:有的技術Volvo可以使用,但是低成本的吉利無法共享

有很多人質疑,吉利汽車仍然無法使用所有Volvo的技術,個人的觀點,從控制成本的角度來講吉利照搬所有volvo技術是不現實的。

首先,Volvo作為豪華品牌,其本身售價較高,而且單車利潤率也遠遠高於吉利汽車,也就意味著很多Volvo使用的高端技術,以低成本主導的吉利汽車是不能使用的,只有一個原因,成本太高,比如Volvo汽車車身上使用眾多的熱成型鋼和少量的鋁合金結構件,僅僅這些零件的採購價格就超過一輛普通鋼車身的成本了,當然,如果照搬過來當然可以,在吉利汽車目前的售價下是無法使用這些高成本的材料的。

當然,如果吉利汽車將來研發B級或者C級車,隨著售價的提高,使用這些技術將成為可能。

第三:將來吉利和Volvo如何實現技術協同?

Volvo汽車收購後要實現他的最大價值,這一點李書福一定比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考慮的更多更深入,更加長遠。

從收購的前4年,吉利汽車通過購買和使用Volvo前幾代的技術,進而推動吉利品牌的技術革新。

從2014年到2020年,吉利汽車利用和Volvo的技術合作提出了CMA平臺和領克品牌,成功的品牌向上之路。

而且,隨著汽車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造成門檻越來越低,汽車行業利潤越來越薄,吉利汽車如果想從如此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殺出重圍,走向世界,就必須考慮更深入的融合:

從2019年開始,吉利汽車和Volvo汽車將開始更深入的融合和合並,不僅僅是從技術共享層面,而是從採購製造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併,從而實現旗下所有品牌的協同發展!

所以,筆者相信,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代表,擁有Volvo,領克,吉利,蓮花等眾多品牌的吉利汽車,一定能夠引領國內汽車行業走向成功,走向世界!


國青AUTO


個人認為技術不共享的4個原因:

1.技術共享之後技術將不再值錢,掌握技術的人地位難保。

2.技術共享之後,沃爾沃只會賣到吉利價格,吉利不會賣到沃爾沃價格。

3.技術是沃爾沃品牌的核心,是高價格的支撐,是吉利市場定位的重要要素。

4.人們已經普遍認為沃爾沃比較高端,技術這層窗戶紙誰都不會去捅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