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妓女”跟现代太不一样,虽地位低贱但才艺不逊现代艺人

今天,笔者谈到的这个话题估计会让一些人不适,妓女。不过,“妓女”这个行业,在有文字记录以来,似乎都能找到其存在。

古代的“妓女”跟现代太不一样,虽地位低贱但才艺不逊现代艺人

说到“妓女”这个行业,有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管仲。

因为,在一本很是正经的书中,谈及了管仲对于齐国当年GDP的贡献。在《战国策·东周策·周文君免士工师藉》中,有段记载“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

什么意思?

简单理解就是:齐国宫中当时开了7个门市,只经营“拨云撩雨”之事。看清楚,这可是官办。虽然,再往前的正史或者野史,都有笔墨着重写“妓女”这一“行业”,但是,并未涉及盈利。所以,当时的这种行为,从性质上而言和今人的理解,是两种颜色。

其实,“妓”在《说文解字》中是“婦人小物也”,“娼”(倡)是“樂也”。可见,当时行业的人都是乐籍。所以,现在看某某行动时,只有“女票chang”一词。说起来也蛮有点意思,这“乐籍”的由来,是由于当年的官伎归乐部管理。可见,当年官办的“伎”(妓),更多的工作在于取乐,比如:唱唱小曲,来段舞蹈罢了。

古代的“妓女”跟现代太不一样,虽地位低贱但才艺不逊现代艺人

因此,看后来各个朝代这狎妓风气都不弱,不要以为男人只忙着纾解某种需求。

其实,他们还是蛮有情调的,当软香在怀时,若是再来段嘤嘤艳曲,估计早就在百媚春色中销魂自乱了。为此,有后人夸管仲有高见,预见了某个市场的巨大消费需求。可见,公家都公然地鼓励“妓女”这一“行业”,自然是遍地开花,不仅军队有,私人蓄养,还有自谋生路的。

其实,私人蓄养,很好理解,很长一段时间内,女子就是男人的财产之一。据说,“妓”最早出现在夏朝。那时,“妓”是主人的私物,一种可以昭告大家的财物,另一种是字面意思。看看很多史籍,都会记载一些王贵豪强家中,养着歌姬。比如:杨褒有“家姬数人”,苏轼有几十个歌舞妓,欧阳修有歌妓“八九姝”,韩侂胄有“爱妾十四人”等等。

当时,她们的地位很低,除了工作,还要伺候主人,甚至,被当成礼物送给他人。关于家妓何时消失,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可能后来都逐渐演变成“妾”了吧。

古代的“妓女”跟现代太不一样,虽地位低贱但才艺不逊现代艺人

至于,军队的随军妓女,人员都是罪人或者战俘的妻女,就连他们的后代都要从事该项职业。当然,也有人考证这究竟是谁的创举,有说最早是越国勾践想出来的。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进行了改革,更加高效地服务于军队。

其实,若私人蓄养自古有传统,那么,在战争频出的年代,战俘的妻女自然就成了胜利者的战利品。至于如何分配,肯定少不了对将士的奖励。所以,这一现象应是相伴而生,目的是为了鼓舞和娱乐军士。于是,到了勾践这里,形成了某种惯例,再到刘彻时期,更有了军事化管理。

最后,再来看看个人经营。可能,很多人都以为青楼就是个体经营场所。但是,查阅资料,“妓女”这一“行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要到明朝时期了。要知道,“妓女”这一“行业”可是一个财源大户,哪个朝代都不舍得割舍。只有明宣宗看着臣子们整日里左拥右抱,于是,一挥手“查”。

可是,沿袭几千年的娱乐,哪能这么快就从人们的思想中除根呢,这不是浪费了一大笔收入吗?于是,就有了官办和民办齐上阵,并催生了“包养”风潮。

古代的“妓女”跟现代太不一样,虽地位低贱但才艺不逊现代艺人

不过,青楼是一个综合型的娱乐场所,这些“伎”大多从事演出类节目。当时,除了传统的吹拉弹唱跳,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还得会吟诗作对和画画。所以,别看这些女子的地位很是低贱,但是,才艺并不逊于一些大户人家的女儿。

此外,为了青楼的生意,很多妈妈们都是下了血本培养,当然回报也是相当的喜人。然而,不要以为在古时,随便找个闹市区包个楼,就可以开始做生意了。当时,这可是要去官府注册的,否则,就是个人行为,那根本不需要什么才艺,有张床就行。

由于,“妓女”这一“行业”是全球性的,所以,有人探讨过中国和国外之间的区别。

从起源来看,应是差不多,都和宗教有关。不过,在中国,这些人的身份刚开始并不低,是神职人员,且有男人。可见,“妓女”当时只是一个职业。而在西方,则是成了对神信奉的某种“奉献”,现在某些地区还存在这种现象。古巴比伦是被提及最多的案例,据说,它的灭亡和“妓女”分不开。

古代的“妓女”跟现代太不一样,虽地位低贱但才艺不逊现代艺人

其实,一种现象折射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社会对于文明的解读。最原始时,繁衍是很重要、神圣的事,只是后来,快乐至上,再后来,钱是个好东西。自然,在某种动力驱使下,人性中最原始的需求,被曲折成了逐乐逐利的那个“源”。以至于,有人甚至认为这才是一切“罪孽”的开端。

参考资料:

【《战国策·东周策·周文君免士工师藉》、《明史·本纪第九·宣宗》、《吴越春秋》、《中国娼妓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