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夏,弘一大师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闭关。图为弘一大师与当地居士合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首《送别》,表达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歌词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艺术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李叔同,他后来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一篇课堂作文的不解之缘
1912年,弘一法师执教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新登县有不少学子就读该校,家住北山脚下的楼秋宾,就是其中之一。1920年年初,楼秋宾毕业后留在杭城执教,而弘一法师出家后移居玉泉寺。弘一法师先前得意门生如丰子恺、刘质平和楼秋宾等,都定期到玉泉寺看望恩师。
灵济寺
一日,楼秋宾接到弘一法师一便条,谓“有要事相嘱,于假日往商”。第二天刚好是星期天,楼秋宾便去弘一法师处。待他到时,弘一法师早已候于门前,相见入室后,即向他垂询新登北山灵济寺情形,表示有意禅隐灵济寺,楼秋宾听恩师说罢感到奇怪,即问老师:“何以知有此山?”大师大笑曰:“汝忘之乎?某年某日你在学校作文时,曾描绘此山情形,固神往久矣。”这时楼秋宾才想起来,当年在学校读书时,法师尝命同学各将家乡情形记叙一文,自己是新登人,便将距家五里之北山灵济寺约略记入。当年一篇颂扬家乡的作文,竟促成了弘一大师出家就向往北山灵济寺闭关的佳话。
过了不久,弘一法师委托程中和居士,先往新登北山考察。当时,楼秋宾“家父尚在,闻之弘一法师要来灵济寺闭关,极表欢迎”。程居士上新登北山看了灵济寺地形后回杭,将北山灵济寺绘成图,经弘一法师审定,确定了修理方案。楼秋宾即函禀家父,雇工修理房屋,并由程居士亲莅主持。到楼秋宾暑假回故里,所修房屋已焕然一新,程居士亦于此时赴杭剃度,迎弘一法师上北山灵济寺。
北山
一座千年古刹的再次兴盛
据《东安楼氏宗谱》记载:1920年农历六月,弘一法师自杭州登轮船沿江而上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贝(北)山闭关,历时半载。
北山,又称官山。灵济寺,又称北山寺,位于北山东面山脚下竹林中,幽涧沥沥、松风阵阵,寺以山名,山以寺胜。
灵济寺始建于唐代,高僧辈出。清道光《新登县志》卷八《坛庙寺观》载:“上有灵济寺,为宋咸淳七年(1271年)县令陈君宝请予朝赐庙额,明嘉靖邑人陈策重建。”
早年间灵济寺规模宏大,寺院为三进,从山门进去,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两旁各有钟楼和鼓楼,寺院后面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建有多栋平房。寺中悬有佛钟、佛鼓。晨钟暮鼓,声音洪亮,方圆几十里都可听到。
因为地处幽静、风景优美,弘一大师选择灵济寺作为自己的闭关之地。弘一大师的到来,使灵济寺名声大振,香火日益旺盛。后因诸多缘故,灵济寺日益衰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灵济寺遭受严重破坏。2011年,在原址重建灵济寺大雄宝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仿唐古典式建筑,雕梁画栋、简练古朴;杏黄色院墙,气势恢弘、古色古香;青灰色屋脊,庄严肃穆、相映生辉。寺院内仍保存清乾隆五年(1740年)和光绪年间的2块残碑。
(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