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年光将近,外出打拼的人们也进入了返乡倒计时。

盘点收入,拼凑到拥挤的返乡大军中,归心似箭。

高铁的分流、快捷和部分留在城市过年的人让之前的运输压力明显缓解。并且,这种压力会逐年减小。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不要是家庭的变故,每年我也会是返乡过年的一员,哪怕是察着腊月三十的边摸黑到家。

小时候的年味,在多数人眼里已经荡然无存了。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而返乡过年只是家人团聚和维系亲情这种概念性的存在形式。

新建的砖混楼房在短暂“红火”几天后将又伫立在原地,被风雨侵蚀。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人口增减和收入话题是返乡者了解村子变化的最重要信息。而信息的来源地就是经历繁荣如今衰落的小镇。

虽然地处西北,但因依靠陇海线小站而曾经兴盛一时。甚至超过乡政府驻地的繁荣。仅有的“变电所”、粮站、信用社和中学构成了小镇的最基本的框架。也成为村民获取信息和农产品变现的场所。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前两年,随着宝兰客运专线和新规划的一条二级公路的建设。火了那么一阵子。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我们村子谁也不知道它在这里多久了。年长者唯一能说清楚的是村子要早于陇海线,当然还有“山神”庙的两棵参天古柏。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最近一纸非官方的拆迁安置方案成为村民热议话题。早年为物流货场建设搬迁的传闻“被”坐实。

1 小镇从繁华到衰落的背后

小镇在承担起农产品交易的同时,也是周边村民赶集休闲和盛大集会的场所。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儿时,腊月底依公路自发形成的商户摊位,被采购年货的村民塞的严严实实,丝毫不亚于今天北京地铁早高峰。

外出打工是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日常活跃人口的减少,小镇每况愈下,日渐萧条。加之交通的便利,年轻村民和留守妇女采购,休闲已不再局限于周边。更加速了小镇的衰败。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尽管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成了最常光顾小镇的人群。由于购买力不足,小镇难掩颓势。

曾经担负村民出行的绿皮火车,也因乘客的锐减而成为铁路职工的通勤车。每天对开两列在小站的停留时间只有一分钟。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日常活跃人口的减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远离城市拓展范围是小镇衰败的主因。

2 依托房地产重振小镇的的尴尬

城市工商业和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完全吸收了大部分有购买能力的年轻打工人群。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成为打工者安家落户的目标。一线城市购房者也大有人在。再加上推出的安居工程,廉租房。让外出打工人群很难再融入农村生活。

即便有房地产的拉动。拆掉村子,建设楼房。没有就业、医疗、上学等诸多配套的情况下。仍然摆脱不了没有常住人口的尴尬境地。但凡能买起农村楼房只要咬咬牙也要向配套设施更完善的城市扎根。

目前,农村上学的现实情况是,留守陪读向教学质量更好的城市转移。农村家庭对教育的投入的财力物力大幅增加。同样,医疗也向条件更好的城市靠拢。

3 “陆港新城”面临的窘境

传言中的物流仓储中心还有“陆港新城”的建设,真正落地生根。从长远规划来看,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健全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最近国内两座二线城市吸引人才开出的条件来看,都印证了人才和技术的重要性。人才流失和技术工人的短缺都是当务之急。房地产经济的活力也无法扭转人才,技术和资源均显匮乏的区域性难题。

同样重要的还有提供税收保障的企业,没有企业就没有造血功能,单靠目前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显然无法既快又好的实施这一庞大的项目。

习惯了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农民,面对忽如其来的“被”上楼,难免有些无所适从。我也希望家乡和小镇越来越好,只是不希望再让小镇经历从繁华到衰落。与其那样,还不如让它自然,安静的存在于哪里。

从兴盛到衰落的小镇:正在复制新的循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