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經勐臘,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

勐臘,在傣語中“勐”原意為“國家”,“臘”意為“茶”,勐臘也就意為“茶之國”或是“產茶的地方”。勐臘縣作為普洱生茶出產的大區之一,擁有7056平方千米,下轄地區有七個鎮和三個鄉。

勐臘位於雲南省的最南端,隸屬西雙版納州。地處北緯21°08′至22°25′,東經101°06′至100°50′之間,面積為6860.84平方公里。它的東部與南部被老撾半包,西南隅與緬甸隔瀾滄江相望,西北部緊靠景洪市,北面與普洱市相鄰。

勐臘縣的氣候特點與勐海縣的十分相似,總體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氣溫暖熱,無嚴寒酷暑。縣內平均氣溫22.0℃左右,年均最高氣溫29.9℃,年最低氣溫18.1℃;平均相對溼度為74%;年降水量1486.5毫米,日照時數為1984.1小時左右。

說到勐臘縣,“茶馬古道”、“ 瑞貢天朝”、“ 曼松貢茶”、“ 元寶茶”、“ 金瓜人頭貢”等這些閃亮的歷史招牌必然會浮現在眼前。而古六大茶山之中更有五座就在勐臘地區:易武、莽枝、蠻磚、倚邦、革登。也正是因此,山地佔據了勐臘縣95.63%的面積,山間盆地(壩子)佔4.37%的面積。


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經勐臘,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

易武

易武位於勐臘縣北部,面積為878.2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66個自然村和73個村民小組。

易武茶區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其年均產量也長期位於古六大茶山之首,也是著名的七子餅茶的產地。易武自古以來就以好茶為名,從麻黑村到颳風寨,一個又一個被予以極高評價的好茶就出自這片茶區中。


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經勐臘,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

莽枝

莽枝山,與同為六大古茶山的革登山相連,遙望倚邦茶山。根據相關記載,莽枝山在元朝已經有了成片的茶園。在其山腳下,有曼賽、速底等歷史悠久的村寨。大規模種植和生產茶葉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那個時期。

在明朝末年,內地的商人進入莽枝山進行茶葉交易。到了清康熙年初,莽枝古茶山的牛滾塘已經是六大茶山的重要茶葉集散地之一。

莽枝山自古來就是產茶的良地。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莽枝山的茶園恢復管理。根據調查顯示,現在每畝古茶園地的古茶樹的數量現在為80棵左右。


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經勐臘,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

蠻磚

蠻磚山東接易武,北連倚邦,面積約為300平方公里。在清代,蠻磚山就有茶園達萬畝以上,在清代已享有盛譽。曼莊村從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一直都是蠻磚最大的茶葉集散中心。

蠻磚茶區是六大茶山中老茶樹保存較好的茶區之一,現有一千多畝成片的古茶園。蠻磚的茶樹大多沒有經過矮化改造,也沒有進行過度採摘,是幾大茶山中生態保留最好的。


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經勐臘,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

倚邦

倚邦山位於勐臘縣的最北部。倚邦茶山面積大約為360平方公里,南接蠻磚,西接革登山,東臨易武。

倚邦山在明代初期已茶園成片,有傣族、哈尼族、彝族、布朗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在此居住種茶。倚邦山茶區內有許多名村名寨如曼松、曼拱、嶍崆等。隨著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對茶園管理的日趨成熟,昔日破敗曼松古茶園已重拾輝煌,現如今曼松古樹茶已成為倚邦山茶區內耀眼奪目的明星。


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經勐臘,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

革登

革登山位於倚邦山和莽枝山之間,面積約為150平方公里。革登老寨興於乾隆年間,在道光年間前有上萬畝茶園。

革登山的海拔落差極大,最高海拔為1950米,最低則為565 。土地總體相對較為貧瘠,茶樹生長週期更加緩慢。相對的,茶葉內也存儲更多的營養成分和內含物質。

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經勐臘,到底是什麼吸引了他?

勐臘,在傣語中意為“產茶的地方“。發源於勐臘縣境內的南臘河也意為“茶水河”。作為雲南普洱最為著名的產地之一,也流傳著關於茶葉的傳說。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周遊列國途徑勐臘,飲茶消暑後,將飲剩的茶水向身後倒去,南臘河便出現了。

傳說的源頭已不可考,但傳說多少說明了勐臘作為產茶重地的地位。

更多普洱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茶昔茗今(Chaximingjin),抖音號:cxmj8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