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的影子病—副豬嗜血桿菌病防控措施「國藥動保」

“藍耳”的影子病—副豬嗜血桿菌病防控措施「國藥動保」

早副豬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是由Haemophilus parasuis(Hps)細菌引起的一種在仔豬及生長豬階段常見病。這種細菌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豬群當中也能發現。對於採用無特定病原(SPF)技術而沒有副豬嗜血桿菌汙染的豬群,初次感染到這種細菌時後果會相當嚴重。

這種病菌在大部分豬群中都是地方性的。母豬分娩時為新生仔豬提供了很強母源免疫,仔豬體內的母源抗體通常可以維持到8至12周齡。因此,這種病原對斷奶階段的仔豬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隨著母源抗體水平下降,仔豬仍然受到母源抗體一定程度的保護,此時會出現亞臨床感染,仔豬自身的免疫應答反應將被激活,從而保證以後免得這種疾病。但是,如果仔豬在母源抗體完全消失之後才感染到這種病原,就會出現嚴重病情。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斷奶之後的某一時期。

這種細菌也會作為繼發的病原伴隨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豬肺炎Mycoplasma hyopneumoniae(EP)。有時哺乳仔豬群也會發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較低的青年母豬產下的仔豬。該病原攻擊關節表面、腸繫膜、肺、心和腦,會造成肺炎、心包感染、腹膜炎和胸膜炎。經呼吸系統傳播。

“藍耳”的影子病—副豬嗜血桿菌病防控措施「國藥動保」

1 症狀

母豬

· 妊娠母豬少見發病,除非以前從未接觸過病原

偶見青年母豬發病:

· 瘸腿,動作僵硬。

· 關節、肌腱處輕微腫脹。

· 極個別情況下還會發生腦膜炎。

仔豬

急性發病:

· 突然表現抑鬱。

· 體溫升高。

· 厭食。

· 不願起立。

· 典型特徵是:每陣2~3下的短促咳嗽。· 正常仔豬突然死亡。

· 個別患豬出現關節炎、瘸腿,伴有體溫升高和厭食。

慢性發病:

· 蒼白,被毛粗亂,生長緩慢。

· 可導致突然死亡。

斷奶豬與生長豬

· 患病豬隻突然變得精神抑鬱,也可能不表現任何臨床症狀而突然死亡。

· 體溫升高(40.5~42)。

· 停止採食。· 不願站立。

· 神經症狀,腦膜炎。

· 慢性發病常表現為生長緩慢,多毛,消耗性體質。

低日齡生長豬常表現以下症狀:

· 體溫升高

· 輕度腦膜炎

· 關節炎

· 跛行

· 肺炎

· 心包感染

· 腹膜炎和肋膜炎。

· 一個典型特徵是短咳,每次只咳2~3下。

2 致病原因

· 該病通過呼吸系統傳播。當豬群中存在繁殖與呼吸綜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

· 環境差,斷水等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

· 應激。

3 診斷

基於臨床症狀、死後剖檢並結合試驗室分離培養病原對該病作出診斷。注意該病與放線桿菌感染、桑椹性心臟病、鏈球菌腦膜炎/關節炎、細菌敗血病等疾病之間的區別。

“藍耳”的影子病—副豬嗜血桿菌病防控措施「國藥動保」

4 治療

· 副豬嗜血桿菌對許多抗生素都很敏感,包括羥氨苄青黴素、氨苄青黴素、土黴素、磺胺類藥物、青黴素和頭孢噻呋

· 治療措施必須儘早採取,尤其當有腦膜炎病例出現的時候。

· 連續治療2~3天。

· 掌握這種病的發病時間,此前3-4天注射長效阿莫西林有效。

· 易感期在飲水中投用羥氨苄青黴素或青黴素V,連續4~5天。

5 免疫

在豬副嗜血桿菌病嚴重的豬場,必要時可對豬群進行免疫,由於本病的血清型多,可選用市場比較敏感的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進行免疫,仔豬免疫一般安排在14日齡內進行,每次一毫升,最好一免後隔14天再加強免疫一次。

6 消除誘因

加強飼養管理與環境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在疾病流行期間,有條件的豬場仔豬斷奶時可暫不混群,對混群的一定要嚴格把關,將病弱豬隔離飼養在同一豬舍,對斷奶後保育豬“分級飼養”減少豬群打鬥,這樣可減少藍耳、圓環等病毒病在豬群中的傳播。

注意保溫和溫差的變化,斷奶仔豬一週內可以採用“木板+保溫燈”,即一塊木板作睡床區域,上懸掛一盞250W的紅外燈,同時在木板上部用彩條布加以遮擋,防止賊風侵襲;保持28度以上溫度,之後每週降2度。

在豬群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前後可在飲水中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電解多維等,同時在料中添加以上推薦藥物組合可有效防止本病的發生。

7 結語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防制,如同豬場其它任何一種疾病的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加強場內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選擇有效的藥物組合對豬群進行常規的預防保健、改善豬群飼養管理、重新思考現有豬舍設計,重視斷奶後仔豬的環境應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穩定健康的豬群!

來源:養豬職業經理人

您的在看我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