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本為解渴,為啥越喝越渴?老茶客試著把道理說明白

越喝越渴是老茶客才有的感受

喝茶是真的有這感覺,越喝越渴,直到喝透才算,不渴了,有了要吃東西的慾望。什麼叫“喝透”?怎麼才算喝透?放到後面解釋。

喝茶本為解渴,為啥越喝越渴?老茶客試著把道理說明白

細想起來,這種渴的感覺,並不是真的渴了。有個簡單的測試,在你渴了要喝水的時候,喝茶水跟喝白水做個比較。一樣的量,一樣的時間喝下去,解渴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說,喝著茶還感到的渴,不是真渴,是另一個層面的渴。

回想越喝茶越渴的,一定是茶客,不是靠喝茶解渴的人。老茶客成天離不了茶,有的有規律,每天定時定點的喝,有的逮住機會就泡上。不論怎樣的喝茶場景,都是一喝就不會中途停下來,直到喝好為止。

老茶客喝茶是品茶,不會牛飲。用小杯子的,一盅接一盅地咂;用口壺的,一小口接一小口的地嘬;用大杯子的一氣接一氣地吸,都是突出一個“品”。正是這種品,把喝茶品成一門藝術,有了儀式性的程序和感受。假如牛飲,幾口一大缸子,也就不存在這些場景,那就解渴,不會越喝越渴。

喝茶本為解渴,為啥越喝越渴?老茶客試著把道理說明白

越喝越渴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越喝越渴是老茶客的感受,當然也是享受。換個角度看,沒有了越喝越渴,也就沒了喝茶的樂趣。所以,越喝越渴的感覺,是茶客們找到的喝茶裡的規律,從而有意地形成喝茶規範,以便把茶喝好喝足,充分享受喝茶的愜意。我們從頭分析喝茶過程的感受:

首先,喝茶是生理性需要。

只是這個生理性需要是養成的,不是先天就有的。也就是說,喝茶的習慣不是生活必須,是後天養成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常喝酒的人、常吸菸的人,都會有“癮”,斷頓就不舒服。喝茶也一樣,天天喝茶,一天不喝就好大事,丟魂似的找不著感覺。論起來還真的是“癮”,煙、酒、茶有個共性,都對神經有興奮作用。天天吸它喝它,身體內形成了平衡,一旦缺了就失去平衡,感覺丟了魂般難受。

喝茶本為解渴,為啥越喝越渴?老茶客試著把道理說明白

這樣比喻隨時可以檢驗,不經常喝茶的,喝一次會興奮睡不著覺,當然也不會越喝越渴,一頓牛飲解決問題。老茶客一天不喝茶,一樣的會完全找不到感覺,做啥都不是啥。

其次,越喝越渴是茶客對茶的需求。

開始喝茶,開始喝酒,開始吸菸,都不會喝一口不喝了,吸一口不吸了。第一口下去,迫切需要第二口、第三口……,直至滿足。這現象是生理與心理的同步需求,所以顯得尤其迫切。喝茶越喝越渴,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態:“還沒喝好,繼續加油”。其實論身體缺水不缺,不缺水,缺喝茶的享受而已。當然這個可以理解為“茶癮”。

插曲個小常識。茶、酒、煙,不僅都會上癮,而且都能喝醉吸醉,醉得感受還都一樣:頭暈目眩,噁心反胃。當場決心,永不沾惹。過後忘光,照樣來上。

喝茶本為解渴,為啥越喝越渴?老茶客試著把道理說明白

其三,茶主要充當著精神食糧。

嚴格地說,煙、酒、茶都是精神食糧,不是物質食物。三個證據:一個都不會給身體提供基本能量物質,它們也沒有,包括脂肪、蛋白和糖;二個都是對神經有興奮的作用,缺量了失落,適量了滿足,過量了醉;三個都是普遍存在的可再生物資。茶葉、菸葉年年採摘年年生長,酒是糧食釀造。都是人工種植,普遍生長,量大不會短缺。

人類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發現和分類了糧食屬性,其餘的是物質食糧,煙、酒、茶屬於精神食糧,跟愛、恨、情、仇一個領域。

喝茶本為解渴,為啥越喝越渴?老茶客試著把道理說明白

喝茶的樂趣在於“渴”

不是茶客,感受不到喝茶的樂趣。正像不喝酒的人理解不了酒鬼的幸福感,不吃煙的人厭惡煙味。比起喝酒吃煙,喝茶的樂趣顯得悠久綿長,從燙壺、燙杯子就開始了。然後的整個過程中,喝茶的慾望就一個明顯的感受:渴,很渴,越喝越渴!然後喝到解渴,得到過程和結果的完美享受。這個滿足,可以用“渾身通泰”來形容。

可以試想下,沒有渴的感覺,還有喝茶的慾望嗎?沒有,那還喝個麼子茶嘛。我們看茶客們,典型的茶客可以去成都看。那裡茶館個挨個,所有的茶館,就沒得空閒的,好像人們就是為了喝茶,啥事也不幹。茶客們都是那麼的平靜,沒多的言語,不大聲說話,沒有頻繁的大動作,靜靜的坐在那品茶,感覺是日夜都不帶挪窩的。

這種狀態就是喝茶的樂趣所在。如此場景,不論局外人,還是局內人,知情不知情,都會有一個感覺:渴。不渴幹嘛泡在那裡一壺接一壺的喝啊?當然了,有心人或局內人會知道,茶客也都有喝好的時候,不會無止無休的喝下去。就是說,終究會喝好,不渴了。

喝茶本為解渴,為啥越喝越渴?老茶客試著把道理說明白

這個“喝好”的標誌是“喝透”。喝透的標誌是喝到要尿一泡了。喝到這時候,叫做喝透,上下通透了,舒坦!上面喝進去多少水不管,沒人計量,喝到下面要出水了,才算通透。就像練氣功,大小周天完成了循環,功成業就,有了滿足感,這場茶才算喝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