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為何對“德國人”如此吝嗇?有兩位前輩比萊萬更“冤”

金球獎為何對“德國人”如此吝嗇?有兩位前輩比萊萬更“冤”

本年度金球獎取消評選後,最受影響的當屬萊萬多夫斯基,無論是業界呼聲還是成績都佔優的波蘭人,錯過了職業生涯最好的一次收穫個人榮譽的機會。其實,在金球獎的評選歷史中,“德國元素”一向是備受“擠兌”的,萊萬也並不是最“冤”的一個。

金球獎為何對“德國人”如此吝嗇?有兩位前輩比萊萬更“冤”


1974年,金球獎評選出現“神仙打架”的經典場面,最終以隊長和絕對核心囊括德甲、歐冠和世界盃冠軍的貝肯鮑爾,以微弱劣勢輸給了自己的“腳下敗將”克魯伊夫。如果說貝皇與克聖一時瑜亮難分高下,誰勝誰負都合情合理的話。那麼同樣是在那一年,金球獎對貝肯鮑爾在拜仁和德國隊的雙料隊友蓋德-穆勒就顯得太過不公。

金球獎為何對“德國人”如此吝嗇?有兩位前輩比萊萬更“冤”


“轟炸機”拿下了德甲和歐冠的金靴,在世界盃決賽上打入關鍵球,並以14個進球成為世界盃進球最多的球員,如此光鮮的表現竟然只在評選中位列第7。

金球獎為何對“德國人”如此吝嗇?有兩位前輩比萊萬更“冤”


20年後,克林斯曼帶領托特納姆熱刺在英超取得突破,連一向保守的死對頭英格蘭球迷都被征服,票選他成為當季聯賽最佳,“金色轟炸機”也成了第一位外籍“英格蘭足球先生”,影響力非同凡響。然而就是在同一年,金球獎評選取消了對國籍的限制,當時尚未到達巔峰的喬治-維阿捧起金盃,德國人再次成為背景。

金球獎為何對“德國人”如此吝嗇?有兩位前輩比萊萬更“冤”


最近的一次爭議就發生在2013年,作為拜仁“五冠王”絕對核心,裡貝里遺憾落選。而今,萊萬再次遭到“不可抗力”阻礙,也讓人感慨,“德國元素”實在與金球獎緣分太淺。當然,比起FIFA足球先生來說,金球獎的評選已經專業客觀得多了,可以想見的是,隨著商業足球越來越大行其道,未來想要得獎除了自身實力過硬外,或許也要在包裝、人設方面下點功夫了。(仰臥撐:zz)

金球獎為何對“德國人”如此吝嗇?有兩位前輩比萊萬更“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